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鬼儿成精

大口吃肉大口喝酒鬼头鬼脑,专造时代的反,一个不顺眼且看我鬼话连篇
正文

捍卫王朔2--炮打金庸,摧残金迷

(2006-02-05 16:00:10) 下一个
鬼儿这人是什么都看,什么书都读,上到正经八北做到图书馆看世界名著,下到蹲在街边看小人书,属于杂食动物和人家就着阳春吃白雪的上层人物没的比,什么都知道些,就是什么都不精通,应了那句话——什么都学,等于什么都没学。不知道金庸大侠笔下的人物是不是也有这个毛病——巷子里赶猪,直来直去,都是一个直肠子,不服就往死里打。 驳菊隐论据,倒是真觉得论据中的失误比前回成几何数量级别增长。 1,你说王朔王朔自己个儿和老金摆棋下,这对。可是您不要忘了,王朔说别人俗的时候,也没说自己不俗。您没有真正理解王朔言下俗的意思。那四大天王确实是俗不可耐,台上忸怩作态,文明不精神,台下是风花雪月,精神不文明,人要是崇拜到这个份儿上,真是药不可救;成龙大哥的电影从前不错,滑稽取乐,鬼儿也喜欢的不得了,可是看到他最近的“神话”之后,感觉翻译过来不过就是打工的把老板的小蜜儿给泡了,除了一首金喜善韩语歌给老鬼儿迷了个够呛之外,没有什么特别的新意,发现不到新鲜的重复的东西,这也是俗。说琼瑶大姐俗,那是她因为始终没有走出那个眼泪女人的境界,赚了女人一把泪水还不够,下次再来一把,大下次还来一把,用艾妹妹的话说——她始终还停留于那种对爱情美好憧憬的阶段,于是这样的书就是成了看一本正好,看多了浪费;至于说到你老金,您是大家,咱另起一段,表示尊敬。 要不怎么说您是大家呢,俗的高明。王朔在“我看金庸”中说——“我的朋友们像我推荐他的书,说有种速度感。”这个词用的好,什么是速度感?用成套的套话罗列各大侠的武功招势,一个个武打的场面偷换了该有大部分人物性格——正派人物用的是少林八卦,所以性格就应该是正气凛然;邪派人物用的旁门左道,所以性格定然是摸摸索索,被世人唾弃,“这是什么人物?”作品没有性格,只留给了读者一种快感想象——如何用“如来神掌”将老板一掌来个偏瘫,却剥夺了读者理性的思考——自己怎么了?生活怎么了?爱人怎么了?我活着该要什么?。。。这不是俗吗? 您老金笔下的人物我怎么就找不到一个创作的原形?我王朔的作品,您看了是笑是骂,一目了然,一个中下层的小人物。这老金笔下的人物,我搜肠刮肚,实在和王朔的看法一致——都是一个个的黑社会!话不投机半句多,上来就是刀劈斧头剁,我说了中原是我的底盘,你金人凭什么收我的保护费,不服?我一个降龙十八掌揍你个脑震荡,看你服不服?怕没看点,非要扯什么国家大义,都是杜传,帮派火拼,玩什么花花。您要是连这个都反对的话,那估计恐怖分子就要重新定义了,美国也不能放过您吧?非要给黄泥刷上层金,结果也只能是个民间作品,这也不俗吗? 2,您说王朔反传统,可是反的不高明。我觉得这不是高不高明的问题,是敢不敢反的问题,您老金反的是过去的三国式英雄,我王朔反的是那些弄巧成拙整天吹的没谱的自认为高明的人。幸好在您之前有个“水浒传”,要不这些正义流氓怎么能如此吃香,可惜的是您轻功太好,蹦的太高,大家只能有时抬抬头瞻仰下,大多时间低头做自己的事情了。您说王朔“厚脸皮”,我觉得这有些失水准,分明是人身攻击。您金庸亿万家财,自然懂得如果“卖”自己,一块钱将版权卖给中央电视,然后换来个纯金的牌匾,却因为要提高版权税超出三联出版社能力的时候,一个狠刀子捅进这个曾经为其小说推广立下汗马功劳的老黄牛肚子,名为“缘尽”,实为“财绝”,您反传统反来个家财万贯,我反传统却遭了一身骂名,您真高! 我相信作为一个理性创作的作家当自己被人批评的时候,总要为自己做做主,要么说明创作的动机,要么彻底的反击,除非他隐藏了些不可告人的东西——“我那些都是编出来的”。王朔的东西看过了就知道哪个该是他自己,他的内心世界人人可以窥探的到,是对是错,我王朔扒光了给你看!您金庸作品中哪个是您自己?您要说名什么东西?是做江湖大哥的快感,还是为了扯杆大旗——保家为国,行刺暗杀,传扬恐怖主义? 空中楼阁。 3,您金庸在北大讲演说——我是崇拜女性的。结果北大众可爱小女生纷纷站起来,爆鼓掌,其实都不知道一个个都身中巨毒。王朔和老金都是爱情小说起家吧?我看老金最成功的情书应该是“雪山飞狐”吧,可是怎么您举的段誉到韦小宝之流,从王子到太监,怎么都是些沾花惹草之徒?为什么“郭靖这大傻就有仨了(记的不是太清了,黄蓉,华筝还有个?), 杨过也有:小龙女,郭襄,公孙绿萼等等?这就是您笔下的崇拜女性?为什么您老金还是这么纵容这些淫荡之徒?不知道您老金口下的崇拜女性从何而来?虚伪,可见一斑. 倒是我王朔笔下的女人敢爱敢狠,女性对于男性的巨大杀伤力清晰明了.不错我王朔身上都是监狱味道,不过咱是政治犯儿,随进随出,您哪个都是重婚罪,都的在里边蹲个十年二十年的. 在王朔看来,一切伪装的东西就是俗.王朔的作品,是要通过自己的作品,让人在反思中进化,而不是在膜拜中退化.是要通过自己的作品敢于揭开这个时代的伤疤,而不是让读者通过幻想来麻醉生活在这个时代的痛楚.作品太多的游离于现实之外,能有几分意义可在? 英国作家拉什迪认为:"一本书的重要性不在于它可以证明作者有写作能力,而在于它体现出来的写作质量。因为有的劣质作品并不缺乏作家个人经历,不缺乏奇特的探险或作家从外面获得的处理主题的想像力。文学的生命就在于冒险,唯一谈得上冒险的是,当作家为了提升他对现象的思考质量而迫近可能性之边缘时所做的努力。能接近极限,摇撼彼岸,能使艺术家为艺术不敢触动的东西挺而走险的作品应当是好作品。" 金庸自然明白最最中庸的写法,最能买来看客的眼球的道理,可是想问问,像王朔这样在作品中敢于坦然面对现实,在自我嘲讽中玩味生活滋味的当代作家能有几人? 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王朔当之无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