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乡人

直性直情直白天下,
求真求善求美人间。
个人资料
北美_原乡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中国跨文化之美:圣诞老头遇上王昭君

(2020-12-23 08:35:00) 下一个

据考证,“文化”是中古已有之词汇。战国末年的《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西汉刘向将“文”与“化”二字联为一词,在《说苑·指武》中写道:“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在汉语中,“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文而化之",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随着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差异,“文化”逐渐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非物质文化);一般地分为四个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行为文化层, 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心态文化层, 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经过长期蕴育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中国上千年的文化演进和发展历史上,当中国文化碰到了西域文化和西方文化之后,互相碰撞,交流和融合,使得中华文化的质与量、深度与广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唐代的文化交流和包容,一直到晚清的中体西用和拿来主义,从建国以后的洋为中用,一直到现在的跨文化的整合趋势和倾向。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壮大,中国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整合力大大的提高,文化自信心也极大增强,中华民族终于可从文华碰撞和冲突,发展到文化兼容和整合,向跨文化方向迈进。

跨文化既摆脱了文化封闭主义,全盘西化的文化乞丐主义,也不是一种文化霸权主义。一个"跨"字道出了中国文化的信心和底气。文化既然要跨,就不可能是洞穴文化,部落文化,或者岛国文化,甚至不能是五千年泱泱大国或中央大国之文化。

上图是几年前中国一些地方发起的抵制西方圣诞文化影响的活动。这种文化排斥心态显然已经不能够适应目前中国的整体发展趋势。这两年来,中国已跃升为世界第一大产品生产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消费市场,随着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与其他国家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合作将会更加深入。大到国与国之间的战略合作,小到民间的商贸洽谈,入乡随俗,入国问禁,熟知彼此之间的方方面面,都是开展合作和交流的基本要求。如果要促进更深更广合作,那就更需要了解彼此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模式,以及更深层面的当地国和民族文化,从而达到求同存异,相互包容,共同发展。这些显然都需要具有跨文化能力的人来完成。

今年中国圣诞期间很受欢迎的圣诞汉服,就是一个典型的圣诞老头碰上王昭君的跨文化成功的例子。西汉美女王昭君是中国古典四大美女之一。在公元前33年,汉元帝为和亲和稳定西域疆土,将王昭君嫁给对汉朝行藩臣之礼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下面是身着一袭红篷的王昭君出塞图。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马王堆三号墓遣册》关于“汉服”最早的记载:“简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汉服’。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的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 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汉服还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下面是中国网络上今年圣诞越来越红火,越来越美丽的圣诞汉服。



下面这张圣诞汉服显然把Play Boy 的兔女郎元素都整合进来了。但仍然跨的很可爱,很美。


不过,跨文化是一种创新和尝试,有时难免包括了失败,也就是跨的不伦不类,不三不四,非驴非马。以下就是媒体报导的一个跨得没有那么成功的尝试。

跨文化能力是现代人的基本能力,是进行文明对话的基础。只有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或文化部落主义,树立全球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才能正确认识自我与他人、本国与他国、本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共性与差异,增强国际理解和跨文化能力,才能自如行走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有深度的国际交往和文明对话。

目前中国不仅在宏观层次上强调建立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并且在强调重视传统的“和”文化,既跨文化的实现方法和价值追求。“和而不同”,"美而不同", 是在坚持本民族文化和当地文化的同时,能够以百川入海,有容乃大的心怀,包容差异、心平气和地对待不同的文化。在文化交流加深同时冲突不断的当下,培养更多的深得中华文明精髓的“跨文化"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摆渡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