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药水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正文

由方方的《武汉日记》想到了李文亮医生

(2020-03-30 10:17:09) 下一个

自从武汉市1月23日封城以来,我每日必看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疫情通报》和著名作家方方写的《武汉日记》。特别是在用视频记录武汉疫情的陈秋实、方斌等人停更之后,我就更离不开用文字来记录武汉疫情的《武汉日记》了。

方方的《武汉日记》伴随着湖北省新冠指挥部的解封通告而结束于3月24日。不多不少,整整60篇。当它嘎然而止时,我竟然有点不习惯了。就好像一日三餐,突然断粮了的感觉。

没想到的是,不习惯的不仅仅是我,原来网上还有这么多人也不习惯。当然,他们的不习惯和我的不习惯是完全不同的。他们有的是质疑文章的真实性,有的是质疑文章传递的能量的正负性。这其中最有趣的是,有网友像做化学实验似的,将日记中常用的词汇归纳总结成了3类及其在文中各占的百分比:抱怨吐槽类;撕逼类和道听途说类。

原来文章还可以这样“趣读“!自从响应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的号召“stay at home”以来,我每天宅在家里,看着身上的肥肉一天比一天多,正在发愁呢。这倒是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发,原来宅在家中,除了学蛆爬,还有这种新鲜的玩法。我这就准备去数一数方方的日记中”疫情“一词在每篇文章中所占的百分比以及在60篇文章中所占的总百分比,我更想数一数方方用了多少逗号,多少句号和多少问号以及它们分别所占总标点符号的比例。

其实,在如今追求高点击量的网络时代,文章的标题往往是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用词越惊悚越好,越标新立异越好。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点击量。像方方这样,仅仅用了一个平实得不能再平实的“日记”一词作为文章的标题,就能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不也正好说明了一个道理:内容才是文章的灵魂。

说到“灵魂“,我突然打了一个激灵。下周就是中国传统四大节日的清明节了。随着新冠病毒带来的疫情在全球肆虐,我就越来越怀念英雄的武汉人的代表——勇敢的吹哨人:李文亮医生。

李医生你在天堂还好吗?我凝视着网上流传最广的李文亮医生的照片,默默地向他致以最崇高的致敬!白衣天使!我明白了,原来,他是上天派下来拯救我们人类的天使。

图片来自网络

         方方同学,李医生带了2只口罩告诉你了:不要说话!不要说话!可是,你偏不听。你不但说话,还说了60天!领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wumiao 回复 悄悄话 国内现在舆论在批评方方。
雁过留声亦留痕 回复 悄悄话 N95应该戴里边,普通外科口罩戴外边。N95戴外边完全失去意义
大飞 回复 悄悄话 "李文亮"或“李文亮医生",今后每年2/3月应该是微博和微信的禁字了。
无话可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