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的除夕,除了包饺子整家宴之外,就是支棱着要看春晚。
评注:作者在文章的一开始就强调了每一年都要看春晚。可见春晚对其的重要性。根据我对文章的作者了解,其每年都看春晚,但,每年都看不下去,这就如同是,其在每一年的开始都要决心把这一年过下去,但是,又发现每一年都过不下去。
春晚,全名是《春节联欢晚会》,实话实说,春晚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很多的快乐和美好的回忆。即便到了美国,每个除夕,也要早起来看春晚,一连多少年都是这样。
评注:作者赞誉春晚给其带来很多很多的快乐和美好的回忆。注意,作者是用了“很多很多”这样的词来表达美好程度。一连多少年,作者都受益于春晚带来的欢乐。这可都是作者在此交代的。
现在,看春晚的渠道多了。2020年的春晚,我也想看。但是,看了十分钟就看不下去了。用东北人的话来说,看着闹心!
评注:今年有点特别,作者看春晚感觉闹心。是什么原因?我们往下看。
一水儿的大红大绿,色彩扎人眼呀,真的是没法看。锣鼓那个喧天呀,震耳欲聋呀,也是没法听,唉!其实,这些都不是事儿,就是看热闹呗。
评注:从作者的表述上看,这春晚和往年没什么不同。而且,作者又在此说了:“这些都不是事儿。”
那么,到底是些什么东西伤了作者看春晚的脾胃了?再继续往下看。
最主要的是,我们在海外这么多年,三观正确,正直诚恳善良真诚,有对未来的憧憬,有对现实的认识,有对人生的理解,有对世界的贡献。就我来说,对《春晚》的语言接受不了了,对那种全部是大词儿,全部都是吹大牛,侃道理,忽悠老人孩子的语言接受不了了。而且心理上产生了对立的情绪:这都是些啥呀?现在是2020年了,拿出点儿真的东西好不拿出点儿善良的东西好不拿出点儿诚恳的东西好不?
评注:作者到此终于讲清楚了为什么不喜欢春晚了,因为其觉得自己三观正确,特别是有对世界的贡献。那这么说来,在中国那边的14亿观众和这作者比起来,三观都不正确,都是歪的,所以,14亿观众能看下去春晚,而作者却不能了。而且,这作者到底是对世界有什么样的大贡献,以至于让其这么看不上春晚?难道其在美国举办了一场比春晚更高质量的美国春晚?
接受了很多年各种各样的教育,自己在心里形成了一套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当然也憧憬着中国会进步,会发展,会成长,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只看到了经济发展,没有看到社会的进步,没有看到人民的成长,我好失望呀。
评注:作者声称只看到了经济的发展,而没有看到社会的进步,更没看到人民的成长,这让其很失望。这一下子让我明白了,作者为什么看不下去春晚了,因为其误认为没有看到中国社会和人民的进步而导致了忧郁,这样忧郁的心情让其内心的希望跌入深渊,从而导致其无欲,无欲看春晚。
人类的发展其实就是经济发展的过程,经济实力决定上层建筑。作者看到经济的发展,却没看到社会的发展,这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属目光浅薄。
在春晚喧嚣的锣鼓声和刺耳的音乐声中,我昏昏欲睡,把音响的声音放在最小,冷眼看着春晚舞台上那群蹦蹦跳跳的孩子们,对不起了《春晚》,我自觉地把我自己给边缘化了。融不进春晚,便融不进中国了。
评注:看看作者的一些话,如,“冷眼看着春晚舞台上那群蹦蹦跳跳的孩子们”,我立刻感觉一身的寒意。特别是到了一定的年龄时,大家都会对所见到的孩子们表现出慈爱,可是,这作者的表述让人感觉其对孩子有种冷酷的敌意,这才有了那寒光闪闪的冷眼。其自称是“融不进中国了”,表示出其已经洋装穿在身,祖国已不再亲近,形如陌路。
在这个世界上,我是一个很幸运的人,可以接受很多教育,可以选择自己生活的地方,可以选择自己读的书,也可以选择自己的喜好和厌恶,我是一个心灵自由的人。我特别感谢我自己,我没有选择在中国安逸地当一个小官儿,混一辈子日子。也感谢美国接纳了我,让我成为一个我自己想成为的人!
评注:作者说其受过各种各样的教育。“各种各样”同义词是“乱起八糟”。在座的各位还有谁听说过“各种各样的教育”的说法?但是,都会知道“乱七八糟的教育”的说法。所以,可以说作者受过“乱七八糟的教育”。 作者在此感谢美国接纳了她,感觉是接纳了难民。
《春晚》,别了!
评注:我看明白了,这是说:中国,别了!既然是要别了,怎又用mychina作为笔名?难道这是受过各种各样的教育的结果?既然中国已和作者毫无相干了,那么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否又怎能让作者产生忧郁,让其看不下去春晚?太矛盾了。
换一个频道,看BBC的 The Earth, 换个脑子吧。
评注:此时的这个频道正在讲述日本的地貌和海洋。作者特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