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站 杭州西湖
由于连日的旅行奔波,身体疲累,以至于错过早上8:00从上海虹桥火车站去往杭州的高铁,改签到中午12:00出发。旅行计划从“杭州一日游”不得不改为“杭州西湖一日游"了。
杭州,简称“杭”,古称临安、钱塘,是浙江省省会,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杭州得益于京杭运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发达的丝绸和粮食产业,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商业集散中心。现在依托沪杭铁路等铁路线路的通车以及上海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带动,轻工业发展迅速。随着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业的带动,杭州成为国际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
杭州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杭州人文古迹众多,西湖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以及流传下来的许多故事传说成为杭州文化代表。
当我们到达西湖码头时,有些细雨。烟雨蒙蒙中,漫步西湖,遥看远处的雷峰塔, 影影绰绰的。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被誉为杭州最美丽的地方, 2011年, 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杭州西湖文化景观", 并已成为杭州的象征。
西湖古称“钱塘湖”,又名“西子湖”,南、西、北三面环山,东邻城区,南部和钱塘江隔山相邻,湖中白堤、苏堤、杨公堤、赵公堤将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湖中有三岛,西湖群山以西湖为中心,由近及远可分为四个层次,海拔高度从50至400米依次抬升,形成“重重叠叠山”的地貌景观。
西湖处处有胜景,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南屏晚钟、双峰插云、雷峰夕照、三潭印月、橹浪闻茑。
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是浙江杭州西湖十景之一,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风景秀丽、景色清幽。主要景点有“开网亭”、“闲放台”、“先贤祠”、“迎翠轩”、“花鸟厅”、“我心相印亭”、“曲桥”、“九狮石”等。
岸上金桂婆娑,柳绿花明,与雕栏画栋的建筑相映成趣。具有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园中有园,曲回多变,步移景新的江南水上庭园的艺术特色。人民币一元纸币的背面采用三潭印月的盛景,可见三潭印月在我国风景名胜中也占据极其重要的标志作用。
绿岛凝秀,廊桥曲折,文脉凝重,丰姿绰约。
古时候,人们常把想象中的海上的琼山仙岛称为“蓬莱三岛”,分别称作蓬莱、方丈、瀛洲。在中国古典园林营造的时候也恪守这种一池三山的模式,隐喻“蓬莱三岛”象征仙境。所以在西湖,人们也把湖心亭、阮公墩、三潭映月比作蓬莱、方丈、和小瀛洲。故三潭映月也有“小瀛洲”之称。
小瀛洲与湖心亭,阮公墩合称为湖上三岛,而三潭印月是西湖三岛中最大的一个岛,面积七公顷。四周围是环形堤埂,岛中有湖,水面划为“田”字形,建有一座九转三回、三十个弯的九曲桥。岛上建筑精致,四时花卉扶疏,有“水上仙子”美称。
岛南湖面上有三个石塔鼎足而立,塔高2米,球形塔身中空,有五个小圆孔,有“明月映深潭,塔分三十二”之说。每个石塔5个小孔,三个就是15个,加上水中倒影就是30个,外加明月及其倒影,总共32个。
花港观鱼
花港观鱼是由花、港、鱼为特色的风景点。西湖十景之一。地处苏堤南段西侧。与雷峰塔、净慈寺隔苏堤相望。红鱼池位于园中部偏南处,是全园游赏的中心区域。池岸曲折自然,池中堆土成岛,池上架设曲桥,倚桥栏俯看,数千尾金鳞红鱼结队往来,泼刺戏水。熙熙攘攘的游客拥挤着观赏桥栏下的鱼儿, 殊不知水中的鱼儿也在观察着人们。
雷峰塔 (雷峰夕照)
雷峰位于净慈寺前,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脉,濒湖勃然隆起,林木葱郁。虽小巧玲珑,名气在西湖上却是数一数二,因为山巅有吴越时建造的雷峰塔,是西湖众多古塔中最为风光的塔,塔身几经损毁重修。1924年前塔倒山虚,连山名也换成了夕照山。雷峰新塔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计并于2001年向公众开放,建造在雷峰塔原址上。新塔五面八层,依山临湖,蔚然大观。
看到雷峰塔, 记忆好似穿越回到少年, 在初中的课堂上, 听着老师诵读鲁迅先生的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 又好似回到小时候听外祖母讲述白蛇传奇故事《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和法海和尚镇压白娘子时下的咒语:"若要雷峰塔倒,除非西湖水干"。然而雷峰塔已倒, 西湖水未干。
如今宝塔修复,风景依旧。山上种埴了大量香樟、枫香、榆树等观赏树木,当夕阳斜照,宝塔生辉,佛光宝气,普映山水,景色富丽堂皇。由此形成"雷峰夕照",成为西湖十景之一。与保俶塔“南北相对峙,一湖映双塔”。
