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外长丰

散散写的文,随随记的笔。
个人资料
正文

奇文《施氏食狮史》

(2025-03-26 15:57:31) 下一个

 

 一直有人担心,海外中文网站会衰退没落....不无道理,让人很有危机感.

 香蕉人认同汉语的不多,新移民和留学生,为生计或其他种种,更趋于认同拼音文字....       

 其实一百年前,就有许多专家学者,也推行汉字拉丁化,也有废除中文的动作,认为近代中国落后,是因为思想落后。这当然不能算错.然后进一步推论:既然文字是思想的载体,那么,“汉字”就是中国落后的元凶!不废汉字,中国不可能进步.于是有了这样的口号:"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有点片面可笑.
 
 "文字是思想的载体”诚然不错,但文字是载体,并不是思想本身,指责它,有"便秘怪洗手间不体贴"的嫌疑.文化背景确实会禁锢思想,但语言是由人使用的,可以是非常个性化的.思想被禁锢,与自己不能更好地使用语言不能说没关系.同一种语言,有人能熟练巧妙地表达,有人词不达意含含糊糊....这能怪语言不行吗?

 当时没有改成,很大程度上,与一些学者的强力反对有关.   

 赵元任先生被尊为“汉语言学”之父,清华大学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为当时时称的四大导师(王国维 、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中最年轻的一位.当时的”廢漢字論”,认为漢字繁猥,不利于普及,应當拉丁化.赵元任先生于是写《施氏》力驳。全文不到100字,就一个音"SHI"和四调.

 赵元任先生这则文言故事,非常形象幽默地解释了,为什么汉字不能拉丁化。   
 汉语是成熟的象形文字,用字节省而且一字多音,一字多意,如果拉丁化,写出的东西很可能会不知所云.况且,如果全部用字母和音节,那么我们要学习的基础词汇就会扩大数倍甚至是十倍以上。     

 看奇文,如不知其背景,也许会惊其妙.把它归为语言游戏.但如果知道作者写作的初衷,它的深意,那么,说它拯救了汉语,应该无人能说出多少反对意见来.

 附: 《施氏食狮史》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施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