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说宝莉是刀子嘴,豆腐心。其实,对于一位象宝莉这样直爽的人,语言就是直接折射出了心灵。刀子嘴往往代表着刀子心。只有对那些城府很深的人,每说一句话都要低头沉思三秒的那种,他的刀子嘴才可能是豆腐心;但最可能的情况还是豆腐嘴,刀子心。一切都取决于领导是啥意思。
影片开头一段,宝莉是一位粗鄙,自私,令人厌恶的女人。和所有人争吵,刻薄的语言暴力甩向自己的亲人和为自己工作的人。观众对她的态度渐渐好转是在后来随着情节的发展,是基于同情心。另外,落到生活最低层的宝莉也改变了很多,不在那样刻薄,对儿子还表现出了伟大的包容。
马学武是一位凤凰男,一位小知识分子。奋斗到了一个工厂小干部的职位,使其自信膨胀,自视甚高。但其骨子里仍然是非常自卑和脆弱的。饱经世故的搬运工人对这种小男人的虚荣内心有着深刻的了解。为报复对宝莉的不满,他非常技巧的先吹捧马学武一看就是个干部,然后说你的老婆还不如我的那个老婆。这激发了本来就已经对老婆不满的他的忿恨情绪。当初,他热情追求宝莉,因为那时他只是一位一无所有的外地凤凰男,找个漂亮的城市姑娘做老婆足以让乡下人们羡慕到死。但如今不同了,他已经是一位有身份地位的干部了,老婆却还是那样没文化。
宝莉一直是爱着这个男人的。家里的顶梁柱,给家里带来房子和有保障有尊严的生活,对于一位市井女人,把这些转化成爱很容易。
有了地位的小男人对感情生活会有更高的要求,马学武顺理成章的发展出一位情人。宝莉的应对貌似颇有点心计,但实际上不知轻重的行为酿成了惨痛的后果。脆弱小男人在事业和感情受挫的双重打击下,天塌下来了,于是甩下老婆孩子和老母,自我解脱了。
葬礼上,宝莉没有掉一滴眼泪,有的只是对未来的迷茫。我想,此时她已经不爱这个没有担当的男人了。
宝莉对孩子的奉献是传统意义上养儿防老的惯性,最后儿子的绝情更突出了她的悲剧意义。她最后放弃房子的举动表面上看是她对儿子爱的奉献,是其人性的闪光点,是其生活的最强音,是全剧的高潮。但我要说,她也许还有另一层风水上的考虑,她要摆脱导致自己悲剧命运的厄运,永远离开那个令其万箭穿心的地方。
所幸的是,影片压抑的亲情主线外,还有一条让人对生活仍然充满希望的爱情副线。建建这位从良的前黑社会老大,坐牢十年后,以合法的生意继续面对生活。他和马学武完全相反,他和宝莉很般配。这减轻了宝莉这个角色的悲剧色彩,40多岁时,她终于收获了真正的爱,她的未来生活并不是一片黑暗。原著小说中,建建是一位酒吧老板,我觉得电影中的这一改动是极其成功的。
这个故事以超现实的笔法冷酷地描述了我们面对的这个社会。整部影片没有一个坏人,其结果却令人唏嘘。为什么呢?因为整部影片里也没有一个好人,那种传统意义上的损己利人的好人。所有人都是一群为自身利益挣扎的小市民。这些人在生活的既定轨道上向前滑行,有的人如马学武,滑出轨道,象一颗流星一样消失。而另一些人如宝莉和建建,对生活的坚韧和适应,我们民族的生命力正是来自于许多这样的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