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对贸易战的关注目标是相同的,但是,由此引出的双方对贸易谈判的目的则不同。
世人以为Trump 对华贸易战的目的是把中国货挤出美国市场,让(部分)产业链从中国返回美国。这是Trump 的真实意图吗?
不妨先看看中美贸易关系的实质是什么。
中美贸易具有高度的互补性质。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都是美国必需的且物优价廉,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国家能生产如此高性价比的产品。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对美贸易顺差虽然连年高涨,美国却基本睁只眼闭只眼,只是偶尔拿出来说事,过后就不再提,一直没有改变中美贸易关系的实质举动。为什么?因为中美贸易失衡的难题在现有的常规机制下,根本无法解决。
按照美方的算法,中国一年有3千多亿的盈余。中国的算法数目要少一些,但也有2千多亿。中美互相进口的产品都是自愿买卖的,让美国停止购买,或者让中国自己减少输美产品都不切实际。中方倒是一直抱怨美方禁止向中国出口高技术产品。不过说老实话,美国一年能向中国卖3千亿的高科技产品也不现实。即使第一年能卖3千亿,后续年份也没这么多存货卖。按照美国经济学家的观点,解决美中贸易失衡的釜底抽薪之举是美国人要多储蓄,中国人要少储蓄。这样美国人少买,中国人多买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不过,让已经被美国金融资本剥掉储蓄习惯的美国人民重新走上储蓄之路基本没有可行性。所以,在现有的机制下,中国对美巨额贸易顺差无解。而美国也没有意图去寻找取代中国的贸易伙伴,因为中国是做得最好的。在中美这对贸易伙伴关系中,美国其实是很满足、很享受的一方。
那为什么Trump 突然挥起大棒了呢?是因为Trump 比前任更关心贸易平衡吗?那为什么六年前、甚至十年前他不出来竞选呢?你会说时机不到。对了,六年前Trump 根本没有胜选的希望。要到2015年,Trump 的机会才从天而降。就在这一年,中国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这引起了美国的高度关注。美国学界、政界和舆论迅速达成共识,认为该计划挑战了美国在高端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也就是挑战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一直鼓吹中国威胁论的Peter Navarro 借着这波舆论风潮受到全国关注,而此前他已经竭力宣扬了十多年,却默默无闻、茕茕孑立。亿万富翁Trump 看到了自己的机会。他把 Navarro纳入麾下,巧妙地把美国蓝领阶层的怒气引向贸易,借助中国威胁论而大幅拉抬了他的竞选气势,最终当选美国总统。
入座白宫的Trump 果然对中国挥起了贸易大棒。但是,并非简单粗暴。如果Trump 只是如他所宣称的要平衡美中贸易的话,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一次性加征关税。然而,Trump 没有如此行事。他首先对中国的$500亿高科技商品征税——记住这个细节,魔鬼在细节里面。借由征税展开与中国的谈判,进而达成贸易协议。协议条款中包括要求中国放弃所谓的企业补贴——这是最核心的一条,其他都无关紧要。譬如舆论拿来说事的知识产权,中国早已制定法律并执行了。美国自己也知道这已经不是问题了,不过是拿来在谈判桌上说事而已。醉翁之意不在酒,Trump最关心的不是美中贸易的巨额逆差,而是美中贸易协议中终止企业补贴的核心条款。
中国以核心利益不能让步为由而拒绝。现在可以挑明了,中美贸易伙伴关系中真正不满的是中国。采取实际步骤要改变这一关系的也是中国。
谈判破裂的细节很有意思。
按照美国的说法,中国先是同意美方要求,后又反悔。中国的说法是只要还在谈,就没有定论。事实上部分承认了美方的说法。那么问题在于:中方在谈判伊始明知是己方不能放弃的核心利益,为何还拿上桌面与美方谈,并且让美方产生中国愿意让步的错觉?除了引诱美方同意继续谈判,还能做何解?如果人们还记得的话,去年5月,中美曾经谈好一个协议,中方承诺额外购买美国的大宗商品以平衡双边贸易额。但是达成的协议被 Trump 断然否决。显然,额外购买并不能解决美方关切的中美贸易结构性失衡问题。这个结构性问题就是当时美国舆论界沸沸扬扬提到的《中国制造2025》。中国认为这是与外国无关的中国内政,但美方把它定性为企业补贴纳入贸易谈判议题,并且与美方实施监督权利捆绑。重开谈判就是冲着这些相关条款来的。如果中国当即拒绝,谈判一天也不可能继续下去。所以中方采取模糊对待的态度,使得谈判能够继续往下走。一直谈满十轮。为什么中方要谈十轮之后才拒绝?第一,因为中国想用后面的议题来冲淡这个条款。即在后面的议题上多做让步,换取美方在这个条款上让步。第二,中方把能想出来让步的议题都拿出来谈了,所以谈了十轮。实在没有更多的地方可以让步了。按照美方谈判人员在最后一轮——即十一轮——谈判之前的说法,最后文本只需微调就可以签署。然而中方一纸电文说几个项目需要重谈,令美国人感到错愕以致愤怒,立刻施加新的关税。许多人把谈判破裂的原因归结于最后文本被习近平否决。美国人信吗?习近平如果不是每一步都关注谈判的话,那么至少每一轮结束他都应该获得详细的进程报告。他如果要否决的话,第一轮结束就应该否决了。他就是要等到后面的让步都谈妥以后,再回过头来换取美方在这些条款上的让步。
