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觉得当医生很鲜亮。挣的多,工作又不累。当然家庭医生有点危险,因为每次有新的流行病,都是他们先接触。尽管这样,我还是挺羡慕的。最近我有些同情医生,觉得要是没有牺牲自己拯救别人的精神,千万别当医生。 有一个电视剧说医生是一个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说的挺准的。这个马拉松不仅没终点,竞争性还很强。从上premed,到想选好的专科-就是每周40小时,工资又高的那种,有多少人被挤下独木桥。
如果你娃没有竞争的精神,又不想跑马拉松,千万别推他们。当然如果娃就想当家庭医生,听说不太竞争。如果娃娃为了钱去上医学院,一定要告诉他们,比医学院轻松又挣钱的行业有很多,比方说工程师的和去华尔街。四年医学院上完,有N年的住院医生,和fellow, 每周干60-80小时, 开始年薪6万多,小时工资低于最低工资。还要24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连轴转。
我们第一代移民,让娃去医学院的一个重要的理由是工作稳定,可以工作到80 岁,像Dr。FAUCI, 第一现在的娃都想早早退休,谁想干到80岁。第二,被解雇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正常现象,我们第一代,被解雇了都能找到工作,就别替下一代担心了。
有一位同事,两个女儿都学医,她说她问孩子是想年轻时吃苦还是岁数大了吃苦。要前者就去学医。但是为什末要吃苦呢?当个工程师每天8小时不也挺好的嘛。而且公司对刚毕业的都很照顾,不像医院把住院医生当减价劳动力使用。
加拿大的医生是一种自雇职业,自己找地方,雇员工等等。听医生朋友说美国的也有这样的,当然你和医院连到一起就不是这样的,不过要完成一定的配额。医生还要在网上被病人评价,没有隐私。我不是当医生的,说的不对之处,别扔砖头。总之,如果你娃想学医,或你想推他们,一定要先分析长处和短处。推荐先看看DR.Glaucomflecken 的视频。
沈香到访答谢雪狗的暖心安慰!感恩!新春将至,祝雪狗新春快乐!兔年吉祥!
医生很辛苦,有很大的压力。
一个女的,最先认为是妇科病,但检查后发现是癌症,已经扩散到骨头和其他很多器官。这已经是美国最好的医院,但没治,至多还有半年的生命。她父母从印度赶来,连英语都不会,显然不属于富有家庭,而且女孩应该是第一代移民。
问题是,这个女孩只有26岁,比小小老大大不了几岁。
眼看着自己的同龄人毫无希望,这种心理冲击是巨大的,小家伙视频回来说着说着就开始哭。
根据统计,美国医学院学生有大致四分之一不得不退学,有十分之一在校期间自杀,其中很大因素是心理素质不够,精神出问题,无法在这个行业生存。
我的解释是,这还是癌症,想想如果病人在你的手术刀下死在手术台上,那是什么感觉?
也就是这对谁都并不算是最糟的事情。
小家伙从一年级开始就每周使用医院提供的心理医生咨询,这是学校鼓励的。
看着人非正常死亡,与从福尔马林池子里捞出一个没皮肤的人体用刀子划,是很不同的感觉。
孩子如果学医,当父母的需要清楚心理危机的风险,和孩子的能力。当然父母也不是完全被动,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潜移默化地做很多事情保证孩子不会陷入心理危机。
悲伤,心理上有冲击,这是正常的,人必须有同情心,否则也不适合当医生。
大家都知道加拿大侯诊时间长,在北部边远地区更为严重。其实,每年都有不少专科医生自愿去北边几天,几周。再就是在主要(教学医院)医院On Call的专科医生,会经常接到边远地区家庭医生的咨询电话,如果当班医生解答不了,会主动找到相关专科以帮助家庭医生。
合作很重要!
雪狗2014 发表评论于 2022-12-12 04:39:37
回复 'myguinea1' 的评论 : 我是觉得不喜欢数学物理的当医生的多。再有工程师团队精神,学医的竞争激烈 干掉一个对手 少一个人争着去眼科医生
你等自己孩子40岁时再反过来看看今天写的文章,看是否还是同样态度?
雪狗2014 发表评论于 2022-12-12 06:16:43
回复 '零不是数' 的评论 : 医院管理人员,病人都是你的上帝、都不敢得罪
都说让孩子自己选择,但看似能做到的不多。不必将住院医想象/描述的那么不堪!试想一下,到点来,到点走,见不到几个复杂的病例,处理不了几个cases,几年后当了医生,谁敢信?
住院医是真正“长本事”的时候,各种“磨砺”是以后当医生的基础,这个设计是科学的,实用且实际的。
不要纠结住院医的工资,这依然是学习阶段!
如果博主是在加拿大,医学院的学费应该不算太多吧(相比美国)。不知道为何总要拿ENG,CS甚至“花街”来和医生比较,以说明学医未必是好的选择?就如同举出许多“州大”出来的不比“哈佛”之流的大学出来的差,甚至更好!这些比较本身就已经是“站位”在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