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奇葩

(2019-11-30 04:29:08) 下一个

Related image

 

熬了兩個晚上終於把稅做完了。以為像我這樣拖到最後一分鐘才報稅的人實屬奇葩,所以跟客戶打招呼說週二早晨可能遲到幾個小時補覺的時候有點兒不好意思,結果女老闆回話: Me too, Lol!(我也是,哈哈哈)更過份的是,我剛一進公司,打開電腦,她的信息正好跳出來:我在家剛做完稅!我看完就後悔,應該多睡兩個小時再來上班!

呵呵,這世上永遠有比你更奇葩的人。

這句話可以讓人得出兩種結論。第一種,你絕不是最奇葩的那個,那麼你也千萬別覺得自己有什麼了不起;第二種稍微有點兒勵志,既然你還不是最奇葩的那個,那你有什麼必要妄自菲薄?

認真想一下,語言不都是這樣自帶歧異的嗎? 這也難怪法律條文在語言的自定義上再附加很多其他的定義以確保沒有任何歧異。

我想,得出第一種結論的人行事作風通常比較低調,而得出第二種結論的人則正好相反,會不斷地挑戰大眾的底線。我還不是最奇葩的那一個,你們看不慣我是你們少見多怪。

女友問:啥時候這世上冒出來這麼多的奇葩?

我答:從「奇葩」這個詞走紅以後。

近年來,「奇葩」這個網絡用語佔領了中國大陸的口頭語。其本意「奇特而美麗的花」已幾乎無人使用,過去的十年它已經完全貶義化,演變成「離奇醜陋庸劣作怪者」的代名詞。據說這個詞的流行是源於大陸中央電視台科學與教育頻道(CCTV 10)的一檔節目《第十放映室》。在2009年度回顧節目中,為了躲避審查,節目組使用「奇葩」來代替「爛片」這個敏感詞,結果導致「奇葩」一詞的意外流行。隨著它被廣泛地使用,「奇葩」的含意也在不斷演變,直到變成「怪咖」的意思。

然而自2014年以來,「奇葩」這個詞又有了新的外延和內涵,皆因為愛奇藝的一檔爆紅的網絡辯論節目「奇葩說」。該節目自2014開播以來,點擊量已經破億,話題量更是突破10億大關。這檔節目網羅了各行各業的「奇葩」人物到節目上用新奇的觀點和獨特的表達征服評委和觀眾,吸引了大批80後和90後的觀眾。 一檔奇葩的辯論節目,它的正確打開方式是讓「奇葩」為「奇葩」正名。因為這檔節目,「奇葩」一詞已經變成個性化的代名詞,從貶義逐漸轉向中性。而我看此節目最大的收穫是,學會換一個角度思考同樣的問題,學會對看似無懈可擊的觀點存疑,最重要的是懂得了「在辯論現場,沒有任何東西是越辯越明的」。

 

 

不能越辯越明也是我在各種微信群裡看到的真相,越來越激烈的爭吵,從來沒能彌合觀點之間的距離。也就是說當不同立場不同觀點的人進行爭論的時候,沒有人打算認真聆聽對方,思考對方立場的合理性,而只會挑剔對方言論裡的邏輯問題和發言者的道德瑕疵。

這個世界最糟糟的可能不是出了那麼多的「奇葩」,而是我們總是希望說服對方,爭出共識。如果大家都能夠接受這個世界的多元,接受各種「奇葩」的觀點,不以道德綁架他人,樂見主流大眾的英雄崇拜,也允許邊緣人群的個性表達,那我們還有什麼可值得爭論不休的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