凡人轶事

平凡人生活中的趣事,或引起不平凡的你的共鸣
正文

凡人轶事 之 一句话

(2020-04-19 15:46:19) 下一个

凡人轶事 之 一句话

文/剿匪出关

父亲靠我二伯父的支助,于1952年春季,得以进了县二中读初中(故事请见我的博客“凡人轶事之一脚牛”)。爷爷奶奶也知道这机会来之不易,更加省吃俭用,努力想让父亲能够继续读下去。无奈农民之家,少有开源,但靠节流,根本无法在抚养居家的三个孩子的同时,还维持另一个孩子的在外读书费用。终于在1954年春季,父亲要升初三的时候,家里再也拿不出钱,供父亲上学了。

那天爷爷走了十几里路,去学校給父亲办了休学手续,把父亲接回家。父亲寄宿用的被子等物,都打包背回了家。在回家路上,父亲默默地流泪,心里也不再指望能够复学。但父亲这时候已经懂事了,知道逼爷爷也没有用,只好自己一人暗自伤心。

回到家中,奶奶心疼父亲,給父亲盛了一大碗饭,还加了两个煎鸡蛋。可父亲根本吃不下去。就在这时,前村的一个堂姑,气喘吁吁地跑进了院子,大喊:“三伢子啊,你大哥给你寄钱回来了。二十万(注:相当于二十元),二十万啊!在镇里,你快去领。哎呀,你们刚离开学校,钱就到了。你们走得那么快,我追也追不上,你们这不又要回去,白走了这一个来回。。。”

堂姑还在滔滔不绝地讲,大喜过望的父亲已经放下碗筷,匆匆谢了一声后,就跑进屋里,背上了还没有打开的行李,跑出来催着爷爷,快到镇上去取钱复学。

爷爷听到这消息,自然也是非常激动。立刻带着我父亲,匆匆忙忙地赶回镇上,把钱领出来,然后去給父亲办了复学手续,交了一学期的学费。

父亲在餐桌上把这个故事同样地说过了无数遍。父亲道:“我恐怕是全县唯一一个有过当天休学然后又当天复学的经历的人。我真的很感谢你们大伯。那种失而复得的起伏心情,我一辈子都忘不掉。你们大伯的这份恩情,我要记一辈子,也要还一辈子。”

我曾经问过父亲,他高中的学杂费是怎么解决的。父亲说:“我也知道我大哥二哥他们的钱来之不易。我不能全指望他们。所以,我学习非常用功。高中三年,都是因成绩好而且家里穷免了学费。另外,我和一个同学一起,合租房子住在校外,自己做饭,比寄宿学校省钱多了。尽管如此,每个月还是要你们大伯支助我三万四千元的生活费。”

父亲告诉我们,大伯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当时大伯因为有文化,在部队里当文书,有着美好的前程。部队首长暗示过大伯,说他进步的障碍就是他地主出生的妻子。当时不少人都选择和出生不好的另一半划清界限,但大伯毅然选择复原回老家和结发妻子在一起。当时大伯带回了600万元的复原费。

父亲道:“我一直记得你们大伯说过的一句话:这些钱,家里怎么用我不管,但有一条,我三弟读书的钱,一定要先存在一边。我要保证我三弟读完高中!”

每次父亲复述起大伯的这句话,就非常动情。父亲说:“当时我的大嫂,也就是你们的大伯母,对你们大伯的决定,不是很高兴。但你们大伯是个有主见的人。我能理解我大嫂的心情,毕竟,每个月三万四千元,三年下来,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我格外感谢我的大哥,他对我真的是恩重如山!他的恩情,我要记一辈子,也要还一辈子。”

按现在的标准,父亲是典型的凤凰男,肩上背负了太多的家庭恩情。父亲六二年八月参加工作时,爷爷早已经去世,家里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要抚养。父亲当时月工资四十二元钱五角。父亲每个月給乡下的奶奶寄回去二十元,自己仅靠剩下的二十二元五角生活,攒钱结婚。

所以我猜想,父亲在和母亲认识的时候,就給母亲讲过这些故事,因为要负担家庭,还要还他大哥二哥二姐夫的恩情,必然会影响到自己的未来的妻子的生活质量。如果母亲不愿意一起承担,估计和父亲走不到一起。

