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职场时,每天中午饭后俺都会浏览一下“文学城”,好像不看上一眼,就跟一天中少点儿啥似的。2013年和2017年两次站立“城”下,打算推“门”进入,都是犹豫地转悠了转悠又离开了,最后还是继续跟“乡野”那儿呆着。直到2020年3月,才随着一批因疫情宅家,想往“城”里消磨时光的人们一道“混”进来。。。
日子过得快啊,今儿个俺进“城”整俩月啦。虽然感觉现在的“城”里光景和过往岁月里那曾经的模样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但让俺讲出到底哪儿不一样了,俺一时还没理出个头绪来。兴许是俺“与时俱进”得不够?嗯,也有可能。俺特别惊喜地是在这里能读到有些表述深刻思想见解的好文,有时还能欣赏到文笔优美的散文和诗歌。俺得谢谢这些博主的分享,是他们的才华和笔耕,让俺不断地在平庸中拥抱美好。俺还要感谢在俺觉得初次进“城”举目无“亲”时,给俺支持的有缘人。是他们的热情和关注,让俺有采片红叶进枫林的感觉。。。
进“城”之初的懵懂:记得刚进“城”时,两眼一抹黑。整得跟个“老坦儿” 进城似的(“老坦儿”是早年间有的北方城市里的人对从农村来的人私下里的称呼,这里只是用来调侃俺自己个儿,别无他意。)。记得俺发“梅兰竹菊”时,一位网友在评论区留言问了个问题,俺就噼里啪啦地写了一大堆来回答,点击“发表评论”之后,未见显示,俺就以为人家没有收到,但又没save,咋办呢?于是又重新写一遍,再发出去。前前后后俺共发了三遍。后来一琢磨,其实只发第一遍,人家就能看到的。唉,傻不傻呀。。。
还有一次俺看到一篇介绍几位活跃在中国八十年代的颇有名气的诗人的文章和照片时,跟现在的追星族一样激动,特别想留言。记得俺当时还特意打了个稿子,点击发出之后,没成想被告知,俺在对方的“黑名单”中,一下子把俺闹懵了。那是俺进“城”起才第二次想“发表评论”,怎么就上了“黑名单”了呀?早知道是这样,俺干啥还瞎花功夫去斟词酌句地写那么多啊。过后还认认真真地给那位博主发“悄悄话”,说不明白俺为啥进入“黑名单”,俺挺关注他(她)转发的那些文章的。哦,也不知道写的东西对方看到没,就是觉得这不整个一“冤假错案”吗 。。。
俺写的短文的纠结:4月初看到来自纽约的家庭医生Dr. Vladimir Zelenko采用混合药物的方式治疗新冠肺炎,他选用的药物包括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阿奇霉素(azithromycin)和硫酸锌(zinc sulfate)治愈了699名中症受冠状病毒感染的阳性患者的消息时,俺当时特别地兴奋,因为那时候每天都有令人心惊的数字在攀升,都有让人不安的信息在传递;每天都有那么多人凄惨离世,那么多的人躺倒病榻。阴霾笼罩,使人难以透气。黑云压城,让人惶恐万分。Dr. Vladimir Zelenko的研究成果不就是洒向黑暗的一束光亮吗?高兴之余就写下了“至暗时刻的曙光”的短文,之后被推到了首页。。。但后来俺陆续地看到一些文章分析Dr. Vladimir Zelenko的治疗方法的副作用。俺在写那篇短文之前,读了网上的相关资料,但没有读到相关新冠病毒阳性病人被治疗后“命是保了,但肝却完了”的更多的内容。由此也让俺叮嘱自己,再写此类文章,一定得大量阅览,待自己个儿觉得可以了时再下笔。俺经常看到有的网友在有些博主的文章评论区内发问:有证据吗?这个数据的出处是哪里?是的,俺觉着如果是写热点,写时事,真的是有必要在文中交待清楚所写内容的出处。因为毕竟不是写小说。。。
4月底写了一篇关于怀念“煎饼果子”味道的文章。原本给文章起的题目是“煎饼果子情怀”,但为了能博人眼球,把题目改成了“为了一套煎饼果子,竟然写了这么多!”,希望能引人注意。后来这篇文章虽然被推上了首页,但再看题目,俺自己都觉得它又长又直白,不咋地儿。俺不也是挺讨厌标题党吗?有些文章看了标题之后点进去,一看内容,文不对题,风马牛不相及。让人反感甚至恼怒。那为啥自己还在标题上那么纠结啊,不如想起啥名儿就起啥啦,管它博不博眼球呢。。。今天记下的或补记的这一切,就是明天回头看时自己走过的足迹,是未来日子里记忆长河中的一条条小溪流,让岁月留痕,就没白进“城”哈。。。
2020年5月6日
母亲节快乐!
家里网络出了问题,刚刚恢复好。。。我当时写好评论,点击“发表评论”后,出现的是“您在博主的黑名单中,无法发表评论”,之后我又发的“悄悄话”,应该是也没有发出去的。我后来没有“敢”再给那位博主的文章“发表评论”,因此没有“检验”是不是搞错了哈。。。谢谢您的光临和留言,握手问好并祝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