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卡捷琳娜宫
圣彼得堡除了冬宫外,沙皇还有好几个夏宫。其中一个在南郊普希金镇沙皇村Tsarskoye Selo。不过不像冬宫,它的正式名称不是夏宫,而是叶卡捷琳娜宫Catherine Palace。这个叶卡捷琳娜不是俄国历史上那位赫赫有名的叶卡捷琳娜大帝,即叶卡捷琳娜二世,而是彼得大帝的第二个妻子,俄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
俄国传统上是一个封建的男权社会,朝廷也不例外。各大公国大公历代沙皇都是男的,但到18世纪出了四个女沙皇。从彼得大帝去世的1725年到叶卡捷琳娜大帝去世的1796年,71年当中俄国由女沙皇统治了67年,其中的两个还是地地道道的外国人,不得不说是个奇迹。这两个外国人就是四位女皇中的第一和第四位叶卡捷琳娜一世和二世。
这两个叶卡捷琳娜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先说一世。一世的身世非常悲惨。她出生在明斯克,是波兰农民的女儿,取名玛塔Marta。三岁时玛塔父母双亡,被送到拉脱维亚由一个路德派牧师抚养长大,从没有受过教育,据说一生都不识字。17岁时养父把她嫁给一位瑞典军官,但结婚仅8天丈夫就和瑞典军队一起在北方大战中被俄国人打跑了,以致玛塔日后连丈夫叫什么名字都说不太准确了。但战争也给了玛塔机遇。他的养父因给俄军司令当翻译把她带到了莫斯科。在那里玛塔有机会给彼得大帝的铁哥们亚历山大·门希科夫亲王家作佣人。1703年玛塔在门希科夫家认识了沙皇并成为他的情妇。
1703年彼得在北方的一片荒滩上建立圣彼得堡,玛塔跟随彼得来到新首都,住在一座只有三个房间的小木屋里,亲自作饭带孩子,也随彼得出征。玛塔此时皈依东正教,取教名叶卡捷琳娜(Catherine凯瑟琳的俄语读音),并与彼得秘密结婚。1711年在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中彼得被土耳其军重兵包围马上就要被消灭。此时叶卡捷琳娜临危不惧建议以自己和其他随军贵妇的珠宝贿赂土军统帅,结果果然被放了一条生路。彼得对此非常感激,回家后即与叶卡捷琳娜重新举行正式婚礼(先前秘密结婚大概是嫌妻子的出身上不了台面)。彼得脾气暴躁,每当暴怒时大臣都要请皇后出面相劝,也只有她才能让彼得息怒。叶卡捷琳娜也因此深得手下敬重。
彼得去世的前一年就已经封叶卡捷琳娜为与自己共享治权的皇后。1725年彼得大帝去世,身后无子且未立储。他和第一个妻子生的唯一一个儿子几年前就已经被他折磨死了。在这一点上他比恐怖伊凡还更恐怖。而叶卡捷琳娜为他生了12个孩子但只有两个女儿存活。老贵族们希望另立沙皇,但这时候叶卡捷琳娜的人脉就起作用了。她的老相好门希科夫和其他新生代贵族率领衷心热爱皇后的近卫军发动政变拥戴叶卡捷琳娜即位。这样昔日的佣人玛塔就成为俄帝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
从一个出身低贱,目不识丁的外国人(不是俄国人眼中高贵的法国人德国人,而是下等的波兰人),佣人,情妇,不但逆袭成功当了俄国人的大英雄彼得大帝的皇后,而且在彼得身后还成了全俄国的主宰,俄罗斯第一个女皇,这样的履历古今中外恐怕无人能出其右,连水晶鞋灰姑娘的故事都没敢这么编。咱们的武则天可能接近,但武则天好歹还是中国人。
叶卡捷琳娜一世女皇。照片取自网络。
关于门希科夫,有说法玛塔是先成为他的情妇然后被他送给彼得的。彼得死后门希科夫帮助叶卡捷琳娜继承皇位,自己则权倾一时,成为俄国实际的统治者。他给自己封了一个空前的“大元帅”军衔,和后来苏联的斯大林,北韩的金日成父子官儿一样大。但两年后女皇一死他马上倒霉,全家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并死在那里。这好像是大多数宠臣的下场,各国各朝各代很少例外。莫斯科特列季雅科夫美术馆里苏里科夫的一幅名画画的就是他在流放当中的惨状。