美方不可能现在就放弃这些条款。中国永无可能接受这些条款。于是,美中贸易谈判在当前只能破裂。
通过上述谈判细节,我们可以明了美中双方对贸易协议的目的。美国希望借助这一协议打断、遏制中国向高技术产业的攀升。谈判的另外一个细节也值得关注,就是美方宣布,即使协议达成,美方将继续保留已经征收的关税。中方则要求取消所有已征关税。如果看一下美方征税的清单,美方的目的就一目了然了。美方首先加征的$500亿进口商品是中国高科技产品,第二批加征的关税针对价值次一等的商品。最后加的$3250亿是日常消费商品,也就是对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影响最明显的商品,但也是价值最低的商品。只要中国签署协议,美国依然愿意把低价值生产链留给中国,以换取中国放弃向高价值生产链的攀升。由于低价值链总额依然庞大,从业人数众多,美方意图迫使中国因难以割舍眼前利益而放弃长远利益。
美方愿意把数额依然庞大的低价值链继续留给中方,说明Trump 对美中贸易的巨额赤字并不真正上心。难道Trump不关心美国的贸易逆差吗?非也。只要能把中国继续锁在低价值生产链,他就没什么好担心的。前文说过,美国其实很享受中国作为美国低价值生产国的地位。美国的贸易逆差是全方位的,Trump 想要拉回美国生产的是欧洲日本那些中高档生产链,譬如汽车制造业。他根本看不上中国的长时间强体力劳动的低价值生产链。只要把那些中高档产业拉回一部分在美国生产,就可大幅减少进口,如果还能出口的话更好。这样就能轻易对冲与中国的贸易赤字。这就是为什么Trump 不仅向中国,也向德国日本这些制造业强国开战的原因。霸主的日子太好过了。什么时候不乐意了,伸手往下就能捞一把中高档产业。日本对此心领神会,安倍已经许诺将增加$400亿美元的投资,在美国生产汽车。
美中贸易谈判告一段落。谁赢谁输?就看双方的谈判目的。美方要借助协议取消中国的企业补贴,进而阻止中国的产业升级。美国没有达到目的。中国想以其他方面的让步换取美方在企业补贴方面的让步,也没有达到目的。双方都输了。尽管谈判失败,谈判的最后一个细节也值得关注。
刘鹤最后一次来到华盛顿,对着中外媒体的镜头说:“我是带着诚意来的……”把谈判破裂的责任抛给美国。甚至在离开美国之前,还上演了最后一幕苦情戏。在全是中国媒体的镜头前,刘鹤发表了一番谈话,向中国民众展示他尽了全力,守住了底线。Trump 给世人的任性印象增强了苦情戏的效果。这是为中国即将到来的失业潮预作稠缪,使中国民众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克服过渡时期的困难,把可能的社会动荡降到最低点。或许是因为洞悉了中方谈判的招数,没有一家美国媒体参与群演。也或许是中方根本没有邀请外媒,只做内部演出。
现在该谈谈《中国制造2025》了。这个文件究竟包含什么重要的内容,以至中美两国为此大动干戈,持续了十个月的谈判也为之破裂?
笔者没有看到过《中国制造2025》的原始文本,只能根据新闻报道做一鳞半爪的描述。《中国制造2025》应该是中国对产业升级的指导性文件,其中选择了一些高技术行业作为主攻目标,给予财政和税收支持,包括大飞机,自动驾驶(依托北斗导航卫星),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航天,物联网,新能源,电动汽车等等。德国政府在2013年推出工业4.0 战略,开始对德国的传统制造业进行智能升级。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后,与德国的工业4.0探索对接、协作。两个战略能够进行协作对接,说明两者没有冲突。这就是说,《中国制造2025》所选的产业避开了德国的传统行业。这是有意为之、还是纯属巧合?我们看一看《中国制造2025》选定的行业,大都是新技术领域。中国30年改革开放,在产业升级上成效不彰,主要原因是德日法牢牢地把持着中高档制造业。在他们上面是美国,在他们下面是中低档制造业的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这是一个霸权治理下的国际分工贸易,德日法等被美国压着,上不去,所以挤占他们的行业就是动他们的命根子,他们必定严防死守,大大增加了中国往上攀升的成本。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2015年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英国首先表示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没有多少制造业的英国在为其金融业开拓新市场。德国近日表示要带领欧盟一起加入,可以看作是对中国避免挤占德国工业领域的回报。我们只能等待多年之后,官方公开《中国制造2025》过程的时候,才能确知《中国制造2025》是否有意避开了德日法所擅长的中高档产业。或许有人会问:如果德国右翼民族主义政党上台,会不会改变默克尔支持一带一路的政策?想一想,难道与中国交恶,刺激中国发力挤占德国传统工业领域才符合德国的利益吗?
