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境心影录

一个乡下读书人,恋乡土,爱读书……
正文

韩信落魄的日子

(2018-09-13 18:26:33) 下一个

作者:史遇春

韩信自因怒而离开亭长家之后,他的心里着实有些后悔:

怎么能因为一时气盛,而自断粮草呢?

韩信转念又想:

亭长家确实是呆不下去了。在那里白吃了好几个月,人家早就要烦死了。

想到这些,那咕咕叫的肚子又开始折磨韩信了:

已经是好几天不见五谷的面了!

这时的韩信,是多么希望有一口粥来填填那不争气的胃啊。

但是,一个大男人,手无扶戟之力,又不懂得经商下海谋营生。天下虽有机会,可这些机会这时全不光顾韩信。

哎!混一日算一天吧!

韩信漫无目的地一边行走着、一边胡思乱想着。

前面有一条河,韩信眼前一亮。他想着,人家有些胖人不是整天都在夸口么:

“就咱这身体,喝口凉水也长膘啊!”

这个时候,韩信早就饿得着了慌,他想着,还是去喝点水,说不准就能让这辘辘饥肠好受些;喝点水,长膘就不需要了,只要能撑一下眼前的枵腹,也就心满意足了。

没成想,韩信刚走到河边,便腿脚发软,眼冒金星,一下子就瘫倒了下去,差一点就一头扎进这河里。

这一惊,韩信出了一身的冷汗。他坐在河边,因为饿得虚弱,这时候已经是气喘吁吁了。

俗话说: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这话一点都不假,况且韩信不是一顿没吃,而是好几顿都没有吃了。

韩信眼前的这条河,在这个地界已经流淌了好多年了,就连当地人都不知道,这条河出现于哪个年代,什么时日。这条河流域现在居住的民众,在他们出生的时候,这条河就已经静静地流淌了不知多少个岁月了。可以这么说,自打有人始,就有这条河。

这一天,天气好得出奇,瓦蓝的晴空下,碧绿的树林成荫,四周田野边的花儿开得正艳,树上鸟雀叫得正欢……一切都是那么地和谐,仿佛楚汉之际的战争根本就不属于当下的这个世界一样。

这里没有参与战事的大众的生活依然,他们的一切,还是按照往常一样的正常秩序运转着。虽然,远方也偶有关于造反、起义的消息传到此处,但这并不足以引起当地居民的骚动。他们依然如故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今天,这条河边,一如往日一般,淘米的、洗菜的、浆洗衣服的……人来人往。偶尔,还有清朗的笑声传来。那些淳朴的妇人,虽或有父、兄,夫、子在外服役,但她们对生活的热情并未因此而熄灭,日常的笑声并未在邻里面前减少。

在大家的心里:一切都是天命,普通人是无法改变眼前这一切的。

既然认了命,这个世界上的一切生老病死、战乱纷扰就都是既定了要发生的,那么,作为个体的生命,所能做的,便唯有承受、承受、再承受了。

就是这一天,很早,便有几位稍微上了点年纪的妇人(为了方便,下文都称呼她们为“漂母”吧!)在这河边浆洗衣物了。为了家计,这些妇人们每天都要辛苦地劳作:要么漂洗、要么务家、要么下田……。

刚才,韩信来到这河边时,他很怕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他。因为瞅见河边有人,韩信刻意找了一个离漂母们较远一点的地方,去喝这河里的水,以期充饥。

其实,在韩信远远走来的时候,漂母们就瞧见他了。只是瞧见他的时候,漂母们忙着浆洗、忙着拉家常……她们的话题还未来得及谈论这走路晃晃悠悠的年轻人。

当韩信一屁股瘫坐在这河岸边的时候,其中一位漂母显然是观察到了这位年轻人的行止细节,她停下了手中浆洗的活儿,对众位漂母说到:

“那边有个年轻人好像是病了,我得过去瞧瞧。他三嫂,您帮我照看一下这些衣物,别让水给冲走了!”

听漂母这么一说,不光他三嫂,一众漂母都应了声。

其他漂母都知道这位漂母热心肠,有她过去看,大家暂时用不着全体出动。

漂母小跑着,来到韩信跟前。

“年轻人,您这是怎么啦?”

看着饿得面色灰黄,大汗珠子直冒的韩信,漂母着急地问到。

“我……我……我没事,只是想……想喝口水……”

韩信支支吾吾的,他很饿,但他不能直接说自己饿。在韩信的心里,这个时候,对人家说自己饿,不就是侧面向人家乞讨吗?

虽说“面子”这东西没什么用处,饥了不能当水喝,饿了不能当饭吃,但是,很多时候,没有了“面子”这东西,人还总就不太像个人样子。

漂母看了看韩信,见他面有饥色。漂母心里就明白了许多。从韩信的神色、容貌、穿着,还有他说话时吞吞吐吐的为难样子,漂母就已经有了判断。她心里想着,这些死爱面子活受罪的人,大多是多少读了一点书的家伙。看来,他应该没有生病,八成是饿得。对这样的人,不能直接,太直接,恐怕被误认为是施舍,可能伤了他一个大男人的自尊心。

“噢!您这是要喝水呀!这大清早的,河里的水太凉,喝下去容易坏肚子。这么着吧,我家就在这附近不远处,您跟着我,去家里喝点热水吧!看您这满头的汗,一定生病了吧?那就更不能喝这冷水了!”

