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杂记

采集家坛的学习种果树和他在车坛的Steelers的一些随笔及胡说八道。
正文

【说书】古典音乐:第二幕:莫扎特(5)

(2009-06-05 10:15:01) 下一个
第一幕(序曲)班门弄斧: (I),(II),(III)。
第二幕:莫扎特: (1),(2),(3),(4)。

AP是绝对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这本事是怎么来的?天生的还是后天的?是不是成为伟大音乐家的必要条件?学习中文有助于学习音乐吗?中国人学音乐是不是比洋人有优势?



先回答简单的。如果AP是成为伟大音乐家的必要条件,那就相当于说五岁就会乘法的小孩儿长大能拿菲尔茨或者阿贝尔奖(数学诺贝尔)。这是错的。很多伟大的音乐家具有AP,反之则不成立。

先侃二个小莫扎特的故事。否则有“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

有着AP的人不得了。必须有高超的记忆力和分辨声音的能力。听小鸟叫,就能说出是啥音。咱们小莫扎特就是这么一个人。比如说,小莫小的时候,有个人从他面前走过。不小心放了一个屁。人家立马很礼貌的说“扫瑞。医科司Q丝米。”一般人笑一笑就算了。小莫的外交才能不是很强,马上指出,“你刚才放的那个P是降b小调。你放得不自然,极力掩饰。如果敞开儿了,尽情的,毫无拘无束的放,那就会是F大调!” 放P那哥们当场震呆,P滚尿流撒丫子就颠了。



还有一次,五岁的小莫使劲墨迹来一把特好的小提琴玩。二天以后,小莫把小提琴还给人家,并告诉他,那小提琴的音偏差了八分之一音高(注:不是半音,1/4个半音!)。需要重新调。人家回家仔细听了半天,发觉小莫说的对,立马当场镇呆。差八分之一也能听出来?差八度,俺听着都一样!银比银气死银。

以前讲过tonal language还记得是啥吗?比如说,普通话就是,有四声。中国北方各个部落的方言也是tonal language。南方部落的话,俺听不懂。你比如说,普通话“我们”,上海话是“阿拉”。普通话“我”= 上海话“阿”。普通话里“我”至少有三个音,窝,我,握。到了上海,变成一个字,都是“阿,啊,啊”,因为“阿”就一个音。你说上海话是不是tonal language? 广东话,还有台湾人民广播员说的国语都是以2声升调结尾。是不是tonal language?

开玩笑。据说所有中国话都是tonal language。只是有不同数目的tone而已。假设这是正确的,那么这些方言之间对以后学习第二门语言有什么区别?换句话说,长大以后再学第二种语言(方言,英文)的效果是不是depend on第一语言是哪一个?



音乐,古典西洋音乐是一种tonal language,带调的。

相比之下,西洋的很多大众语言是atonal,无调的。比如,英文说,好阿油?这是什么tone?没有。“哈尼,爱拉乌尤。”啥tone?咱们莫扎特小时候说的德文,雅鸭,呱呱,唧唧,也不是tonal language。那时候的文人贵族都必须会法文,写歌剧必须会意大利文。小莫也会这二种“外文”。可是法文意大利文等也基本上无调的。

咱们在FREAKONOMICS里面讲过。人是进化来的动物,在不断适应周围生存环境竞争中成长。专家发现用tonal language的国家里,比如说,中国,具有AP的人数明显比非tonal 的国家高的多。中国音乐天才多是不是就是这个原因?

俺到烟酒心理和生物的家里瞅了一眼,偷来UCSD的心理学多教授(Diana Deutsch)整的一些数据。咱们来看看。



第一张图(左),是AP能力的人(比例)VS音乐启蒙教育的年龄。红色的CCOM是北京那嘎达的中央音乐学院的一年级大学生,88人,全部会说普通话。蓝色的ESM是美国纽约州的东人音乐学院(Eastman School of Music),115名一年级大学生,全部会说英文,没有一个(包括他们的父母)会说中文等带调语言的。多教授用同样的一份试题来测试这二组人的AP能力。很明显能看出二点。第一,拥有AP能力的比例跟音乐启蒙教育的年龄成反比关系。第二,同样是4~5岁开始接受音乐教育,中国学生的AP比例达到60%,而美国人只有14%。等到8~9岁才开始接触音乐训练的美国人,AP的比例几乎就等于0了。换句话说,推妈有用!(注:即使是美籍华裔ABC,AP的比例也比中国的低)。

第二张图(中),还是同样的人,但是这次评分标准放松成“一个半音以内的”都算对。比如说,正确答案是D音,回答C-sharp,D,D-sharp,都算正确。美国学生的比例基本上变化不大,原来是14%,还是14%。可是中国学生的比例变化很大,原来60%变成74%了。为啥?说明中国人更会考试?还是说中国的学生专业训练有素,记忆力更强?

俺脚着第二张没啥意思。第一张图比较说明问题。说明了啥?

人有“五味七色”。嗅觉可以分出酸甜苦辣咸。视觉呢?压马路的时候,女儿问,那辆法拉利是什么颜色?你肯定立马就说:“7~红色!”你不会先从兜里掏出来一个颜色表来比较,然后在说那是红色。连俺这种离散音感的人都能认出来刚才那辆法拉利是红色的,美绿拿着一个黄色的买菜包。坐在宝马车上的新娘穿红裙子。



可是到了音感上,为啥俺就成了白痴了呢?想想啊。颜色有七种,音高pitch也就只有12个啊。没多多少啊。绝大多数人认颜色没问题,可是为啥却不认声音?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有AP能力的人成为稀有动物?洋人是不是天生没有咱中国人音乐才能高?那为啥世界著名音乐家洋人居多呢?

