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杂记

采集家坛的学习种果树和他在车坛的Steelers的一些随笔及胡说八道。
正文

Dingolfing Plant

(2007-05-07 09:56:20) 下一个
前些日子去了趟德国。参观Dingolfing工厂,学到了一些知识。跟大家分享。

八. 参观Dingolfing 的宝马工厂

Dingolfing在慕尼黑东北90多公里的小镇。



刚出城的时候公路上有时速限制。跟平常传说的不一样,德国的高速公路很大一部分路段是有时速限制的。一般是120公里,100公里,80公里。偶尔也见到时速60公里的限制。大部分是靠近城镇,交通要道,桥梁等等。看看这张照片咱的时速是115公里,估计限制是100公里。德国人开车做事非常守规矩。坐地铁自觉买票,无人查票。高速公路上有限速的地方都遵守(一般超过10%吧),没有限速的地方都在右道开,把左道让出来给快车超车用。



出了城以后,一路快马加鞭,30多分钟就到了。时速超过240公里(150迈)。



Dingolfing工厂的Visitor Center是在Plant 2.4 Gate 3 (看德国人数学好。工厂都按小数点排的。不像老美这边,光练嘴皮子,什么都是按照人名)。







因为参观不允许带任何照相和录音器材。只好把照相机锁在车里。参观的东西只能凭记忆来描述了。下面的有些照片是网上找来的。

Dingolfing这个宝马最大的工厂总共有雇员2万余人(相比之下Dingolfing这个城镇的人口才有1万8千人)。每天除了自己开车上下班的人员以外,工厂还有3百多辆班车负责到附近的城镇接送工人上下班。一年下来,光是班车的汽油费就有一~二百万欧元。

它的生产部分为三个。一个是Press Werks(轧制车间)。一块二平方米的薄钢板(Sheet Metal),经过一个N米高的压轧机,咣当,咣当地压六次,就变成一个车门的框框了。这个车间是三班倒24小时连轴转。它里面有12条生产线,60多个各种不同形状功能的大型压轧机。每天轧制重达1千多吨的薄钢板,做成汽车的顶棚,车门,side panel,和车底盘,提供给在德国生产的宝马汽车(3,5,6,7系列)组装。这个车间的操作大部分是自动化,运输也是。有很多自动化运输车沿着地上划的线,在车间里走来走去,把各种做好了的车门等运进运出的。我们参观的人众还要经常停下来给这些小车让路。这些小车相当于一辆房车大小,趴在地上。头上闪着红灯,无声无息的前进拐弯。如果你站在它前面挡道,它就停下来,等着。头上的红灯一闪一闪的。好玩儿。

生产线的最后,质检人员拿着激光灯(也有机器人代替做激光质检)检查产品质量。





下一个车间是车架组装(body shop)。就是把轧制出来的车底盘,车侧身,车门,车顶等组装铆钉焊接起来成为一个车骨架(unibody)。这些工艺也是基本上由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线完成的。只见到一处二个工人拿焊枪做焊接。









宝马的车骨架有二个地方值得注意。一个是它的车架不光使用高强度的钢板,而且还使用很多高强度的铝合金板。尤其是在车前部,使用超轻超强度的铝合金。目的是在减轻重量的同时,达到车的前后重量分布达到最理想的50%~50%状态。这种坚硬的地盘,balanced的重量分布(weight distribution)和重量转移(weight transfer)是赛车必需的,直接影响到车的弯道功能和高速稳定性(所谓的Dynamic Performance),即通常俗称宝马车“开起来,人车如一,随心所欲”的道理。说起铝合金,有些高级车,比如说宝马的小敞篷车Z8,是100%的铝合金制作的。还有现在的M6和即将出版的新M3的顶棚是Carbon Fiber制作的。怪不得贵呢。





第二个值得注意的是宝马汽车的骨架设计和制造。它用在驾驶舱的钢料是非常坚硬的high-tensile steel。这样车在被前,后,侧撞击以及翻滚的时候,驾驶舱不会变形。驾驶舱的前后,尤其是前端有不同层次的crash zone(缓冲区)。比如说它的前端第一层(bumper),能够禁受住15迈的撞击。超过这个速度它就会倒塌(collapse)。通过这些一层层的缓冲区来减缓撞车时对车内人员的冲击。德国车的特点是在低速撞击的时候有些东西(比如说bumper)会撞坏,需要花钱修或者换。可是在高速撞击的时候,它的车的前或后端会倒塌(collapse),车内人员可以安全走出撞毁的汽车。相比之下,日本车的特点是在低速撞击下,比如说在停车场,红绿灯低速起动等,碰一下好像根本没事儿,不用修或者花少量钱修补。这样表面上看日本车给人一种坚久耐用,省钱省力的感觉。可是在高速撞击事故的情况下,车里面的人能不能活着出来就不敢说了。当然有人会说,我从不开快车,不用担心。可是汽车事故99%以上不是自己一人开车撞墙吧。你不可能预测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的事故。美国联邦政府交通安全局发布的汽车安全数据也是用那种在现实生活中罕见的“一人开车撞墙”来做的实验得出的。只是提供了一种参考数据。

Parts werks
Dingolfing是宝马生产汽车配件的最大工厂。几乎各种年代的宝马汽车的spare parts都在那里生产。不过可能是不顺路。我们没有去参观。所以也无法介绍。