流放中的门希科夫Menshikov in Beryozovo。画家:瓦西里·伊万诺维奇·苏里科夫。1883
和叶卡捷琳娜一世比起来二世更是非同小可。论成就一世主要在于个人奋斗逆袭上位和辅佐夫君,二世则体现在治理国家上。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俄国历史上的地位不但非其他女沙皇可比,也超过除一人之外的所有男沙皇。俄国的沙皇,能被后世称作大帝的,只有两位,一个是彼得大帝,第二个就是这位叶卡捷琳娜大帝。
叶卡捷琳娜二世和罗曼诺夫沙皇家也没有血缘关系。二世是德国人,算是前朝沙皇鲁里克家的远亲。1742年女沙皇伊丽莎白选中自己姐姐安娜的儿子,也就是彼得大帝的外孙也叫彼得的为王储,并开始为他物色王储妃。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觉得可以借此机会和俄国人联姻,就推荐了普鲁士一个小贵族的女儿索菲亚给伊丽莎白。Resume送过去等了一年才收到邀请和一万卢布盘缠到圣彼得堡面试。15岁的索菲亚虽然有贵族身份,实际上家境并不显赫。但她非常聪明有心计。她到俄国后就千方百计讨好伊丽莎白,苦学俄语,并皈依东正教,也取了叶卡捷琳娜为教名。甚至在深夜苦读俄语着凉病危当中都拒绝路德派基督教牧师,而要求俄罗斯东正教神父为自己作临终祷告。终于讨得伊丽莎白女皇欢心并为俄国人民所接受,和候补沙皇彼得成婚,成为彼得大帝的外孙媳妇。相比之下小彼得也是在德国出生长大,却根本对俄国文化不屑一顾,极伤俄国人民的感情。1762年1月伊丽莎白女皇去世,彼得即位为彼得三世。但此时俄国贵族和军队早就厌倦了他的作派并怀疑他对俄国不忠。仅仅半年时间叶卡捷琳娜就在他们的支持下废黜了丈夫自己当了女皇,是为叶卡捷琳娜二世。而彼得三世几天之后就不明不白地死了。
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长达34年。她号称要作一位开明专制君主,效法彼得大帝的西化改革,同时又维护俄国贵族的利益。在她的统治期间,俄国打胜了多场对外战争,经济,领土和人口都迅速扩张。叶卡捷琳娜努力推动教育改革,建立了俄国第一个中小学两级免费教育体系。她对文学和艺术的赞助也非常慷慨,其与伏尔泰等法国思想家的书信往来也被传为一时佳话。后世俄国人对她的统治评价很高,看来她的确是在自己所说的开明和专制这两个极端间找到了平衡点。
18世纪俄国的4个女皇中两个是和沙皇家没有血缘关系的皇后出身。接叶卡捷琳娜大帝位的保罗一世身上彼得大帝的血统只有八分之一。德国血统倒有四分之三,还有八分之一是波兰血统。所以西方皇室讲究系统高贵,皇室间互相通婚,自家的血统其实稀释得很厉害。
《身着Preobrazhensky近卫军团制服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骑马图》。摄于冬宫博物馆。
上面这些八卦其实都和叶卡捷琳娜宫本身没什么关系。
现在的叶卡捷琳娜宫主要由伊丽莎白女皇在18世纪中叶修建。二战中德军在围攻列宁格勒时曾占领夏宫并在撤退时将其彻底破坏。50年代由苏联政府重新修复。
叶卡捷琳娜宫的所在地普希金镇在圣彼得堡南郊。我们从滴血大教堂附近的住处出发前先看好了路线,乘一段地铁后转乘公交车很顺利地到达了。但回来时因为从另一方向走怎么也找不到回程的汽车站了。俄国人虽然不太会主动和外人交流,但需要的时候还是帮忙的。不过语言不通影响交流。我们在一位妇女的帮助下坐车到了Kupchino站下来后就不知道怎么走了。和一般俄国人比,俄国的公职人员更难打交道一些。但这次我们运气好,陈博士使出外交手腕,在旁边的火车站从一位讲英语的女工作人员那里打听出来坐火车就可以直接进城了。这是圣彼得堡城郊的通勤火车。正好体验一下俄国人日常交通的一方面。
