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词的狐平,三尾平,三尾仄
网络搜索结果:
中国古人写诗,讲究平仄押韵。所谓平仄,严格意义上应当按照古人的读音。现代人写古体式诗,可以不必按古音,只要按普通话发音就可以了。大体说来,阴平、阳平算平声,上声、去声算仄声。这样,首先把平仄问题解决了。
古人写诗,平仄使用的规则如下:
1、在一个句子中,平仄是两两间隔使用的。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同时,相对应的下一句的平仄,应当与上一句正好相反。
2、上句的末字必须是仄韵,下句的末字必须是平韵。
3、七言诗的首句,末字则必须是平韵。
4、除第一句以外,奇数句的首两字平仄韵,必须与上一句(上一联的偶数句)相同。
5、偶尔为了词义的需要,可以打破这个规定,但一般来说,每一句中的偶数的字和末字,均不能改变用韵规律。
另外,即使偶尔打破规律,也绝不允许出现下述两种情况:
一是孤平,即一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字;
二是三尾平,即一句中最后三字全是平声字。
上述规律,是古人诗歌创作实践中逐步总结出来并自觉加以遵守的。特别是唐以后的近体诗,严格执行上述规律。
根据上述规律,如果是七律诗,平仄韵应当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或者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同时,近体律诗还有一个排比要求。如果是七律,则中间四句必须是两付对联。五律也是一样。
普通话分1、2、3、4四声,就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个小学就学过,不用多解释了。1声2声就是平,3声4声就是仄。三尾,就是对联的最后三个字,如果最后三个字都是平(即1声或2声),这样的情况就是三尾平。照推,如果最后三个字都是平(即3声或4声),就是三尾仄。
汉俳诗的前辈段乐三老师的回答:
汉俳写作,如果仿照格律诗的方式来写,就要注意:
1、五字句,前四个字,如果只有一个字是平声,叫孤平,是不允许的。七字句,前六个字只有一个字是平声,叫孤平,同样是不允许的。
2、五字句或者七字句,句子的最后三个字都是平声,叫三平扫尾。句子的最后三个字都是仄声,叫三仄扫尾,都是不允许的。
诗友鸿浩原玉:
平仄歌
学律笔记
平声长,仄声短,
短短长长节奏显。
平声清,仄声浊
清浊相间音波婉。
浊如板,清如眼,
板眼交替有韵感
有板无眼生寡淡,
有眼无板破规范。
双平双仄筑单元,
两浊两清互交联。
二四六位特关键,
?记联间莫失粘。
三仄莫现起句尾,
否则三平韵脚渐。
逐联平仄须变幻,
最忌孤平毁诗涵。
我的问题:学习了,但还是搞不懂失粘,失对,古绝,律绝,的定义和判别。请老师们赐教,谢谢!
作业本老师原玉:
看到诗友态度诚恳问粘,对,律,绝,在下末学愿意交流。
对是指 出句和对句之间二四六平仄相反。如:
风急(仄)天高(平)猿啸(仄)哀,渚清(平)沙白(仄)鸟飞(平)回。另:此联如用普通话把急,白读成平声真可谓顿挫尽失。。
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重点就是这些字上的粘和对。
有时也可见例外,如一种重要的拗救(此也是后人的归纳,因为总结出规律后发现有相当多的另一种格式)。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这里划线的句式,出现频率不低于(未深究多少,至少相当一部分)正格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粘是指,对句和下一联的出句,偶数字上平仄一样。如:
。。。,渚清(平)沙白(仄)鸟飞(平)回。
无边(平)落木(仄)萧萧(平)下,。。。
然也有例外,折腰体(同前理,也是后人归纳)就是一种故意在诗的中间部分失粘。如脍炙人口: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当然这首诗,是仄韵,可能用来做例子会有争议。然而平声中折腰体也很多, 如。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律诗,是要满足粘对,以及中间两联(颔联,颈联)有对仗的格式。共四联,八句。
绝句(狭义上的律绝)是满足粘对的格式,共四句。
古绝,则指不需要粘对的广义绝句,四句。前人诗题中若含绝句二字,很多时候看来是泛指古绝。当然也有律绝的例子。
最后夹带点私货:韵律之美,是诗的一种。也是磨练人诗词功夫的一种方法。然而诗的美,并非只有韵律,还有意境之美。意境之美,仅能意会。韵律之美,可以言传。所以,各种诗坛常常纠缠可言传之部分,少讨论仅意会之部分。此可悲也。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朝·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