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关于”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之我见

(2019-12-13 08:07:52) 下一个

拙文”肝郁气滞怎么办?“发表后,silversky1234表达了她的看法。我以为我很明白,就回复”五脏补泻的问题,可以用五行来处理“。

然后,我就发现了,我并不明白,以辛散肝和以辛补肝看起来的确相矛盾。于是,我对此进行了一番考证和思索。

关于这个话题,《素问·藏气法时论》有个论述,正好与我们的话题重合: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乍看起来的确矛盾:既散之,何补之?

做了个小研究。发现这个问题,是个长期的争论话题,历代医家都有不同的解读:

百度词条:理解此句的关键在于“欲”字。“欲”在这里当“想要、希望”之义,该用法在先秦时期已被广泛使用,如《论语·子路》云:“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因此,肝欲散应理解为:发散是肝本性的需要,是一种生理状态的需求。肝在五行属木,具有木的升发条达而恶抑郁的特性。辛味具有发散的功效,顺应了肝木的升发特性,因而补肝;酸味具有收敛的作用,与肝发散的特性相反,所以泻肝。

吴昆:“肝木喜条达而恶抑郁,散之则条达,故食辛以散之。顺其性为补,反其性为泻,肝木喜辛散而恶酸收,故辛为补而酸为泻也。

张介宾:“木不宜郁,故欲以辛散之。顺其性者为补,逆其性者为泻,肝喜散而恶收,故辛为补、酸为泻。”

姚止庵:“此言一脏补泻之例也。肝何以欲散也?盖肝者木也,木性生发,喜畅而恶郁,故肝郁则病,经曰:‘木郁则达之’是也。欲散肝郁,莫如用辛,辛既能发散肝郁,是散之即所以补之也。然味之入肝者,酸也,以酸治肝,正宜云补,而此反云泻者何也?凡病在某脏,欲用某药以治之,而苟不得其气之相习者以引之,则必拒而不得入。故欲治肝病,必用味之酸者以为引,而后肝病可治也。是酸之为味,虽以收敛为功,而亦有宣泻之用焉。”

坦白讲,以上各种讲法都各有角度,却皆无道理,没有一个可以说服我。

那么怎么理解这句话?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我认为,这句话的句眼在于一个”急“字,且应当分成两部分理解:

 

第一部分: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

 

什么是“急”?我理解,“急”即得了急性病,乃是肝自身处于正常状态,但是外邪过盛,以致于病。

整句话的翻译就是:

肝天性喜欢发散,如果是急性肝病,可以食辛以散肝。

此时,肝自身基本健康,没有明显的肝虚和肝实的问题,那么我们就不要补肝和泻肝。只需按照肝之性,顺之以散即可。

这是阴阳在急性肝病(外邪过盛’、肝本身基本健康)的情况下的应用。此时的主要矛盾,为肝和外邪之间的矛盾,需要考虑的是通过顺肝,以强化肝的自愈力。

 

第二部分:用辛补之,酸泻之。

 

我的翻译是:(在肝出现了虚或实的问题,需要补泻时),如果是虚证,以辛补肝;如果是实证,以酸泻之。、

此时,矛盾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肝出现了虚或实的问题,或许已成为慢性病,这时候,要考虑补肝或泻肝,而不是考虑肝的天性。

这是阴阳在已有肝实或肝虚情况下的应用。此时的主要矛盾,是肝本身的问题,而不是外邪。

所以,五脏补泻的问题,应用阴阳来分析,而非用五行。silversky1234的这句话,很有见地:我总觉得酸收和辛开,如果阴阳分开来说,再合起来说好像更好一些。特此鸣谢。

本文结论适用于《素问·藏气法时论》中关于五脏补泻中对其他四脏的论述。

草草写就,可能不完全或有错误。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参考:

五脏苦欲补泻

 

米兰之夜 于己亥(2019)年十一月十九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