漂母一边跟韩信说完,一边扯开嗓子对远处的众漂母喊:

“他三嫂,帮我照看着点,我回家一会儿。”

韩信正准备说:

这怎么好意思呢……

韩信话还未出口,漂母已经伸手去扶他,他也就不再作声,随着漂母前行而去。

韩信是知礼的人,走到漂母家门口,他说是怕打扰,就在门口等着。

漂母笑着说到:

“没关系,您到院子里坐吧!我这家里也没有什么人,老伴早就不在了,儿子也被抓去服役了,还不知道是生是死……”

漂母没往下说。

“年轻人,您坐着,我去帮您倒水!”

漂母说着,走进了屋子。

韩信坐在漂母家院中的凳子上,四下打量了一番:

院子不是很大,收拾得一尘不染,甚是干净。院子四周的篱笆墙看着也有些年头了。一棵高大的梧桐树,就在院子中靠近篱笆墙的边上。这树,绿得可人,正是浓荫如盖,可做乘凉之用的。茅屋虽有些旧,但看上去倒是很结实的样子。

漂母进屋,片刻便出来了。

她左手端着一碗水,正冒着热气;右手端着一个碟子,里面盛着馒头。

看见馒头,韩信偷偷地咽了一口口水。

“年轻人,坐、坐、坐……”

看见韩信站了起来,漂母笑着说到,

“我这破屋寒舍的,也没什么好招待您的,您就将就着吃些馒头,喝口热水吧!”

韩信还是客客气气地推辞了一下,尽管他已经饿得不行了。

“大娘、这……这怎么可以呢?有水喝就行了……”

“啰嗦什么啊?病了就得保养身子,多少吃点,就不会那么难受了!”

漂母假装嗔怪地说。

韩信便不再客气,狼吞虎咽地吃完了这一顿。

这可是几天来的第一次饱餐。

吃饱了,喝足了,韩信又真诚地感谢了漂母,便辞别了。

韩信又去无目的地游走了。

漂母自是又去忙自己的活计了。

无所事事,韩信在外面逡巡了一天。

第二天,韩信又饿得发慌,他是无处来,又无处去,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总之,他又到了漂母洗衣的河边徘徊。

漂母知道这年轻人有难处,就又招呼韩信到家里,给他以饮食。

漂母原本是三五日才去河边浆洗一次的,由于放心不下这困于饮食的年轻人,她竟然一连十多日,天天去河边漂洗。

就这样,韩信得食于漂母十多日。

韩信确实也不是什么无赖子,他心中常常也生惭愧:

你看这位大娘一把年纪了,日子也不宽裕,我一个大小伙子,整日价靠她的一饭之助才能存活,真是有负这七尺之躯、有愧这男儿之身……

这一天,韩信在漂母院中吃过饭后,他对漂母说到:

“大娘,打扰了您这许多日子,都不知道如何感谢您才是,他日我若有所成就,我一定会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

韩信吃完这顿饭,他打算从今天起,要开始自谋饮食了。临走前,韩信觉着总得表示一下才好,他憋了好久,才想出这些话来。不过,话还没有说完,韩信的脸已经红到了脖子根。因为,这个时候,这般景况下,韩信对于自己的人生,还没有半点的底气。

其实,韩信曾经也是自信满满的,但是,这些年来的一事无成,逐渐让他对这人生产生了莫名的恐慌。

漂母听韩信这么一说,勃然于色:

“男子汉大丈夫而不能填饱自己的肚子,难道,一辈子的心思都要用在回报微不足道几顿的饭上吗?”

“我是看着公子您作难,我才给您饭吃的。这天下,谁一辈子会没有个难处?我也是做母亲的人,我希望我的儿子在外困饿时,也会有好心人救他一把。”

“年轻人,您不要想着报答啊、报答什么的,我不是为了图报才给您饭吃的!”

看见漂母有怒色,仿佛刚才的“报答”二字侮辱了她的人格,韩信小心地说到:

“大娘,我不是这个意思……”

“是也罢,不是也罢,大娘我是不会计较的。做人要有志气,要像个男子汉一样地活着!如果您有困难,您可以再来,大娘这儿虽然是粗茶淡饭,但总是可以饱你一时之饥的。”

漂母的怒色已解,慈和地说到。

韩信辞了漂母,泪水已经涌满眼眶,但是,他强忍着,愣是没让那几滴水珠子滚出来。韩信心里对自己说到:

对!我韩信得像男子汉大丈夫一般地活着!

是为:韩信落魄,漂母施恩。

(全文结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