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漠孤烟到京华烟云
烟, <<说文解字>>解释为, 火气也。从火垔聲。燃烧时发出的混合气体。
其实, 在中国文化里, 烟的意思很丰富。
1. 烟有<<说文解字>>里的本来的意思, 即燃烧时发出的混合气体。著名的周幽王为了博得褒姒的难得的一笑,不惜动用战争国防资源烽火, 烽火戏诸侯, 最后导致周朝国都被犬戎占领。烽火实际上不是火, 主要是烟。浓浓的黑烟可以远远的被看见。
在大漠里, 烟更容易被看见。
唐代王维的《使至塞上》,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
烽火戏诸侯和这里的大漠孤烟都是战争中的烟。过去做饭用柴火,更多的烟是炊烟。
魏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
...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
唐代王维的《山居即事》,
...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2. 烟, 指的是雾气。
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里的烟渚,指的是烟雾笼罩的小洲。烟, 烟雾,主要是雾气。渚:水中小块陆地。
唐代崔颢的《黄鹤楼》,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两处的烟都是指雾气。烟气和雾气的共同点是都有朦胧缥缈感, 伸手抓不住。
3. 杨柳堆烟
烟和雾气的这种朦胧缥缈,隐隐约约的感觉进一步引申就到了杨柳的感觉。
宋代冯延巳 / 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
堆烟:形容杨柳浓密。其中“堆”字尽道杨柳之密,烟雾之浓。万条垂下绿丝绦,柳枝柔软细长, 柳叶似眉, 随风轻轻摆动, 树阴斑驳,营造了一种若隐若现缥缈的感觉。
宋代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
如烟一般的柳色、装饰华美的桥梁。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这里与上面一样, 垂柳飘飘, 如烟似雾, 无边的好景致。
4. 往事如烟
柳色如烟。这还是有实体的存在。往事在人的记忆里已经不太真切, 已经遥远, 缥缈如烟。
清代史惟圆<<采桑子.杂忆>>,
当时已惯何曾惜,滚遍香弦,
字字清妍。能得当场几度怜。
今知此曲人间少,绝艺谁传。
往事如烟,满耳筝琶值几钱。
林语堂的小说<<京华烟云>>, 是记载北京的如烟的往事。据说林语堂本想翻译《红楼梦》,但是当时中国正当国难,而且《红楼梦》所描绘的时代未免远了些,所以林语堂干脆重写了一篇小说,亦即《京华烟云》。这部作品里处处可见“红楼”的影子。《京华烟云》(Moment in Peking),1939年首版于法国。原版由英文写成,后来被翻译为中文。它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三十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
5. 香烟的蹊跷
这里烟既指植物的烟草, 也指纸烟, 又指燃烧的烟。
中国古诗词或者说古代的文人,可以说与酒结下了难解难分的深厚的关系。有诗必有酒, 有酒必有诗。魏晋代嵇康作有<<酒赋>>。唐代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唐代杜甫也嗜酒,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可是也许是我孤陋寡闻, 中国历史上基本上找不到写香烟, 烟草, 抽烟的诗句。鲁迅有抽烟的图片, 可是却没有抽烟的诗句。
有说法, 烟草在明代时才传入中国。原产于南美洲。另一种说法, 烟草在中国的应用历史悠久,甚至有“烟草原产于中国”之说。1939年12月20日出版的《张建通讯》半月刊称:“中国之有烟叶栽种,早在汉朝以前。到了汉时,已设吏专管征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