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124)
2020 (120)
2021 (66)
我是80年代中期至末期读的大学,我们这一代人要说幸运也幸运,赶上了76年文革结束,78年改开,经历了三十年的改革; 我自己在帝都读大学,感受到了2000年的皇朝文化,92年中国开放大潮也是在沿海开放前线工作,大学里读的是商科,所学科目以经济学等商科为主,也包含80年代大部分的社会学人文学文科课程,大学毕业后又学许多人文学科比如法学,社会学等,可以说对几十年来大陆的文化还是有些了解的。
要说中国大陆如今是纯种的中华文化,好像不是,真正能保留中华传统文化的是台湾,香港; 我小学时一年读的课本,记得头几篇文是"我爱北京天安门","批林批孔" " 孔老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二三年级读的是,刘胡兰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故事,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延安参加抗战的故事,张思德烧窑不幸工伤伤亡的故事,雷锋做好事不留名的故事,然后就是毛语录,评刘"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评张的"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小学语文课本基本没有什么唐诗,宋词,多的是文革时的打油诗,印象中是到了初一才学的唐诗宋词,那是78年以后的事了。
76年以前,我们小学生看的电影就是"红星闪闪","地道战","英雄儿女"等革命战争片,反映文革主流思想的"决裂""金光大道" "草原小姐妹"等,纪录片看的是黄帅造反贴大字报等然后就是八个样本戏红灯记,白毛女 ,看了好多遍,那时还没有电视。社会上歌曲排行榜前十的是"我爱北京天安门","大海航行靠舵手","国际歌"," 红星闪闪照我去战斗" 等,挺好听的,也挺正能量的。
课外看小人书,基本上也是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共红军打国民党的,中共游击队抗日的,49年后批斗地主富农的。
课外就是疯玩,玩小孩造的游戏,抓人玩,摔跤,滑轮车,三节棍,爬山摘野果子,抓蜻蜓,也挺有趣的,去深水库游泳,感觉比现在的小学生幸福。
76年毛伟人仙逝,全中国人民悲痛万分,许多人比死了爹妈还悲痛;听到噩耗后,大部分成年人立马六神无主,失去了方向,我们许多小学生有些同学甚至连书都快读不下去,中国人民当时几乎失去了方向,幸亏当年华主席及时接班,指引方向,毛逝去的第二天,太阳依然升起,要不然当年的我们许多人会得忧郁症的; 当年毛就是我们的神,与基督徒眼里的耶稣是同等地位,几乎全国人民人人都热爱毛主席,不分老少男女(想像一下北美基督徒,心中如果没有耶稣,是一种什么样的光景,那简直无法想象! !!); 记得当年唐山地震,一70岁的老太太从废墟中被解放军抢救出来,她见到人的第一句话是,毛主席他老人家有没事? 一听说没事,立马释然。
再后来,76年10月打倒"四人帮",我们全小学的学生都出去游行,舞着小彩旗,彩旗飘飘,兴高采烈的,许多读书不好的男同学,一反思,自己读书不好都是因为"四人帮"的思想毒害,加上小学升初中开始实行考试,他们中有些开始认真读书了。
四年级开始学些英语单词了,语文课文基本还是文革前的版本,不过五年级的语文课本好像有些变化了,多了些宣传学科技的文章,小学上初中居然要考试。
印像中文革前的小学教育基本上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文化的教育,教课书里尽是革命战争,49年后革命斗争的文章,故事,中华文化的传统佛道儒是作为批判对象,迷信的反面教材的,只是一个概念,具体是什么也不让人知道。所以说76年以前的70年代教育是不教授中华传统文化的,那时的文化与传统文化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77,78年的小学教育也只是科技宣传多一些,不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小学生仍然不知佛道儒为何物,仍然觉得佛道是封建迷信,觉得孔子孔老二是反面典型,是好吃懒做,不热爱劳动的典型。
----------
经历类似; 女孩是跳皮筋的,那年月的歌曲, 有些旋律采用民歌旋律,如果不看歌词, 听起来还蛮好听,有些采用欢快,跳跃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