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乡人

直性直情直白天下,
求真求善求美人间。
个人资料
北美_原乡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中国稀土战略2025: 中美贸易战攻守易势报告

(2025-10-18 12:24:11) 下一个

一、从资源出口到战略武器化

中国的稀土政策已经从单纯的资源出口,全面转向国家战略层面。虽然中国对外一再强调所有稀土出口都“依法依规”进行,但真正的力量在于"谁来审批、审批多久、以什么标准审批”的制度性控制。通过审批时间、配额节奏、合规评估等手段,中国在不违反世贸规则的前提下,就能实现对特定国家的“柔性卡脖子”。如今,中国已形成“民用与军用双轨制”的出口体系:

(1) 对民用企业维持基本出口;

(2) 对军工、高端芯片、AI传感器等领域的稀土出口实施严格审查;

这标志着稀土从资源品,正式转变为国家安全和战略博弈的“制度化武器”。

 

二、美国的矛盾:既要、又要、还要

特朗普政府在稀土问题上的态度充满结构性矛盾。他既希望中国保持稀土出口的自由流动,又继续在芯片、高科技、AI算法和设备上对中国加码封锁。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策略在今天已经彻底行不通。美国面对的是三头同步奔腾的“黑犀牛”:

(1) 金融市场风险 —— 债务高企、利率上升导致资金链紧张;

(2) 产业结构风险 —— 重建稀土供应链至少需要10–15年;

(3) 军工体系风险 —— F-35、B-21、宙斯盾系统等高度依赖中国稀土磁体。

这三大风险正在形成中国可精准利用的结构性脆弱点。


结论:中美在稀土与供应链领域的攻守关系,已实现结构性逆转。中国不再是防守方,而是以制度与资源为核心的主动方。

 

四、美国面临的“三头犀牛”

(1) 金融市场 —— 债务高企、利率上升,资本流动受限;

(2) 产业结构 —— 稀土链重建成本巨大,周期至少十年以上;

(3) 军工体系 —— F-35、B-21、宙斯盾等核心装备全面依赖中国稀土材料。

这三头“犀牛”同时冲击华盛顿,使美国在资源安全与产业稳定上陷入深层困境。

 

五、战略意义:封喉一剑

稀土武器化的真正威力,不在于“禁出口”,而在于不确定性。只要审批流程、周期、合规性标准掌握在中国手中,美国企业就会陷入长期焦虑;“依法审批”让中国在国际舆论中保持合法性,却迫使美国企业自我约束与自我威慑;实际效果比直接制裁更具杀伤力,因为它制造了“持续的不确定与成本恐惧”。这正是所谓的“合法战略武器”的最高境界。它不需要开火,却能切断对手的供应神经。

 

六、特朗普的认知滞后与政治后果

特朗普仍以“极限施压”的旧逻辑应对中国,误判了中美关系的结构性转变。2025年的中国,已经在资源、制造、科技与供应链安全上建立起完整的体系化反制机制。如果特朗普继续坚持旧思维,将导致:

(1) 工业冲击 —— 制造链断裂,关键设备和材料供应受阻

(2) 金融冲击 —— 市场预期坍塌、资本外逃

(3) 农业冲击 —— 中美关系恶化后,中国全面停止购买美国农产品,玉米、大豆、棉花、肉类等出口骤减,直接打击农业出口;导致特朗普在农业州(爱荷华、内布拉斯加、堪萨斯、北达科他等)选票大幅流失

(4) 政治冲击 —— 制造业与农业票仓同时动摇,特朗普可能在中期选举中遭遇结构性失败,成为“自食其果”的政治反噬案例。

这意味着他的“贸易强硬牌”,已从外部施压工具变成了内部失血源头。

 

七、结论:中美贸易战已进入结构性反转的新时代

这场中美博弈早已超越关税与贸易范畴,它标志着全球产业主权与资源政治的重新分配。中国通过“依法审批”实现战略武器化;稀土成为中国“封喉一剑”的象征;美国的旧式贸易战逻辑已经失效。这场“稀土冷战”,不仅是供应链之争,更是规则制定权、资源控制权与战略认知权的争夺。

 

八. 如何看待美国正在开始建立自己的稀土和关键金属的生产和产业链?

ChatGPT: 这个问题非常关键,也是判断中美“资源博弈”未来走向的核心之一。你的说法——“美国即使现在全力建立自己的稀土与关键金属产业链,也至少要10–20年”——是基本正确的,而且从结构性角度看,这个时间差实际上反映出技术、生态、政策与资本四个层面的“系统性滞后”。下面我分层分析:

 

一、资源结构的“地质劣势”

美国并非完全没有稀土资源,例如:

加州Mountain Pass矿(MP Materials)是美国目前唯一的商业化稀土矿;

阿拉斯加、德州、怀俄明等地也有若干储量点;

但这些矿在上世纪90年代后几乎全部关闭,原因是环保成本高、品位低、提炼复杂。

因此,美国的问题不是“有没有”,而是“能不能用、用得起、能不能大规模连续供给”。相比之下,中国的优势是完整产业链+成熟工艺+成本优势,而非仅仅储量。

 