苏堤春晓
苏堤,旧称苏公堤,是一条贯穿西湖南北风景区的林荫大堤。苏堤是北宋元祐四年(1089),诗人苏轼(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浚挖的淤泥构筑并历经后世演变而形成的,后人为怀念苏东坡浚湖筑堤的政绩,就将这条南北长堤称为苏堤。南宋开始,苏东坡主持修建的这一条堤岸,已经成为西湖十景之首,名曰“苏堤春晓”。春日之晨,六桥烟柳笼纱,几声莺啼,报道苏堤春早,有道是: 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
西湖断桥 (断桥残雪)
西湖断桥位于杭州北里湖和外西湖的分水点上,一端跨着北山路,另一端接通白堤。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它的名气最大。断桥之名得于唐朝。一说孤山之路到此而断,故名;一说段家桥简称段桥,谐音为断桥;传说白娘子与许仙断桥相会,他们的爱情传说确为断桥景物增添了浪漫色彩。
断桥残雪是西湖上著名的景色,以冬雪时远观桥面若隐若现于湖面而著称。属于西湖十景之一。
每当瑞雪初霁,站在宝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银装素裹,白堤横亘雪柳霜桃。断桥的石桥拱面无遮无拦,在阳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驳的桥栏,而桥的两端还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依稀可辨的石桥身似隐似现,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桥面灰褐形成反差,远望去似断非断,故称断桥。伫立桥头,放眼四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是欣赏西湖雪景之佳地。
岳王庙
杭州岳王庙,位于西湖西北角,北山路西段北侧。 岳王庙是历代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场所, 是对一代爱国英雄的追思之地。岳王庙始建于1221年(南宋嘉定十四年),明景泰年间改称“忠烈庙”,经历了元、明、清、民国时兴时废,代代相传一直保存到现在。
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坐落于西湖景区孤山南麓,东至白堤,西近西泠桥,北邻里西湖,南接外西湖。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浙派篆刻家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等召集同人发起创建,吴昌硕为第一任社长。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国际性的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
白堤
白堤原名“白沙堤”,是将杭州市区与风景区相连的纽带,东起“断桥残雪”,经锦带桥向西,止于“平湖秋月”,长约2里。在唐即称白沙堤、沙堤,其后在宋、明又称孤山路、十锦塘。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有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即指此堤。后人为纪念这位诗人,称为白堤。白堤宽阔而敞亮,靠湖边密植垂柳,外层是各色的桃花,回望群山含翠,湖水涂碧,如在画中游。每到三四月份垂柳碧绿的窄叶挂满柔软的柳枝在湖风中婆娑起舞,柳枝飘飘荡荡的垂进湖面。垂柳与湖水让人感觉到了大自然那天衣无缝的和谐与浓情。白堤的风景,四季分明; 春桃夏柳,秋桂冬雪,具是风采独特。
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景观是指:每当清秋气爽,西湖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故题名“平湖秋月”。西湖秋夜之月,自古公认为良辰美景,充满了诗情画意。平湖秋月高阁凌波,绮窗俯水,平台宽广,视野开阔,秋夜在此纵目高眺远望,但见皓月当空,湖天一碧,金风送爽,水月相溶,不知今夕何夕。其实美景又何止秋季,何止月夜。平湖无月亦有一番风情。
西湖龙井茶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把杭州比喻成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西湖。千百年来,西湖风景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她的丰姿倩影,令人一见钟情。就连唐朝大诗人白 居易离开杭州时还念念不忘西湖,“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被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西湖的美景不仅春天独有,夏日里接天连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更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无论你在何时来,都会领略到不同寻常的风采。
沿着西湖在苏堤,白堤上走一走,看不完的风景,抒不完的情。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