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批评当政者是很容易的,尤其是做事后诸葛亮。我也不能免俗,来给梅姨的伤口上撒一把盐。落井下石者很多,不多我一个。
梅姨今早宣布辞去首相之位,期间几度哽咽,是万分的委屈,还是不舍的留恋,也许兼而有之。但肯定没有什么壮志未酬的遗恨,因为脱欧本身就是一场闹剧,本可以避免。而由于梅姨的无能,结果现在演变成了一出烂尾剧。
卡梅伦从自己的政治利益考量,根据当时的民意测验,打出全民公投这张牌,当时认为是“一箭三雕”:一个可以缓解国内日益上涨的政治压力,安抚选民对欧盟的不满情绪;二个可以用来向欧盟施压,令后者进行各个层面的改革,从而使英国获得更多的利益;三是卡梅隆自己可以因此借势,未来的六年就可以稳坐首相宝座。由于对公投脱欧后果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或者说,他就没认为脱欧会成功,民意测验告诉了他脱欧不得民心嘛,所以在宣传鼓动上不够重视,让脱欧派钻了空子,或者说民心思脱,但由于政治不正确,都不说出口,只落实到选票上。
而接受脱欧大计的梅姨,根据当时的民意测验(又是民意测验),认为提前举行大选,会让保守党在下院获得更多的席位,为以后的脱欧协议的通过铺平道路。这脱欧公投的前车之鉴就在面前,她没有汲取教训,又盲目相信民意测验,贸然将大选提前。结果提前大选并没有给梅姨带来压倒性的胜利,反而使保守党丢失13席,这样下院就变成了一个悬浮议会,梅姨从而人为地给自己设置了巨大的障碍,这是她最终落败的重要根源之一。
大选和民意不可控,不能说明梅姨的无能。但是她政治上的左右摇摆才是她失败的根本原因。 为了得到脱欧派支持,原本一直主张留欧的梅姨在2016年上台后的首次党大会发言, 却强硬指责支持留欧的全球主义者“根本不知道‘公民身份’一词的意义”。这番话赢得了脱欧派欢心,却与国内48%的留欧支持者和党内留欧派决绝。然而,面对脱欧的经济考量及“爱尔兰边境”等现实问题,梅姨不得不向欧盟低头,表示愿意交付400亿英镑的“分手费”,其脱欧方案也愈来愈像“软脱欧”,又使她与脱欧派的关系日益破裂。后来她为了获取党外的支持,在脱欧立场上越来越软,最近甚至在“第二次公投”上态度暧昧,她以前可是说“在脱欧上绝不可能有第二次公投的”哦,这使她与党内的脱欧派决裂。
政治上的摇摆不定,使她众叛亲离。脱欧协议在议会中一再被否决,并且还创造了耻辱的历史,以230票的差距创造了“失败之最”。在梅姨就任英国首相三年来有36位保守党官员辞职,其中21人请辞是因为“脱欧”问题上与梅姨相左。短短三年内她竟然经历了两次党内不信任投票和一次议会中的不信任投票,而被逼宫的次数就更多了,虽然她都艰难地挺过来了,但这些消耗了她大量的精力,严重影响了她的斗志。
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在被脱欧严重撕裂的英国,要想领导这个国家走出这段危机,需要一位铁腕人物,而且善于长袖善舞,团结尽可能的多数。梅姨是撒切尔之后主政英国的第二位女性,她似乎也想以“铁娘子”为榜样,但却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在做内政大臣的时候,她就以强硬、果敢著称,可是到了首相之位上才发现,她的强硬只是外强中干,最后她竟然是类似于哀求下院能通过她的协议:只要能通过,她马上可以辞职。没有人同情她:不通过,你也得辞职。至于长袖善舞,那就更难为她啦,梅姨一直喜欢独来独往,不擅交际、语言木纳,有“Maybot”( “Robot”)的谐称,严重缺乏首相应有的“软实力”。想起李敖对陈水扁的评价:陈水扁是一个好的国会议员,却是一个无能的总统,因为他的才能只适合做一个国会议员。其实梅姨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做为一位内政大臣,她是合格的,胜任的,做首相,难为她啦!想当初,撒切尔在议会的讲台上,她只要稍微抬眼扫视一下下院议席,很多议员就会心惊胆颤,那是多大的气场啊!
梅姨的下台只是她个人政治生涯的挫败,她也会很快被大众忘记,但是脱与不脱欧,对英国整个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最坏的影响就是悬浮在那儿脱又不脱,这也许是许多下院议员留欧派所期盼的,但是这不仅使这个社会更加分裂,而且会让整个欧洲大陆进一步唾弃。卡梅隆搞公投本想提高英国在欧洲的影响,为英国争取更多的利益,可是最终的结果却是使英国成为Divided Kingdom。联想到同一年一个异类总统出人意料地冲天而出,难道历史真有因果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