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于《史记 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
一、“苗裔”就是指后代子孙,即后裔,该词最早见于战国屈原《楚辞·离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二、夏后氏,也被称为夏族,古代人群。
根据春秋战国时文献,夏人以黄帝之孙颛顼为先祖,至鲧与禹时,成为独立部落。经由禅让,禹继承了舜,建立夏朝,故以禹为始祖。夏人以嵩山为起源地,最早聚居于阳城,主要活动范围在今中国河南、山西至山东一带。
夏人为建立夏朝的主体族群,后为商朝所灭。相传汉族、百越、羌族、匈奴,皆为夏人的后裔。
三、淳维,为夏桀之子,名为獯粥。
《史记索隐》记载:“夏桀无道,汤放之鸣条,三年而死。其子獯粥妻桀之众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中国谓之匈奴。”
中华民国学者吕思勉认为匈奴为夏后氏的后裔。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者郭沫若认为在夏朝灭亡后,夏人北迁,成为匈奴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