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

介绍中西医结合关于中医养生的概念,理论以及研究的新进展
正文

经脉辨-气由目出

(2019-09-28 15:05:24) 下一个

经脉辨-气由目出

一功

黄帝内经·灵枢·卫气行: “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藏。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循背下至小趾之端。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手太阳,下至手小指之间外侧。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足少阳,注小趾次趾之间。以上循手少阳之分侧,下至小指之间。别者以上至耳前,合于颔脉,注足阳明以下行,至跗上,入五趾之间。其散者,从耳下下手阳明,入大指之间,入掌中。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行阴分,复合于目,故为一周。”

过去20年来,在昼夜节律医学领域的压倒一切的共识是, 在哺乳动物中,发现一个明显的昼夜节律钟位于前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或核(SCN)是位于下丘脑中大脑的一个微小区域。这部分神经元部分地响应来自视网膜的光信号,将信号发送到大脑的其他部位以及身体的其他部位,以帮助控制诸如睡眠,新陈代谢,免疫系统活动,体温等。SCN与大脑的许多其他区域相互作用。SCN每日启动的时间是在凌晨。

SCN中的昼夜节律是由单个SCN神经元中的基因表达周期产生的。 本质上在许多昼夜节律不同的生物体的细胞中相似。在哺乳动物中,昼夜节律时钟基因: CLOCK(昼夜运动输出周期kaput,BMAL1(脑和肌肉芳基碳氢化合物受体核转运子(ARNT)样1)。三个PER的同源物(PER1,PER2和PER3)和两个CRY同源物(CRY1和CRY2)。

昼夜节律钟SCN有三点与黄帝内经卫气行中的緢述相符:

  1. 时间:凌晨(平旦阴尽 V.S.视网膜的光信号);
  2. 部位:眼睛(目 V.S.视交叉上核);
  3. 作用范围:全身(六阳经 V.S. 大脑的其他部位以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

(版权归作者所有2019年9月28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