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in Luo
3月19日 晴
我家离UBC大学不远,开车也就二十分钟。平时沿着Marin Drive 开,总会有塞车,今天一马平川,即便是上了UBC高速,也只有我一辆车在奔驰。很想踩下油门,风驰电掣一番,毕竟很少能享受到如入无人之境的待遇。然而,悲催的是,发现道路限速了,每小时60公里,以前可是80啊。唉,还是踽踽独行吧,免得一不小心中了警察的埋伏,拿罚单。
去UBC是为了送上海留学生大西瓜(网名)回家。大西瓜是我邻居乐大侠的侄女,两年前来温村留学。第一次见面,小姑娘就用地地道道的上海话,亲亲热热地喊了我一声娘娘(姑妈)。于是我也就认了这个大侄女。有事没事微信上说两句,逢年过节喊她来家里聚聚。
上周日大西瓜发微信说,她爹妈抢到一张温哥华回上海的机票,她很犹豫,因为学校还没宣布停课,她还等着参加考试。我回复说,逃命吧,孩子。世间太平了再读书也不迟。
周一下午,大西瓜留言,有教授得病了,学校通知大家撤离,她得清空宿舍,箱子不够了。周二我送了两个大行李箱去UBC,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宿舍的停车场停满了车,有几台车索性横亘在马路中央了,车的后备箱齐刷刷地大敞着。拉平板车的,拖滚轮箱的,抱大纸箱的,到处是忙碌的身影。与往常悠闲的,有说有笑的搬家不同,那天家长们和孩子们都像机器人似地争分夺秒地搬东西,很少有语言交流。当然很多人捂着大口罩,说话也真心不方便。这可是大恐慌下的大撤离。
我问大西瓜宿舍安全吗?还能住吗?封了吗?她说安全的,染病的教授不是她系的,反正周四就回上海了。
我塞给大西瓜一个袋子,里面有几副手套和一点擦擦净,我关照小姑娘上飞机前一定要武装好自己,戴眼镜!戴口罩!戴手套!
姑娘也给了我一个白盒子,“娘娘,这里有剩下的几个N95口罩,你留着用吧。”
“孩子啊,你上飞机需要的,我有一次性口罩的。”我说。
“娘娘,我留了,你放心。温哥华现在也挺危险的……”
留学生回国,这两天天天上头条。有人喊话,让他们原地呆着,这样就不会有
输入性传染;也有人挖苦道,不相信本地的医疗,请逃回去吧。
我只想说,人心都是肉长,大家将心比心吧。不让这些孩子回家现实吗?学校停课了,宿舍清空了,他们住哪?温村的商铺、饭店都关门了,他们吃啥?一张单程的飞机票经济舱都一万五,爹妈咬咬牙买了,为啥?还不是盼倦鸟归巢,同枝可依。更何况小留门经历的是一场比马拉松更艰辛的回家路,飞机上十三小时的飞行,停机坪检疫四小时,下飞机核酸检测至少十小时吧,极度恐惧加极度疲惫,本不是他们这个年龄所应承受的,但他们选择想回家,也就选择了勇敢面对。
我闺蜜的女儿在美国留学,买的是3月25日的回国机票,现在航班取消,回家无望了。我和闺蜜讨论过多条路径:旧金山—温哥华—上海;旧金山—东京—上海;旧金山—香港—上海,似乎没有一条走得通的。加拿大封国了,游客免入。东京转机有隔离十四天要求。香港要下飞机核酸检测,合格后再有下一程…
找不到回家的路,孩子心焦,父母心酸。更何况闺蜜在旧金山举目无亲,孩子只能一个人去面对,去承受。惟坚韧者始能遂其志,饱经社会的历练,孩子们会飞得更高更远。
回家的路曲折漫长,行道迟迟,载渴载饥,但愿大西瓜一路平安。
作者介绍: Min Luo 罗敏,上海人,70后,两个孩子的妈。曾是上海电视台记者、编辑。08年移民加拿大,定居温哥华,现全职相夫教子。面对瘟疫,不甘当“坐家”,我拿起生锈的笔,记录这特殊时期不平凡的每一天。希望我的文章是一丝烛光,尽管光亮很小,也能带给您一抹光亮和希望… |
小问题:
疫锁加国 3月19日 (2020-03-27 12:16:37)
这个文章到底是写的19号的事情呢还是27号的呢?如果是19号的事情的话可不可以拜托写写27号当天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