毋庸讳言,《中国制造2025》指向的高技术领域正是美国视为后花园的高价值产业链。中国由此与美国的霸权利益直接冲撞。美国迅速用贸易战回应。所以,不管是Trump还是别的总统,美国都会对中国进行遏制。
坦率地说,这些新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大都是美国的科学家完成的,也有一部分是中国科学家贡献的。当这些研究领域刚露出商业前景的一线曙光时,美国还没来得及布局,中国迅即投下巨资,像饿虎扑食一般牢牢咬住猎物,让美国看得目瞪口呆。难道中国在推出《中国制造2025》之前没有想过会与霸主发生冲撞吗?
回头看,2013年,习近平上任伊始,在国内展开大力反腐,严正党纪,收紧舆论,近日又在新疆实施去极端化措施,这些均可看作是为保持国家稳定而下出的先手布子。同在2013年,在国际上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国际合作、减少崛起之路上的外部阻力而布局。“山雨欲来风满楼”,中国不是在为即将到来的美中冲撞预作稠缪吗?
或许是感觉到了某种危机,耄耋之年的基辛格献上拉俄罗斯遏制中国的计策。俄罗斯的问题在于前苏联改旗易帜之后,霸权管制下的国际产业链不仅没有给俄罗斯留出位置,美国反而用制裁欲置俄罗斯于死地。是中国用高价签下购买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长期合同,并向俄罗斯开放合作开发高价值宽体客机的研发机会。2018年,中俄贸易突破$1000亿美元。俄罗斯在与中国的合作中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地。美国现在拉拢俄罗斯围堵中国,自身还想从德国日本割肉,又能从自己身上割多大一块来喂俄罗斯呢?Trump想以承认克里米归属俄罗斯作为交换条件,这种拿已落入别人口袋里的利益作为交换筹码,只有Trump才做得出来。基辛格的联俄抗中策略刚有传闻,便成泥牛入海。
美国对华为的打压似乎是对美国霸权还剩多少权威的测试。德国已对华为放行,其立场将影响欧盟。“五眼”同盟中的新西兰和英国也已放行。加拿大正处于摇摆状态。澳大利亚的舆论也开始转向……现在可以看出《中国制造2025》不与德日法争中档产业链的高明之处了。争中档产业链将正面与德日法欧发生冲撞,将受到欲置中国于产业链低端的美日德法的联合围堵。而放弃中档,直接争夺高档,虽然冲撞的是霸主利益,阻力反而是最小的。
记得小时候在动物园的猴山看到过猴王之争的场面。老猴王领着一帮喽啰在猴山横冲直撞,挡道的落单猴子常常被群猴一顿暴打。有一只强壮的落单猴子先用胡萝卜赠与那些喽罗,然后对老猴王发起攻击。喽罗们全数观望。等到老猴王体力不支,落荒逃跑之后,纷纷向新猴王低头表示效忠。
放心,这一切都不会发生。21世纪的世界不是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俄罗斯、德国日本法国和欧洲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等候的不是一个新霸主,而是一个多极世界,一个更加平等的世界。
最后预测一下美中贸易战的结果。
笔者确信美中贸易不会清零。虽然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盈余国,但也是美国高档产品最大的海外市场。Trump 不会为了数千亿低价值商品而失去美国出口的最大海外市场。只要中国度过最初的困境,中美就会重开谈判。中国有过安置数百万下岗工人的经验,必定能安然处置这一次可能发生的失业潮。美国在这一次贸易谈判中表现出足够的耐心,说明美国除了谈判,没有其他有效手段能够阻止中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不可能得到。放弃幻想,理智地与中国谈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贸易协议,不失为明智之举。
美国历来不乏智者。当年杜鲁门陷入朝鲜战争泥淖,艾森豪威尔以结束韩战为竞选口号,赢得总统选举,把美国带回正途。约翰逊陷入越战泥淖,尼克松以结束越战为竞选口号,赢得总统竞选,再次把美国带回正途。就在美国的舆论充满遏制中国的喧嚣声中,Joe Biden 发出“中国不是美国对手”的呼声,表明他已经认识到中国不可遏制。如果Trump搞砸美中关系,他准备接盘,把美中关系带回正途。Trump 总统仍有机会自己把美国带回正途,现在还可以拿回一部份中档产业,抑制投机性的金融产业。美国曾经创造过骄人的制造业成就,回归劳动创造财富的传统道德,美国仍然能够再创辉煌。这一辉煌需要中国的市场。
不管贸易战持续多久,到2025年,甚至在那之前,中国只需要部分产业成功升级,将不但占领国内市场,也将在一带一路范围内攻城略地,中国将再次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GDP 将再次以级数形式往上跳。现在的平稳只是为将来的发力养精蓄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