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曾去過澳門,留下的印象只有大三巴牌坊和賭場。據說澳門回歸以後,經濟起飛,改變很大,人均所得在全球名列前茅。這趟澳門自由行,想體驗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也想看看賭場以外的澳門地理歷史和生活文化。
從香港到澳門,經由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搭乘過橋專用的金色巴士(金巴)只需HK$65,車程35分鐘,沿途看看海上風光,很快就到澳門口岸了。
葡萄牙人在明朝嘉靖年間(1557年)獲准定居澳門,清朝光緒年間(1887年)《中葡和好通商條約》將澳門交給葡萄牙管理。葡萄牙為促進經濟將澳門定為旅遊區,特准設賭,由此將澳門博彩業合法化。1999年底,澳門回歸中國以後,實行〝一國兩制〞,開放博彩業競爭,推動多元經濟策略,人均GDP大幅提升。百年前的澳門街區在澳門半島,氹仔和路環還是海水分隔的離島,歷經多次填海造出如今繁華的路氹城。
我們的酒店在路氹城,歷史城區在澳門半島,酒店提供免費的接駁服務。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歷史街區,包括22座建築及8個廣場前地。澳門文化局和觀光局都有專門的網頁介紹澳門世界遺產各個景點,也提供虛擬導覽,拿著手機按圖索驥去探訪這些景點,就是一個不錯的玩法。
大三巴牌坊是澳門的地標性建築,「三巴」原自於聖保祿的葡萄牙文,「São Paulo」的漢語發音。走進牌坊時空穿梭,遊歷大三巴的過往,1835年,一場大火燒毀了學院及教堂,僅留下這面牆、地基和教堂前的石階。牌坊建築由花崗石建成,整個牆壁是巴洛克式,但一些設計或雕刻,卻具有明顯的東方色彩,如中文字或菊花圖案,這座中西合璧的石壁在全世界的天主教教堂中是獨一無二的。
分享一些我們在澳門逛街區的趣事。豬扒包和葡式蛋塔是一定要在澳門品嘗的,蛋塔酥脆的外皮搭配濃郁的奶香只吃一個肯定不過癮。在等現做豬扒包時,和店員聊天,得知他是菲律賓人,中文卻說得很好,原來他在臺灣的電子工廠待了六年,學會中文讓他在澳門順利找到了工作。他說喜歡臺灣,因為一百元可以買到好多東西,澳門物價很貴。看到洪瑞珍的招牌感到驚喜,我們在台北就經常買,記得兒子大學聯考時,就為他準備洪瑞珍三明治當考場午餐。沒想到洪瑞珍已進入澳門市場,價格比台北貴一倍多,還有台北沒吃過的洪瑞珍松露三明治喔!
還有一件鮮事值得一提,大三巴牌坊前面那條街並不長,為何有那麼多西藥房(10家以上),是觀光客撿便宜賺差價嗎?店家回說並不是,都是買回去自己用,買奶粉的最多。真是奇怪啊!
原以為香港澳門都是國際城市,刷國際信用卡一定OK的,沒想到在酒店晚餐卻因為手機收不到信用卡的認證碼而無法付費。我們沒有中國的銀行卡,微信和支付寶都是綁定國際信用卡,商家收現金但不找零,澳幣港幣人民幣的兌換都是1比1,很不划算。換了幾家餐廳也都是相同問題,終於有家餐廳的經理經過幾次內部溝通,讓我們成功刷卡付費,感覺這頓晚餐特別美味。其實,人民幣現金無法找零及國際信用卡收不到認證碼的問題是國際旅客去大陸自由行的共同困擾,將在後續的遊記中分享解決方案。
離開澳門,從橫琴口岸進入廣東省珠海市,橫琴口岸有輕軌捷運連接珠海高鐵站和珠海航空站。橫琴也是填海造出來的新市鎮,橫琴比鄰澳門,新市鎮高樓林立,可緩解澳門人口過密的居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