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姓彭,湖南人很會做菜,親友吃過都讚賞。媽媽過世很多年了,大家會懷念她做的菜,特別是在過年過節的時候。以前,大家都回爸媽家過節,熱熱鬧鬧地吃飯打牌。爸媽去天國後,家族年夜飯就由我家主辦;每年元旦過後,就開始討論年夜飯的菜單。選年夜菜是快樂又有趣的過程,翻食譜、挑菜色、試做、試吃、給意見;最後選定的十菜一湯都會參考兒子的意見,因為他的味覺靈敏,試吃意見向來中肯。今年原本試做一道翡翠豆腐,兒子試吃後竟說味道、色澤都還好,但年夜飯做豆腐應該上不了桌吧?嗄!就換菜囉!
那年福至心靈,請兄姊妹們各自提出最想吃媽媽做的哪一道年菜,我們就在除夕做給大家品嚐,看看有沒有做出媽媽的味道?還記得小妹家提出的菜是梅干扣肉,但我本身並不喜歡梅干菜的味道也不會做這道菜。於是,先試做一次並照相給他們看,妹夫竟說肉片要切薄一點,每片約1.2公分,逗得大家都笑開了。之後再試做一次,加上除夕正式上桌的一次,那個月就做了三次梅干扣肉,大概把這輩子的梅干扣肉都做完了。回想那年除夕最溫馨,滿桌都是媽媽常做的年夜菜,除了梅干扣肉,還有蛋餃、蒸魚、粉蒸肉、枸杞蝦、蒜苗臘肉、干貝菜心、紅燒蹄膀;大家都吃得開心,我們也深受鼓勵。之後的年夜菜就年年有變化,儘量不重複。在旅遊途中,若吃到特別喜歡的異國料理也會學做,試做成功就列入除夕菜單,已做過美國烘蛋和西班牙章魚小吃,今年除夕將做英國牧羊人派。
嫁入湖南人家,跟著婆婆學會了做菜,後來又跟自己媽媽學台灣料理,現在我家的菜色有兩個媽媽的味道。同樣的食材,做法不同所呈現的口味就完全不同,例如白花菜和茄子,兩家做法完全不同卻都很美味,做菜真是有趣。退休後,在專職家庭主婦的那段日子,我最喜歡看阿基師和食神爭霸等烹飪節目。提早退休的原因也是為了孩子,想多關心剛上國中的兒子也想天天做晚餐讓家人吃得營養又健康。此後十幾年來,我家就一直維持自煮三餐的習慣,先生和兒女也都喜歡做菜;書架上的食譜書有十幾本再加上網路上的食譜,學做菜就更方便了。
民以食為天,天天要吃飯,當然也要把烹飪列入我們在人生下半場要一起做的十件事之中。前幾年,台灣的食安問題鬧烘烘,我們就想做出自己家的健康食譜,內容包括100道家常菜和100道宴客菜。退休以來,已經製作了一百多道家常菜食譜,每道菜都照相並做圖說。這本「我家食譜」有兩大基本特色:烹調必須四少一多(少鹽、少糖、少油、少添加物、多纖維),食材要選當地當令的,例如:台灣入冬就是蘿蔔季節,蘿蔔糕、蘿蔔排骨湯、蘿蔔絲炒絞肉都是最便宜的人間美味。所以,我家食譜的圖說都有標明做那道菜的季節和成本,這樣一來,就把自煮三餐的成本效益達到最大化了。
至於,後續一百道宴客菜的食譜就比較講究了,不但要色香味美還要捨棄過度奢華的食材和工序。現在每年認真試做幾道新的年夜菜也就是在累積「我家食譜」的宴客菜,期待在輕鬆有趣的氛圍下,把「媽媽的味道」傳承下去。
新年未到,那麽先說舊年快樂,25號以後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