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期间,正值第34届哈洽会举办之际。二十年前中国流行了一句话,即"南有广交会,北有哈洽会",可想而知,哈洽会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当我走进哈尔滨会展中心的院子里,就被那个场面震住了。院子里的空地上搭建了很多巨大的帐篷,看来会展中心的建筑物里己经容纳不下了。后来我才知道会展中心只是哈洽会的主会场,还有六个分会场,展览总面积达到68.3万平方米。今年共有38个国家的1500余家企业参展,其中包括国内的23个省市的企业。
本届哈洽会的主题是"共建向北开放新高地,共享振兴发展新机遇"。与历届哈洽会相比,本届“哈洽会”分会场数量最多、展览总面积最大。在五天的哈洽会期间,共有16.8万人次入馆哈洽会,真可谓盛况空前。
哈洽会最热闹的展馆就是绿色食品展区,哈洽会与广交会最大的不同在于食品和日用品都零售。哈尔滨的市民们每年都会利用这个机会,在哈洽会上购买中外各国的优质食品,还能免费试吃各国的美食,50元人民币一张的门票也挡不住市民们的踊跃参与。绿色食品展区如同中国的农贸大巿场,中东的大巴扎。从法国的白兰地,到俄罗斯的面包红肠,从这次哈洽会主宾国泰国的香米,到台湾的小吃,可以说应有尽有。茅台酒厂在主展馆的进门处布置了一个巨大的展厅,现场卖蛇年生肖茅台,2023年飞天茅台,2025年两斤装飞天茅台等。
哈洽会是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的简称。哈洽会始于1990年,除疫情期间停办两年外,每年举办一次。
最初这个会展并不叫哈洽会,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展会的名称的演变,来了解哈洽会的发展与变化。
1990年和1991年展会的名称为"中国对苏联、东欧国家经济贸易洽谈会",基本上是以货换货的易货贸易,仅对苏联和东欧国家,也就是原欧洲的社会主义国家。
从1992年到1995年,洽谈会的名称为"中国哈尔滨边境、地方经济贸易洽谈会"。主要面向俄罗斯等独联体及东欧国家,采用易货贸易和现汇贸易相结合的方式。从1994年开始邀请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参展。
1996年洽谈会的名称改为"中国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简称哈洽会。在这以后,哈洽会逐渐成为以俄罗斯为主,面向东南亚,辐射全世界,服务全中国的大型展会。
2005年展会名称改为"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哈洽会华丽转身,由地方边贸性质转变成国家级国际性的经贸盛会。
2014年展会名称多了一个名字,即"中国一俄罗斯博览会"。博览会偶数年在中国哈尔滨举办,奇数年俄罗斯举办。如"2024年第八届中国俄罗斯博览会和第三十三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在中国两个不同的会名实际上同一个会。
从2005年哈尔滨的媒体在报道中开始使用"南有广交会、北有哈洽会"的表述。我认为从地域上看,这两个国家级的展会一南一北,遥相呼应,比较恰当。但是,从展会的规模上看,哈洽会无法与广交会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广交会可是中国的第一大展会,这样的表述有点夸大其词吧。
不过,我期待哈洽会越办越好,有一天哈洽会能成为又一个广交会。会标
会标
哈尔滨的姑娘真漂亮
茅台的展厅
绿色食品展区
大棚内的摊位
法国酒的展位
澳大利亚的奶粉
小吃
牛肉粒
日本富川市
印尼的摊位
卖服装的
尼泊尔的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