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他也是明朝时期的功臣,是一大奇才,懂得明哲保身以得善终

(2019-12-21 00:56:59) 下一个

他也是明朝时期的功臣,是一大奇才,懂得明哲保身以得善终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非常聪明的大谋士,不过这些人的结局可能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明初时期的大功臣刘伯温,他之所以出名,一是能力非凡,懂得策划,在民间也享有一定的声望。他本人还特别会看相,之前预言的很多事情都应验了。只可惜他在官场中,却不懂得怎样保全自己。在明朝后期的时候清理了很多人,一是为了为自己的后代着想,二是怕这些人争权夺势,危及到自己的地位。刘伯温本是在明朝时期的地位,还是相当高的。无论是在朝廷当中,还是在百姓当中,他都是一个非常贤明的大臣。而往往是这样的人,才会让皇帝特别忌惮。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最终的结局会很凄惨。但是在元朝时期,出现了一个和他一样聪明的人。他懂得在官场上保全自己,所以最终的结局两个人相差太远,这种人就是聪明的朱升。

他出现在明朝时期,当时的明朝也的确是非常强大。他在小的时候就很用功读书,因为学业有成,所以在考取进士的时候,一下子就考中了,轻松当官。他在当地也是远近闻名,过年的时候因为别人的推荐,所以当上了池州学正。他在位期间努力为百姓着想,为他们谋取福利。当时官员们贪污腐败的现象极其严重,他当官之后就开始大力整治,甚至推崇当地的教育制度,一时之间所有的坏风气都被他板正了。而他在这个地方任职三两年之后,虽然政治不错,但是却赶上了动荡的时期。当时有很多的红巾军就开始反抗明朝,其他各州也因为战乱的问题遭到了波及。没有办法,为了逃难,所以他带着自己的家属,就跑到了一个比较偏远,没有战乱的地方隐居了起来。后来以教书育人为生,勉强维持生计。但在教书的过程当中,他也在积极观察,看战争的走向。这时他发现天下的战乱真的是特别多,不过这时,诸侯是已经都失败了。剩下的一是朱元璋,二是陈友谅,三是张士诚。现如今的天下,只剩这三大势力相互制约了。

分析了这些人打的胜仗,以及这些人的做法,到最终决定去投奔朱元璋。他觉得这个人以后还是会成功的,事实也证明,他的这个想法也是正确的。当年朱元璋攻到了他所在的地方之后,就被招到了幕僚。朱元璋当时是非常注重人才的,所以他早就已经听说了朱升的才华,特意向他请教,问问怎样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也向他讨教怎样才能打胜仗。他为这个人提出了很多的治国方针,每一点说的都非常有见解。朱元璋听完之后觉得很有道理,非常感谢他。当时他就问,现如今东方和西方都有不同的势力。如果他现在贸然进攻的话,一定会引起这些人的联盟,对自己不利。当时就告诉他,还自己先要成为王的决心,沉下心来好好巩固自己的势力,加强兵法的控制。与此同时发展经济,带动农民,让他们开始耕种。在敌方虚弱的时候,找到合适的机会抢夺对手的地盘。他在明争暗斗中,慢慢积攒属于自己的实力,扩张了自己的国土。

再后来,朱元璋就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明朝。他称帝之后,也是册封了很多对他有帮助的大臣。当时他还念朱升的年事已高,所以特准许他每天不需要来上朝。其实从这件事情就能看出,朱升对他还是很尊重的。正常如果劳苦功高的人,建立了自己的都城,应该都受到很高的嘉奖。他们就算是接受了皇帝给他们的恩赐,也没有任何不可以的。但当时的朱升就看明白了,朱元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还懂得自己的皇权建立,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他自然会做出伤害功臣的事。所以当时他就以自己年事已高,生病为借口,就此理由辞官回家。

当年朱元璋虽然不想让自己失去这个有才华的人,但是因为朱升坚持,所以没有办法就让他回去养老了。后来他也是在家中安度晚年,在死之前他曾特地找到朱升,希望能够赏一个免死金牌给自己的儿子。意思就是无论犯了多大的罪,都能在犯死刑的情况下活命,皇帝也准许了。只可惜后来在他死后,因为一些宦官的原因,他的儿子还是牵涉其中。就算当年有免死金牌也没有任何用,毕竟最终能不能用,还是要皇帝说了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