二、产业链结构:缺的不只是矿,而是“链”

稀土产业的关键环节有四层:

矿石开采与分选

湿法冶炼与精炼(化学提纯与分离)

功能材料制造(永磁体、合金、催化剂、荧光粉等)

终端集成应用(电机、芯片封装、军工精密部件)

美国的问题是:

第一层(开采)可以恢复;

但第二层(化学分离)几乎完全丧失;

第三、四层长期依赖中国供应链。

举例:美国的Mountain Pass矿至今仍将分离工序送往中国包头加工。这种外包意味着即使美国开矿,也只是“采矿国”,不是“稀土强国”。

 

三、技术与环保:被忽视的“慢变量”

稀土提炼的核心是复杂的溶剂萃取技术与高污染副产物控制。中国用了几十年时间才积累出大规模“绿色分离”与废液再利用体系;而美国若要重启这一环节,必须同时面对:

巨额环保审批流程;

地方政府阻力;

技术专利受限(部分由中国或日本掌握)。

这意味着即便资金充足,也无法跳过时间的技术积累周期。

 

四、政策与资本层面:断裂与短视

美国国内企业普遍受资本回报周期驱动,不愿投入10年以上的前期投入与回收期。

稀土项目资本支出高、现金流慢;

政府补贴有限、缺乏长期产业政策连续性;

国防授权法案虽拨款支持,但规模不足以形成全国产业生态。

对比中国:

中国稀土产业链是国家主导型战略产业体系,有政策引导、科研协作与上下游整合,而美国至今仍依赖市场自发调节,导致产业重建过程断断续续。

 

五、地缘政治与盟友战略的局限

美国试图通过“去中国化”建立盟友型稀土供应链,例如:

与澳大利亚Lynas、加拿大Vital Metals合作;

鼓励日本、韩国参与分离与磁材制造;

探索非洲、格陵兰、南美资源替代。

但问题是:这些国家的产能加起来不足中国的15%;

成本高出数倍;

无法实现高纯度磁材与氧化物的稳定量产。

换言之,美国在全球可以找到“矿”,但找不到“链”。

 

六、时间尺度:10–20年不是夸张

综合看,美国要实现从矿到磁体、从原料到终端的自主闭环,至少需要:

5–7年:重建化学分离与提纯产业;

8–12年:形成功能材料与中游产业群;

15–20年:完善上下游融合、实现经济规模化。

而在这20年中,中国不会原地踏步,而是继续升级技术门槛与出口控制制度。这意味着:即使美国产业链建成,也未必具备全球竞争力。

 

七、结论:资源不是一切,体系才是力量

美国可以重启稀土开采,但无法在短期内重建中国式的全流程—全生态体系。

稀土不是一门生意,而是一套技术、产业、政策、文化的复合系统工程。

10到20年的时间,恰好是工业文明体系的更迭周期

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的“稀土独立”仍将是战略目标而非现实状态。

而这,正是中国在关键材料领域拥有的真正“战略定力”。

 

(附1)Reference Charts

 

(附2. 2021年博文物以稀为贵,谁能出奇制胜? - 博客 | 文学城

小卒子过河不仅能吃车马炮,还能将军呢。中国历史上武装斗争胜利的经典策略之一,也就是以"农村包围城市"。在以往历史上的斗争中,这些办法和策略虽然土了一点,低端了一点,但也能够出奇制胜以低打高以弱胜强,最后赢了全局这就是硬道理。在当前中美之间处在围绕着经济和国家发展以及安全战略的激烈的竞争甚至对抗之中,稀土资源就是一个关键的板块和领域。尤其在刚开始,这个领域并不是那么高端大气上档次,价格也十分偏低。 一些人可能故意的乎视和看不起中国已经在这个领域之内的领先地位。 但是美国政府和产业的精英人士,都已经感觉到这种关键的稀土资源掌握在他国手中, 而产生的如履薄冰惶惶不可终日的危机感。......

