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经过一周的观察后,觉得有必要再总结一下自我认识。
第一,疫因疫性:武汉本水湿之地,今隆冬应寒而暖,少雪多雨(下雨十来天),湿温郁蒸,戾气横生,瘟疫暴发;故若论其寒热之性,余仍坚持疫属湿温为源,这当属常规(当然,如冬寒过于往年,则属寒疫无疑)。既属温性,发病应见热象,然有者病初反见寒湿郁闭之状者,何也?乃平素寒湿之体,疫邪初入即被寒湿内困而不及温化矣。但这个时段很短,如不及时散寒化浊,温毒即生,热势立见也。
第二,病机和治疗:初中期乃湿温郁毒,外侵三焦膜原,内闭脏腑(肺脾肠),久则碍气滞血,毒入血瘀;同时湿伤气阳,热耗阴津;极期内闭外脱;恢复期(这时候可能病毒核酸转阴)不但气阳虚妥,阴津亦定为亏损,有者余邪尚留。
这里谓湿温,实为平常温病杂疾用语,于此天行瘟疫重症而言,似显平淡,如以秽浊积腐表之,当更客观。事实上,从不少患者舌象来看,其灰黄垢腻积腐(粉),还真不是日常湿温可比。从“新冠”国家诊疗方案中医药部分,第三版初期、第四版初中期其方药中都用到草果、槟榔或厚朴这些达原饮的主要成分来看,先后赴前线的专家们心目中在这方面也是达成共识的。
但凡湿温致病,一般首伏三焦膜原,再侵脏闭腑,由气入血。因为三焦膜原,位在皮里脏(腑)外,实为脏腑之外膜。三仁汤、升降散、甘露消毒丹直至达原饮,实均为邪伏膜原之治剂。当下“新冠”也不例外,基础病机仍是邪伏膜原,从前后专家皆用到达原饮来看,这也是共识。在此基础上,方成腐秽热毒闭肺碍脾侵肠、由气入血之势,治宜随机施方,麻杏石甘、麻杏苡甘、小陷胸、宣白承气、三承气、解毒活血汤等为可选之方,前后方案均有所表达。
湿伤气阳,热伤阴津,这是常规,而大部分新冠患者的症状舌象均业已反应;且治疗方药多为伤气耗津之品。余仍坚持,气津是湿温治疗中透邪之“根基”,故宜全程顾及气阳阴津。秽腐膜原,达原饮中竟有知母、芍药、甘草之配,难道一代大师不怕敛邪吗?说明,阴津之药用精准了,就是相辅相成之效。但三版方案仅在内闭外脱期回阳、四版在内闭外脱期回阳、恢复期益气外,全程未有津气之顾,可能只是针对武汉区域、急性阶段最突出的病理因素而定;而治愈人次太少,且专家全程观察病例不多,也是重要因素。以理推之,气津亏损的患者,更易成内闭外脱之势,一来正易竭,二来气机枯涩不行矣。
另外,经观察,“新冠”患者一定病理阶段已有毒滞血分之象,其实也是温病瘟疫病机由气至血的常规表现。这方面,3版方案中观察到了,因有解毒活血汤之施。
第三,预防:“新冠”4版中分寒和热,寒湿体质者,服藿香正气类;湿热体质者,服清热解毒类。这个简单易行好掌握。实际的情况是,民众多是复合体质,诊疗方案在当前情况下只能这样拟就。如果民众自己施行还真不好掌握,如果属于湿热和阴亏体质,服藿香正气类药立生病变,如在疫区,尤易染疫;反之,寒湿、气虚、阳亏体质服清热解毒类药,后果亦然,故须中医师指导方可。
那么,有没有比较大众化的预防方案呢?根据瘟疫的性质和发病规律,顾及地域和民众各类体质,是可以制定比较中肯之方案的,古今多少贤达名医也是这样施行的,这在前面已屡屡阐述。我个人预防制定的指导思想不变,已在前面谈及,兹不赘述,现将以前方案略加修正如下,供大家参考。
预防用方:
干百合12g,沙参9g,青蒿9g(后下),黄芩9g,法半夏9g,生黄芪10g,苍术9g,贯众12g。水煎服。
方义见附图。加减:寒湿之地、寒湿之体加藿香9g(后下),胃寒之体加干姜9g,胃肠积滞加炒槟榔9g,肾阴亏者加生地12。
转自贠克强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