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漂不会粤语是不是真的很难融入香港
(2025-09-29 19:01:06)
下一个
上周才说了女儿公司福利好,这不就来了呐。香港亚博有个男团开演唱会,亚博就送了好几张vvip的票,领导就拿来分给小姑娘们。
拿到票以后,有个小姑娘临时有事说去不了,我本来没兴趣,不是想着别浪费嘛,试着跟女儿商量:
“要不妈妈去见识一下?”
没想到女儿斩钉截铁:
“不行,我不能让同事知道我妈妈是说普通话的……”
听了这句话,说没有受伤是假的。
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是我们从小就懂的道理呀。
哼,我背着我的好包,再穿上最美的裙子,咋就能丢了女儿的面子呢?
可转念一想,那些藏在“普通话”背后的难,我比谁都清楚。她五岁随我们来香港,从小在本地学校长大,同学、朋友、现在的同事都是香港人,为了融入,她默默学粤语、适应环境,一步步走得很用力。
最开始来香港的时候,那时候没有社会矛盾,大部分的香港人还是很和气,最大的困难就是很多香港人不会说普通话,交流困难,所以很多时候女儿就是我们的“小翻译”和“小外交家”。
可2019年前后变了,说普通话好像成了“不一样”的标记,甚至可能引来区别对待。女儿在学校见过激进的破坏活动,小小的她早早就懂了“小心”二字。
特别是有一次我和她俩,就在东荟城,边走边用普通话说话,进电梯的时候就有一个香港人无缘无故用粤语骂我们(我不能说但我能听懂百分之八十),还故意站电梯口档我们的路。
那我这个暴脾气肯定立马小宇宙爆发呀,质问她为什么要骂人,然后就闹得很难看,那人破口大骂,我不会骂人,那我直接上脚踹呀,趁我女儿想拉我离开的力量。
但其实真的很吓人,因为后来有个香港男人偏帮那个女的,幸好还有一些理智的路人把我们分开了,如果正是最严重的时候,那就不好收拾了。
从那以后,我出门说普通话都带着小心翼翼,更何况是当年才十几岁的女儿?那件事早就在她心里埋下了阴影吧,她怕的哪里是“妈妈说普通话”,是怕这份“不一样”,打破她好不容易在同事圈里站稳的自在。
想通这些,心里的委屈就淡了,我也能理解女儿的心情啦。
港漂融入的路本就长,会粤语是第一步,可比语言更难跨的,是心里那份怕被区别看待的忐忑。她的“不能”里,藏的不是嫌弃,是藏了多年的小心翼翼。
归根究底 ,也是我和娃爸不太上进,平时在家说四川话,朋友都是内地来的说普通话,娃爸在公司普通话不通行的时候可以说英语,所以就导致来香港漂了十八年还没学会粤语。
罢了罢了,过几年就回东莞养老,那里说普通话自在。剩下的,就让孩子们自己去闯、去融吧。说起来,也只能算是对不住娃的“不给力”爸妈啦!
?????????
大家好呀,我是“胡作非为”——名字听着唬人,实则是个连出格事都不敢碰的“规矩人”????。
在香港漂了十八年,原以为早把日子过成了熟路,没承想撞上了更年期焦虑这道坎。为了和情绪好好相处,我开始试着把眼里的街巷烟火、心里的细碎感触一笔一笔记下来。
谢谢点开看的朋友,若能博你一句“有点意思”,我便偷着乐;要是不合心意也没关系,轻轻划走就好~毕竟各有各的生活节奏,不必强求同频。至于那些想较真的声音,就不必啦——温柔待人本是体面事,何必用戾气坏了彼此的心情呢?
我会继续写下去,写港漂日子里的暖,也写与焦虑共处的真,愿我们都能在自己的节奏里,把日子过得慢慢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