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閱讀寫作增長生活智慧
訂閱天下雜誌30年,養成了每天閱讀「天下」的習慣;世界時事都大致了解,與人交談,游刃有餘。手機不隨身,電視也少看,不理會混亂的網路訊息,少評論政治是非,省下不少時間,生活也清靜許多。他和她以「下半場共好」為筆名,在部落格上發表遊記和生活趣事,將兩人生平剪影留在網路雲端,成為將來老後的溫馨回憶。
5-1人生下半場的生活智慧
人生下半場的生活智慧在於「斷捨離」,在於「減法人生」,在於放過自己也包容別人,在於活在當下且融入自然。這些領悟是「下半場共好」在退休十年的生活日常,特別是從閱讀寫作中得到的啟發。
一般人對人生的認知可能是一條日出日落的拋物線,由出生、成長、各階段隨年齡上升而緩衰死亡。所以,「天黑得很慢」形容老年的漫長歲月很難熬或者也可以是老年日子也足夠活出精彩。然而,「下半場共好」認為人生可分為上下兩個半場,雖然先天條件不同,也能活出各自的精采人生。職場退休後,帶著上半場累積的經歷資源和財富,進入下半場,只要保持健康活力,就能開創出下半場的精采人生。
退休後,邁入人生下半場的一項關鍵特質就是淡泊名利,將複雜的職場人際關係梳理、簡化、捨去;重新安排自己的時間與資源,享受歲月靜好的生活日常。
5-2適合自己的閱讀寫作模式
基本上,在人生下半場還要養成閱讀寫作的習慣,一定是有很強的動機和執行力才能達成計畫目標。當初,他和她把閱讀寫作列入退休後還要一起做的十件事之一,就已經想好了適合他們的閱讀寫作模式。
在閱讀內容方面,以天下雜誌為主,關注旅遊、理財、健康養生、世界趨勢等主題。訂閱紙本的天下雜誌30多年,早已熟悉且信任天下雜誌和康健雜誌的內容取向,跟隨《天下》就能輕鬆瞭解世界時事和趨勢。
在寫作發表方面,以「下半場共好」為兩人的共同筆名,分別在海外的文學城博客和台灣的udn部落格,一起同步發文。這樣可以讓兩人的文章同時保留在兩個異地的網路雲端資料庫,有資料備援效果。此外,每次發文就在兩人的臉書(facebook)上分享,藉此讓親友知曉他們的近況。
在時間安排方面,保留最大的彈性,沒有確切完成日期也沒有具體的質量要求,只要兩人都喜歡願意就好。最重要的是不要有任何閱讀內容或寫作發表的壓力,想做才做,沒有任何非做不可的理由。在下半場,不再忙與盲,自己才是時間的主人。
5-3 隨心所欲又與時俱進的人生態度
沒有甚麼是必須閱讀的,沒有甚麼是一定要寫的;如期達成目標自是欣慰,有時缺陷留白也是一種美。
在環遊世界計畫中,出發前,閱讀了35本旅遊書和很多網路遊記,海外旅行了367天,探訪65國,每天行程都摘要附上照片在facebook上發文,最後又以〈下半場共好〉筆名發表了190篇部落格文章。在探訪台灣步道計畫中,閱讀了台灣各縣市的旅遊資訊和步道遊記,選出60條具有代表性的步道,最終完成了57條步道健行並且發表了57篇台灣步道遊記。在旅居與讀書計畫中,移居台東六年,讀完台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的碩士課程,他倆都取得管理學碩士學位,除了完成畢業論文還在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兩篇小論文。
其實,他們是用閱讀寫作來貫穿「下半場共好」一起做的十件事。這十件事都要閱讀許多資訊,並將實行過程、結果和心得,整理發布在facebook 和部落格。天天閱讀使人打開心窗、增長見聞;時常寫作令人沉澱心情、反省人生。在人生下半場,「退休還要一起做十件事」的初心,經過了十年的實踐和調整,竟然發展成為一個隨心所欲又與時俱進的人生態度。活在當下,喜歡現在的自己,繼續閱讀寫作,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