实际上,父亲的第一次报恩,还是通过母亲之手。那时,父亲和母亲刚通过别人介绍认识。在此之前,追母亲的“官二代”有好几个,母亲都看不上他们。父亲也被介绍了几个对象,也都没有看对眼。倒是父亲和母亲,两人可谓一见钟情。父亲一直感到骄傲的就是,母亲在认识父亲的第二天,就带父亲去见外公外婆了。外公外婆对父亲也很满意,父亲和母亲就此确定了恋爱关系。

不久,父亲到下面县城去蹲点搞社教。父亲每天坚持和母亲通信,两人就靠来回于社教点和市区的市委宣传部干事传递书信来谈恋爱。

一天,母亲收到父亲的信,说大伯給父亲去了一封信,信中说大伯母得了病,没有钱看病,问父亲能否马上寄二十元钱回去。当时父亲根本没有攒下什么钱,所以一下子心思重重,思量着怎么能借些钱寄回去。但那个时候人人都穷,要借钱,谈何容易?何况父亲人还不在市里。父亲在信和母亲讲了这个事,说出了自己的无奈,告诉母亲自己不知道怎么回复大伯。母亲看了信后,找外婆要了二十元钱,用父亲的名义,給大伯寄了过去。

几天后,正在为借钱焦头烂额的父亲,收到了大伯的信,说是钱收到了。父亲才知道母亲所做的一切。这件事,父亲也说过无数次,每次父亲总结:“我一下子就知道,我找到了一生的幸福!”

母亲对大伯大伯母一家的亲近,是出自内心的自然。我记得八十年代中的一个冬天,我们一家回老家过年。当时母亲穿着一件新买的很贵的呢子长大衣。大伯母看了很羡慕,说自己的短棉袄穿了不暖和,盖不住腿,她也希望有一件母亲这样的长大衣。

母亲当时就脱下呢子大衣,要大伯母试一试合不合身。大伯母穿上后,母亲看了看说,“很合身,我们妯娌俩换了衣服穿,更亲!”

父亲背地里怪母亲太大方,把他送的新年礼物就这样转送給别人了。母亲笑道,“我怕什么呢?我有你给我再买啊!你还敢不买?”

九十年代中,有一次我假期回乡下老家,在大伯家和大伯喝酒聊天。大伯说:“飙伢子,再过一段时间,我要上你家玩一个月。” 我说:“欢迎啊,大伯。”

大伯说:“我几个月前带你大伯娘去市医院做白内障手术,都是你爸爸給安排的医生,給出的费用。我们在你家也住了两个多星期。你家好啊,住的舒服。你爸有好多好酒,他也不喝。我就喝,上次还没有喝完。所以,我准备一个人再去住一段时间。”

几个月后,我电话里问母亲,大伯是否来过了。母亲说,“你大伯来过了,住得很高兴。我反正对你大伯说,随时欢迎来。只有一个条件,我们要上班,他要自己做吃的。我每天給他足够的钱,他想吃什么,自己去买回来做。如果方便,顺便把我和你爸的那份也做了。”

说着,母亲就笑了:“你大伯炒的菜很好吃。我和你爸有口福。你爸不喝酒,柜子里那些别人送的酒鬼啊,五粮液啊,茅台啊,都给你大伯喝了。你大伯是个很好的客人,没有給我们添麻烦。我们每天下班回家,就有热饭热菜吃,双赢!”

我当时就脑补大伯和父亲,一个喝酒,一个喝茶,两人会聊些什么呢?不管他们聊什么,我相信,父亲心中应该始终有大伯那句话:“这些钱,家里怎么用我不管,但有一条,我三弟读书的钱,一定要先存在一边。我要保证我三弟读完高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w84sdx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onnieTT' 的评论 : 谢谢!
ConnieTT 回复 悄悄话 兄弟情深 母亲贤惠 太感人了
w84sdx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石蝶' 的评论 : 谢石兄光临!
石蝶 回复 悄悄话 What a story! What a family!
w84sdx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Redcheetah' 的评论 : 谢谢!
Redcheetah 回复 悄悄话 good to read
w84sdx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蓬莱阁' 的评论 : 谢谢!
蓬莱阁 回复 悄悄话 您大伯和父亲是兄友弟恭的典范,令人感佩。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