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至1991年我曾在德国慕尼黑进修,期间与好多位德国人士有过交往,可是持续最久,交往最深的就是理查德、艾利斯夫妇及其一家,说起来认识他们也纯属偶然。
一天我在学生公寓的走廊上遇到了一对德国老人,他们是来走访几位中国学生的,见我也是中国人,于是主动地用中文跟我打招呼。德国人会讲中国话?这引起了我的很大好奇,于是跟他们攀谈起来。
原来,他们是基督教会来传教的,不过他们的教派跟传统的基督教有点不同。究竟不同在哪里呢?简单点说他们的教派被称为“耶和华见证人”。具体的内容也是在后来跟他们的交往中才了解了一点,刚开始只是因为他们对华人的友好和喜欢中国文化而愿意跟他们来往的。
从那以后,我几乎每周都要去他们家一次,跟他们学德语,讨论“耶和华见证人”的一些理论,同时也教他们学中文。两位老人和善,平易近人,虚心好学,对我就象对待他的孩子一般亲切,让我感到好像回到了家一样的温暖。
周日就同他们一起去教会。“耶和华见证人”的教会最大的特点就是简朴,没有高大的教堂,没有复杂的装潢,只有一个十字架就像征了他们信仰。他们反对传统基督教关于“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教义,这也成为他们与传统基督教的最大不同。
虽然我对宗教不是很感兴趣,但是却希望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在那段时间里,通过与他们的交往,使得我对西方的基督教文化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成为我深入了解德国社会的一个契机。理查德、艾利斯夫妇相互尊重,互敬互爱,温文尔雅的生活作风,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周末经常陪他们外出散步,理查德知识渊博,一路上他会给我介绍周围的树啊,草啊,花啊,鸟啊,它们的名字,特点,习性等等,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他不仅是大自然的叙述者,还是一位环保践行者。一日,他去买了一些木棍和铁丝,让我陪着他来到他家附近路边的一棵小树旁,把那些木棒插在那棵小树的四周,绑好。原来,他发现有人散步时牵着的小狗经常在这棵树边上撒尿,久而久之那棵小树就会被烧死,因此他插上那些木棒以保护那棵小树,反正小狗不认得哪是树,哪是木棒的。家里吃剩的苹果皮,香蕉皮之类的,他也会借散步的机会带到附近的森林里扔掉,让它们回归大自然。德国的自然环境保护的非常好,也许与德国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关。正是象理查德这样的普通百姓,形成了德国大自然保护的坚实基础。
(与理查德先生在一起,1991年夏)
有一个周末,理查德夫妇带我去郊游,驱车五十多公里,到慕尼黑南面去爬山。那座山不是很高,但风景秀丽,山上树木葱茏,山下不远处有个湖泊叫做“泰根湖”。别看理查德夫妇都已经六十多岁了,可爬起山来一点都不比我差。我们慢慢地登上了山顶,远眺阿尔比斯山脉,山峦起伏,天高云淡,景色无必壮美。
(同艾丽丝太太一起爬山)
最令人振奋的是那座山的山坡上还有许多滑翔伞爱好者在练习起飞,只见巨大的彩色滑翔伞借着山势在天空中张开,越飞越远,越飞越高,有的还在空中翻着跟斗,让我第一次领略到这种运动的绝美景色,并记录在我的相机中。
(滑翔伞爱好者等待起飞)
(助跑,起飞,成功了!)
(在高空中盘旋的滑翼飞行者)
在山顶上有一个巴伐利亚风格的小亭子供登山游览者休息,一旁还有一些长椅,我同理查德夫妇坐在那里休息,一边欣赏着眼前的景色,一边享用带来的水果,面包和饮料。然后,当我准备把果皮等扔到附近的垃圾桶里时,理查德却挡住了我。他温和地说:“这山很高,清理垃圾不容易。咱们既然可以把东西背上来,就可以背下去,以减轻别人的负担。”简单的几句话,反映出一个老人无比高尚的情怀。没有人要求,更没有人监督,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也是很正常,很合理的事。可是,一位老人却不这么想。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方便与舒服,而是他人的辛苦和环境与自然,如果所有的人都象理查德先生那样,还有什么样的山不保持长青?什么样的水不保持清澈呢?当年那山顶上的一幕,永远印在了我这位东方人的脑海里。回国后每当人们问我去德国的感受时,我经常会提到这段往事,更希望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国人,都能像理查德老人那样,珍惜自己家乡的一草一木。
1991年9月我结束了德国的进修返回国内,同年11月份又陪着公司的副总重访德国慕尼黑,考察一个与德国人的合作项目。由于来去匆匆,没时间跟理查德夫妇见面,只好从旅馆里跟他打了一个电话问好,并告诉他们我很快就要离开。谁知,就在准备离开慕尼黑的那天早晨,我们登上火车后不久,突然听到有人在站台上敲我们那个包厢的窗户,一看,竟然是理查德夫妇!
原来,当他们得知我的行程之后,特地查了列车时间表,断定我们必定乘坐这班列车离开,于是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很早就赶到火车站,逐节车厢查看,终于发现了我们,并送来一盒蛋糕和水果,特地为我们送行。我为他们的诚心感动的流下泪来,同行的副总也没想到我结识了这么好的德国朋友!
一年以后,我返回到德国执行与德方的合作项目,期间曾多次拜访理查德夫妇,有一个周末还住在他们家里,同到访的其他朋友一起做中国水饺,品尝中国菜,喜气洋洋的好似一家人过节。
(跟德国朋友在一起)
理查德夫妇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儿子还在读博士,女儿已经出嫁,育有两个小儿子一个女儿。每到周日,他们全家都去教会,好一个乐融融的大家庭。理查德的小外甥当年只有五岁,名字叫“陶比亚斯”,生得特别讨人喜欢,和我成为好朋友。每次去教会,他都喜欢坐在我旁边,我们总有许多话要说。
(我的好朋友“陶比亚斯”,现在应该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了!)
1993年我们的合作项目执行完毕,我必须返回国内了。在临走前我特别去看望了我的好朋友“陶比亚斯”,并访问了他的家。那天,“陶比亚斯”和他哥哥老早就等候在附近的车站,把我迎进他们的家,一家人热情地欢迎我这位中国朋友。我送给他,他的哥哥和姐姐每人一个中国的小工艺品作为礼物,以祝愿我们的友谊长存。这么多年了,我依然保存着我们分别时的留影。
(与孩子们在一起。1993年秋)
回国后长一段时间我还同理查德夫妇一家有通信联系,后来联系就渐渐稀疏了,自从我再次出国来到了加拿大后,就完全中断了联系,想来也是件很遗憾的事。这么多年了,每当我翻看过去的日记,照片,回顾当年在德国的进修经历,就会自然想起同德国朋友交往那些日子,怀念理查德、艾利斯夫妇以及他们一家对我的友好情谊,那是一段我的人生中最值得回味的美好时光。
08/09/2016 写于多伦多
Good lu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