小卒子终于过河将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费城废话 回复 悄悄话 西岸-影 城里的厚脸五毛,难道还赖在美国?
sce 回复 悄悄话 不得不说,包叔这手干的漂亮,把老床都打懵了。不过也得适可而止,见好就收。土共的技术有优势,但并不大。关键还是成本环保产量供应的综合优势。真要把欧美逼到墙角,砸锅卖铁在其它第三世界重建供应链,那就玩脱了。过些天包叔和老床见了面,就该告一段落了。到时候黄豆也多少买点,就看更烦老床还是民主党。包叔也没准会帮老床,碰到这么好糊弄的不容易。
markyang 回复 悄悄话 其实只要简单查一下就知道,稀土就是工业维生素,用量小但是非常重要,过去没有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当然会被中国打垮,但是一旦有了政府兜底,西方国家也不是完全做不出来,我大胆预测五年左右时间,世界稀土市场就会供过于求,而且是西方已经建立了基本的完整产业链
LianChen 回复 悄悄话 西岸影和原乡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香味相投。都是缺理性思维,在西方国家自认为怀才不遇的talents。发表一些又臭又长的博文, no data no facts. 为啥要重建rare earth supply chain? 澳洲矿产一直是支柱工业,挖矿,process and refining 技术成熟。刚刚美澳签rare earth supply agreement, lol.
新燕山夜话 回复 悄悄话 华府采菊人 发表评论于 2025-10-19 13:19:41
稀土再凶,还是抵不住在美官员家人及财产名单
------------------------------------------------------------------
希望美国能把这名单公布出来。习老大正等着找证据,惩罚那些不听话的家伙呢。公布名单还不算狠,最好把那些家人都赶回中国,再把他们的财产都没收了。华府采菊人要是能促成这种事,全中国的老百姓都感谢你。
华府采菊人 回复 悄悄话 稀土再凶,还是抵不住在美官员家人及财产名单
初春时节 回复 悄悄话 同意作者的观点,谢谢好文。
周末愉快!
北美_原乡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西岸-影' 的评论 : 是的。总结下来还是这几句话:中美不打不相识,不斗不成交。实力为王,不服就干。特朗普极限施压的办法越来越黔驴技穷,除了不断地TACO已经没有其他办法。特朗普上个星期五已签署继续推迟关税休战三个月以上的法令, 昨天18日财长贝森特又和何立峰通视频开会,这是为月底在中美领导人韩国APEC见面做铺垫。
西岸-影 回复 悄悄话 稀土并不是中国最重要的筹码,路透社已经解释了,中国对美国最大的筹码是生物医学原料,尤其是抗生素和止疼片的原料,这些都是100%由中国提供。而且不仅仅是美国,全世界都是依赖中国,100%。
中国目前并没有在这方面下手,但一旦动手,美国人连进医院开刀都不敢,这才是影响每一个美国人的事情。
今年报道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医药大国,因为几个因素,首先就是日本美国的世界第一流的生物医药专家在最近几年前逐渐转移到中国工作,第二是成本便宜。
稀土问题对美国的科技产业尤其是军工业的影响是巨大的,美国军工产品的68%依赖中国稀土,目前预期只有几个月的存货。由于中国已经完全禁运了对美国军工产业的稀土,因此美国只能靠存货和走私。但平均每年美国需要从中国进口一万几千吨稀土,走私只能有几百吨而已,也没有存货,因此美军已经基本无法生产F35和各种导弹雷达穿甲弹,如果与中国开战,弹药一周后就用完,这是美国军事智库的评估。
因此美军美元美国梦这三个支撑美国的要素全部都不再起作用,其中美军因为武器比中国落后至少10年左右,尤其是在高科技武器,美国梦因为川普的排外政策而开始崩溃,美元因为美债会爆雷而失去信誉。
美国如果想重建稀土供应链,在生产成本不可能比中国低的前提下,唯一可行的是政府大幅度补贴企业,也就是计划经济体制,不能是自由市场经济。这需要政治体制的变革,绝对不可能再是民主体制。
否则必然失败,这是不难理解的,毕竟人类做选择是基于成本,一个生产链的形成和维持必须具有成本优势。
最近可以看到的是美国大型企业纷纷关闭美国的工厂,移出美国,GE刚刚解雇了一万两千人关闭工厂,把航空发动机制造移出美国。具体去哪儿目前不知道,但人们猜测不排除是去中国,因为川普不许GE给中国大飞机提供发动机。
中国已经官宣了长江1000发动机,性能甚至优于GE提供给C919的,不论价格还是省油,但就像华为芯片一样,目前存在产能问题,不足以供应全部需求。
2025中国制造计划在去年提前一年完成后,中国在世界上62个科技领域中的58个领先,高于90%,因此从经济角度理论上中国不在乎与美国完全脱钩。
但至少有两个因素中国不愿意完全脱钩,首先就是科技创新问题,理论上讲,创新是竞争的需求,在创新和生产执行力这两个经济基本要素,中国因为体制的因素在后者绝对领先,但相对缺乏竞争环境,至少在十年内科技创新需求不如美国,哪怕创新能力已经超过美国。所谓体制优势必然也伴随体制缺陷。
第二是美国经济严重依赖军事和战争,这是海权国家的特点,在不脱钩的情况下美国不得不计算战争的成本,这有利于维持世界和平环境。
只要不打仗,历史规律告诉我们中美必然走向帝国地位对调的局面。也就是中国不急于像历史上那样通过战争击败老牌帝国,而是争取所谓和平崛起,温水煮青蛙。
总的来讲,美国已经过了历史顶峰,不会再度辉煌,十年内联邦不解体都是奇迹,因为社会矛盾让内战已经很难避免。
irisin2021 回复 悄悄话 贸易是互通有无,一旦贸易武器话,美国手中的武器远远大于稀土。稀土再重要不是民生,不影响经济,但美国的美元,医疗药品,科研仪器和数据库,互联网和众多专利,每一项直接影响人民生活和国家经济。所以中国只是把稀土当筹码,筹码为了换取更大利益,不会兑现。中美打来打去,只能妥协。但副作用是加速脱钩,至少加强脱钩重要性的认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