Powder painting
车的骨架组装好了以后。下一步就是图漆工程。一般一辆车从防锈的底漆到最后表面的金属漆,要图好几层漆。宝马的这个过程很特别。它图漆使用的是Powder Coating。就是不用水,不用溶剂solvent,直接往上面喷粉,通过什么各种电极和小电子之间的猫腻(太高深咱没听特明白),那妻就粘在身上了。经过几个回合以后,最后干燥出炉。没有废水,没有废料(powder 100% ultilized),没有空气污染。因为这个宝马公司好像连续N年赢得环境保护协会的什么大奖。













有一件事顺便提一下。在参观这个body shop车间的时候,我们路过一个Vending Machine Area。我早听说过,不过还是特意注意了一下。那些自动售货机里面果真有啤酒卖。忍不住问导游,这工人上班时间可以喝酒吗?导游看着我心想这是哪儿来得乡巴佬儿。然后很轻蔑地对一众人员宣布“This is Bavaria where beer is liquid bread. Half of a liter at the time is not a problem.”呵呵。跟美国就是大不一样哈。

Car assembly
最后参观的,也是时间最长的一个车间是汽车组装车间。宝马的所有五,六,七系列车都是在Dingolfing生产的。这个车间每天有二班工人倒班,生产1000辆五系列,100辆六系列,200辆七系列。每天总共生产大约1300辆车。前面的车间把车的外壳骨架做好,上好漆以后,就送到这里。车间一开始是分二部分。一部分是组装车内部装潢,座椅,地毯,方向盘,汽车内的电线电路等等内部的东西。这个需要很多手工和时间。









在这个车间驻足静静地观看,很好玩儿。慢慢移动的传送带上混杂着不同颜色的5,6,7系列的车。每辆车的头上贴着一张大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规格和需要安装的配件。小字看不清楚,不过大白纸上国家的名字看得很清楚。US代笔出口到美国的,没有国家名称的代表欧洲(西欧),Japan代表日本,China代表中国等等。从车的形状大小和内部装潢,有经验的人(比如我们的导游)能够看出来是什么型号的车。有二个奇怪的观察挺好玩儿的。一个是看到的几乎所有的760车都挂有China牌子。几乎所有挂有China牌子的车都是760!12缸七系列的760是宝马最贵的车。中国是世界上760最大的市场。这辆车在美国要十二万多美金。可是在这个价位上,好车很多,美国人选择房车的不多。虽然美国是宝马最大的市场,760在美国的销量却不大。中国不知道为什么却成为760最大的进口国?是不是美国人不管多好的车都是自己开,而中国人的大都好车不是自己开?

提起中国,宝马出口一种叫CKD (Complete Knock Down)和SKD (Semi Knock Down)到沈阳的组装厂。

http://en.wikipedia.org/wiki/Complete_knock_down

所谓CKD就是宝马汽车在Dingolfing组装成为几大块,然后像从IKEA买的家具那样,运到中国沈阳的工厂,再最后组装起来。这样车就变成“国产”不是“进口”,是逃避关税的一种做法。中国出售的3系列和5系列的产品有些就是这种CKD(320i, 330i, 520i, 530i,包括只有中国特有的加长车身的530iL)。也有一些是德国进口的原车,如320i, 550i,M3, M5, M6等。所以在Dingolfing这个车间里几乎见不到5系列的车身上挂着China牌子。

另外一个奇怪现象是,日本的车跟英国学的,方向盘的位置是在右边。可是在这个车间的传送带上,却偶尔能够看到方向盘的在左边的车挂着Japan的牌子。好奇心之下问导游。回答是日本人很多人喜欢“与众不同”。他们“Take pride to order a left-hand BMW, the authentic version where BMW is originally made in its home country Germany.”日本政府允许这样。也就是说这在日本是合法的。你说怪不怪?

上面说的是车身的内部装潢。车间的还有一部分是组装所谓的”power train”,就是汽车的发动机,传动轴,前后轴轮等。



这二个生产线是平行进行。然后最后merge汇合到一条传送带上。最后这个组装过程BMW叫做Marriage。这是新车,最后和在一起叫Marriage。等到汽车老旧到最后不能开了,要大卸八块的时候,BMW管那个叫Divorce。二条生产线交集汇合的时候,在上面的是车的骨架,下面的是车的powertrain。对好位置以后,下面的powertrain被托起来,边上的工人急急忙忙地,把各种接口对号入座,然后拧上螺丝钉。整个过程也就是几分钟。Dingolfing有一条最新的全自动线,这个Marriage过程不需要人,是由机器人来完成最后的对号入座和拧紧螺丝。Dingolfing绝大多数的车都是这条全自动线生产的。



生产线的最后,就是一辆一辆的新车开出来。然后进行最后的测试。我看到的测试包括发动机,前后闸等。把车开到一个前后车轮架在滚轴上,然后加速到60公里,100公里,160公里等速度,刹车,再加速,减速,测试完毕。车就算造好出厂了。

Dingolfing除了生产所有的5,6,7系列以外。还生产一些特殊的车型。比如说Z8的外壳,罗尔斯罗伊斯的高级老爷车Phantom车壳也是。我们还专门看到一个Phantom的车壳。导游指着后车门上的一个洞洞说“This is the umbrella holder.”

整个参观全程三个小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