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美国拜登总统多次所说,中美竞争未来10年将是关键的时期。言下之意中美将在未来的十年中分出高下,决出胜负。尽管中国一直强调无意和美国争夺世界第一的地位,自己做好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的事就行。但美国政府从特朗普到拜登, 对中国不仅越来越焦虑紧张,并且越来越加强了由美国政府领导和主导,与中国在国际地缘政治、经济贸易、金融、军事、传统和新能源、高科技领等领域的方方面面,进行激烈对抗和竞争。美国媒体10月1日报道,新一届美国联邦众议院在10月1日表决通过成立了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众院以365票赞成、65票反对通过成立美国与中国共产党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Select Committee on the Strategic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的决议,该委员会将调查此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民主党众议员、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共同主席Jim McGovern表示说:“我们当然不希望这个委员会变成一个长期存在反亚洲仇恨的地方。”众院议长麦卡锡指出,该委员会将解决如将工作机会从中国转移回美国,保护慧财产权以及将供应链移回美国等问题。
其实,第一,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不仅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也是如此。由于历史的、自然地理的、人文文化和政治制度的不同,中美之间,中国与世界所有发达国家之间,在很多的方面都永远会有一些的短处、弱点和不足。并且国与国之间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方方面面、千头万绪,其实是整体实力超越,也不可能在所有方方面面都占据第一。第二,打铁还需自身硬。打压别人并不能够使自己强大。美国知识精英、甚至一些政客也看出来,一味地打压中国,最多也只能放缓中国崛起的速度。比如, 在每年的科学研究(R&D)投资、科学知识专利和科学研究方面,中国这两年已经成为第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国家大而基数大。据最新报道的一个例子来看,中国2023年将有一干一百多万大学生毕业,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是STEM专业,仅仅这一项就比美国多了十倍以上。再比如特朗普政府打压中国5G,但据中美媒体报道,自去年为止,中国已经建了2百万座5G基站,美国只有10万多座。除了几个大城市,其他地方5G手机速度只能当4G的用。
美国学术界知识精英对中国的研究一直都在进行中, 他们的立场观点和研究方法都值得赞赏和肯定。不仅仅作到科学、客观、实事求是,并且比较的理性和中立。在哈佛大学任教50多年的艾莉森教授,一直作为美国政府和军方的智囊团,咨询委员会顾问。曾经担任过美国国防部助理国防部长、国务卿特别顾问,中情局咨询委员会顾问,国防部顾问委员会成员。研究报告直接的提交给美国政府和美国军方。两篇报告都引用了具体的大量的其他的研究结果和数据。两篇研究论文报告都可以在哈佛大学管理学院的网站下载阅读。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三位资深教授 Caroline Wagner, Melton & Roslyn Wolf, 1月10日发表文章,对这些年来中国科学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他们的文章标题是《中国现在发表的高质量科学论文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多一一美国应该担心吗》?
中国现在发表的高质量科学论文数量具世界第一
俄亥俄州州立大学的三位教授的研究报告如下。
文章指出,2022年中国研究人员发表的关于人工智能的科学论文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多。至少从一个角度来看,中国现在在生产高质量科学方面领先于世界。三位教授研究表明,中国学者现在在全球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前1%的科学论文中发表的部分,比任何其他国家的科学家都多。中国并不是近年来唯一大幅提高其科学能力的国家,但中国的崛起尤其引人注目。这让美国政策专家和政府官员担心,中国的科学优势将如何改变全球的力量平衡。中国最近的崛起是多年来政府政策的结果,旨在成为科学和技术领域的佼佼者。这个国家已经采取了明确的措施来取得今天的成就,而美国现在必须做出选择,如何应对一个在科学上具有竞争力的中国。
就在最近的2000年,美国每年产生的科学论文数量是中国的数倍。然而,在过去三十多年里,中国投入资金发展国内研究能力,派遣学生和研究人员到国外学习,并鼓励中国企业转向制造高科技产品。自2000年以来,中国已派出约520万名学生和学者到国外学习。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学习科学或工程。这些学生中有许多人留在他们学习的地方,但越来越多的人回到中国,在资源丰富的实验室和高科技公司工作。生产更多、更好的科学。由于所有这些投资和不断增长的、有能力的劳动力,中国的科学产出--以发表的论文总数衡量--多年来一直在稳步增长。2017年,中国学者发表的科学论文首次多于美国研究人员。
为了量化中国的科学研究实力,三位教授研究了论文引文(citations)。引文是指一篇学术论文被另一篇论文参考--或引用--的情况。科学界知识界普遍认为,一篇论文被引用的次数越多,说明该论文的质量越高,影响力越大。鉴于这一逻辑,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前1%的论文应该代表高质量科学的上层。三位教授计算了一个国家发表的论文中, 有多少是按各学科的引用次数衡量的前1%的科学。从2015年到2019年逐年进行,然后教授们比较了不同的国家惊讶地发现,在2019年,中国作者发表的最具影响力的论文比例更高,中国有8,422篇文章进入顶级类别,而美国有7,959篇文章,欧盟有6,074篇文章。
在最近的一个例子中,教授们发现在2022年,中国研究人员发表的人工智能论文是美国研究人员的三倍;在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前1%的人工智能研究中,中国论文以2比1的比例超过了美国论文。在纳米科学、化学和交通领域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前1%的论文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模式,中国领先。
教授们的研究还发现,中国的研究令人惊讶地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而不是简单地抄袭西方研究人员。为了衡量这一点,教授们观察了科学论文中引用的学科组合。在一篇论文中,被引用的研究越是多样化,教授们认为其工作的跨学科性和新颖性就越强。最后研究的结果发现中国的研究与其他表现最好的国家一样具有创新性。
教授们最后研究的结果综合来看,这些衡量标准表明,中国现在不再是一个模仿者,也不再是一个只生产低质量科学的国家。中国现在是一个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能与美国和欧洲相提并论的科学大国。
Reference Link:
Original Article: China Now Publishes More High-Quality Science than Any Other Nation
Allison: Great Tech Rivalry China
Allison: Great Military Rivalry China
美国真正的科技实力在大公司手里, 人家埋头实干,不屑编写这些有的没的“发明”。真正有价值的发明那是公司的知识产权,不允许私自公开发表文章。
中国的论文多就是因为大学评教授要看论文数,内卷到抽筋的博士们攒鸡毛凑掸子反复写文章。作者是那批人,读者也是同一批人, 都是些无效劳动
AI热在中国其实在降温,大厂都在裁AI雇员。认为他们只会写论文,不会做产品,性价比不高。
中国也照实的人多。前些年出国的大都是尖端大学拔尖的学生,感到人才透支很厉害 - 可人家在高科技领域(高铁,航天,等等)照样搞得轰轰烈烈。看到登月项目指挥是一个小丫头,再看看当时的学霸为生存在这里默默地码工 -- 人各有志,感到差别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