这个问题,有人说是遗传,有人说不是,谁也不敢确定,因为拎着板砖等着砸的人太多了。旧金山大学医学院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小分队,说是要把这个遗传基因给找出来。俺特佩服学生物的人。总能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农民烟酒这问题简单多了。原因就是人的眼睛没有退化,耳朵退化了。

等俺慢慢解释哈。先说几句废话。中国的邻邦,比如说,朝鲜,越南,日本等,他们的语言也是tonal language,因此他们的国人里AP的人数也很高。当然,韩国人最近叫嚣说中文是他们发明的,连孔老圣人都是银家韩国人。怪不得小韩学西洋乐器的人数多,原来银家那里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啊。



果树猜想,新出生婴儿有AP的比例非常高,虽然不一定是100%。这么说吧,如果张三他女儿有AP,王二麻子他儿子有AP,那么你儿子也肯定有!就这么高。

可是小贝比有没有AP,你没法问啊。你不能问:“儿子,刚才爸爸放的那个P是啥音高?”你儿子冲你一眨眼,用手一指他PG。你一闻“咳。怎么又拉了!”这位耳朵不咋的,鼻子倒是挺灵的。

出生婴儿听不懂话,自然也不会说话,即使有这超人的本事,也没法儿表达。这时候,环境就起了作用了。进化论吗。小孩儿一出生,环境里都充满了啥声音,小耳朵里面都听的啥声音?



最常听见的就是别人叫他的名字。然后听到“嗨,别看电视了。快换尿布。快做饭。快把挤奶器给我拿过来。乖宝宝,吃奶。哎哟,这孩子,你别咬我呀。”哄孩子吃奶睡觉,唱歌,跟孩子说话,叫他的名字,这些都是在练他的耳朵。刚出生的小孩儿耳朵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说话的声音。父母,阿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啥啥的。他那小耳朵在辨别各种声音,小脑袋瓜在努力记忆各种声音。那个是妈妈给奶吃,那个是爸爸跪妈妈板,都得分得一清二楚的。Tonal language环境下的孩子小耳朵从小就必须辨别音高。因此时间长了,tonal language国家的人里面AP的比例就高。这并不是说,非tonal language的国家的孩子出生时候就没有AP。假如小baby的时候没有接触tonal language,那么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就变的重要了。



别忘了,音乐是一种tonal language。那些西洋的大作曲家,大音乐家,几乎所有人都出生在音乐世家。虽然他们的父母不说tonal language,但是从小妈妈爸爸就会唱歌弹琴,家里充满了音乐声。注意不是背景音乐,不是说家里音响24小时放着莫扎特,贝多芬,你的孩子就有AP了。必须是主动的跟孩子交流,这样孩子知道你是在跟他说话,弹琴,唱歌。他才会去努力记忆这些tone。

因此,从AP角度看,中国人有优势,因为中国话是tonal language,孩子小耳朵从小就学会辨别音高。

现在有些先进的父母,不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从小就跟孩子说英文。还有的父母分工,每天爸爸跟孩子说英文和法文,妈妈说中文 。反正怎么违反常理,怎么折腾孩子,就怎么弄。不给孩子从小整糊涂了誓不罢休的说。

谁让银家是知识分子呢。俺们这种不会说英文的农民,只能干着急,眼看着咱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

天生的因素说了。后天的呢?进化论吗,人不能只靠天生的才能,否则不都成机器人了嘛。这AP很多刚出生小婴儿都有。具体多少比例,无法确切得知。如果不用,就会慢慢退化消失。为啥?

咱们来说人的眼睛,啥时候开始认识颜色?半岁?一岁?二岁?十岁?五十岁?妈妈从小跟孩子说话,在孩子不会说话的时候,往往颜色的概念就已经多次交流给了孩子。日常生活中,认字读书中,眼睛就没闲过。

耳朵也是这样的。这就跟学习第二外语(或者方言)一样。小孩儿学习第二语言就是比大人快。俺学方言,再怎么刻苦,估计能听懂骂人话,可是让俺骂人,肯定有口音的说。当然语言不光需要耳朵,还需要舌头利落。为啥有人说普通话,说英文,说啥都有口音呢?是不是跟某些方言对舌头的要求比较低的缘故。有人发愁说我英文说不好。你说中文都结巴,凭什么英文就能说利落?

可是音乐,绝对音感,不需要舌头,只需要好耳朵和好脑子。

因此,越早开始音乐训练,学琴,保留拥有AP能力的几率越大。一般来说,小孩最早可以开始练琴是三岁。四岁开始比五岁好,五岁比六岁好,等到了九岁,就基本上没戏了。



得,农民生物课就讲解完了。没听懂的赶快举手哈。

咱们中坛,您别说,还真有人有AP这本事。平常跟水下潜着,水上面发生啥事都知道。这本事俺特想学。每次从水下爬上来,就看见兔妈跟俺盯着满地的碎玻璃片。俺斗胆估摸兔妈也没有AP这本事。对吧,兔妈?

AP也有些坏处。比如说,容易自高自大,看不起人,自己郁闷自己,等天才的通病。还可能犯轴,钻牛角尖,对人家滥竽充数的同学不友好,缺乏team work精神等等。

—————————— (5) 完 ———————————

总结:具有AP并不代表你以后音乐方面就能有大成就。

AP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天生有的人,如果后天不培养不学习音乐,就会消失。最好四五岁以前,六七岁以前,否则就有点儿亡羊补牢的说。

至于有的人推广到隔着肚皮给胎儿天天听莫扎特啥的,好像这样做就能培养出一个音乐天才,就属于异想天开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