叶卡捷琳娜宫正面
叶宫内部
天花板壁画
金光闪闪的大厅。据记载18世纪中装饰这些大厅和雕塑就用掉100公斤黄金。
叶宫花园
做游戏的孩子们和等待参观的游客
彼得霍夫宫 Peterhof Palace
圣彼得堡另一处皇家园林是位于芬兰湾边的彼得霍夫。彼得霍夫的意思是彼得的庭院,是彼得大帝时期作为夏宫而兴建。彼得大帝于1717年参观了巴黎的法国宫廷后即将原来的规划扩张,要将其建成俄国的凡尔赛宫。
圣彼得堡另一处皇家园林是位于芬兰湾边的彼得霍夫。彼得霍夫的意思是彼得的庭院,是彼得大帝时期作为夏宫而兴建。彼得大帝于1717年参观了巴黎的法国宫廷后即将原来的规划扩张,要将其建成俄国的凡尔赛宫。
彼得霍夫里市区较远,可以乘车或坐水翼船。水翼船从冬宫前的码头上船,很方便。但水翼船首班船时间较晚,容易错过中午的喷泉时间。乘车又有乘通勤火车和小巴的选择。网上有西方游客推荐坐火车说是可以体验一下俄国火车。我们前一天从叶卡捷琳娜宫回来就坐的通勤火车因此就选了小巴。我们先乘地铁1号线到终点站退伍军人大街Prospekt Veteranov站,再换小巴。小巴也是俄国人坐的,拥挤而且充满汽油味,到彼得霍夫上花园Upper Garden。上花园是修的规规整整的几块绿地,中间一串精美的喷水池,一直通到称作大彼得霍夫宫的宫殿。
退伍军人大街地铁站的金属浮雕。左面是十月革命,右面是卫国战争中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彼得霍夫宫上花园
梅热尼喷泉
海王喷泉Fontan Neptun
橡树喷泉
喷泉广场Zapadnyy Fontan Kvadratnykh
大彼得霍夫宫修建在上下花园中间。在面对芬兰湾这一侧是下花园,从彼得霍夫宫到海边修了一条笔直的水渠。宫殿的露台下是一串阶梯,形成多级瀑布,建有众多的金色雕塑和64个喷泉。被称作大阶梯Grand Cascade。
奇妙的是这些喷泉以及下彼得霍夫花园的所有喷泉都不用水泵,完全是靠自然储存在地势较高的上花园水池中的山水的压力运作的。在没有电力的18世纪也有如此壮观的喷泉常年供沙皇家观赏,这堪称是一个技术上的杰作。中间那个主喷泉水柱高达20米,由一个特别的渠道供水。
中间石头上这个主喷泉说的是圣经旧约中参孙和狮子搏斗双手掰开狮子大口的故事。在这里表现的是俄国在北方大战中战胜瑞典。狮子是瑞典的象征。这个雕塑是复制品,原作在二战中被德国鬼子给抢走了。
彼得霍夫宫下花园中的雕塑。
彼得霍夫宫通到海边的水渠
大彼得霍夫宫塔楼
大彼得霍夫宫内景
沙皇的徽记-戴皇冠的双头鹰像
叶卡捷琳娜宫和彼得霍夫宫的装饰都采用了大量的黄金,里里外外金光闪闪。但除了劳民伤财和造成光污染外毫无任何美感可言,让人想到的只有土豪乍富。这不禁令我对崇尚法式宫廷教育的沙皇的审美观大打折扣。当然法国皇室的风格本身就充满着虚荣和炫富,以凡尔赛宫为摹本的彼得霍夫宫建成这样也就不足为奇了。和西欧相比俄国是一个远更贫穷落后的国家,18世纪时还有数百万农奴。沙皇和贵族政治上的专制,生活上的奢靡以及对大众疾苦的漠不关心也为自己的未来埋下了祸根。凡尔赛宫为把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出了一份力,彼得霍夫和叶卡捷琳娜宫肯定也为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灭门惨剧做出过贡献。布尔什维克的残暴行为固然应该谴责,但沙皇又何尝不是自己掘墓人呢?
我们在黄昏时分离开,躲在云后一整天的太阳出来了。夕阳照在彼得霍夫宫的金顶上呈现一片炫目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