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在京城尝试读英文版,胖头仅停留在于连深夜花园里勇敢探索D夫人玉手的情节。这次读中文版KINDLE电子书,一气呵成,酣畅淋漓。
于连的人生轨迹似锐利的抛物线,凭借坚忍、睿智与对胜利的饥渴,在豪门当差立足,混的风生水起;情场上博得两位贵族女子的垂青,仿似人生赢家。但司汤达对于连的内心幸福描写,好像只在男主即将奔赴刑场前的几天,从D夫人那里得到了灵魂上的真正安静。没错,于连最缺的就是内心的安静。他有太多的恐惧:怕自己低微的身份被主流阶层所鄙弃;担忧自己对爱情的投入是竹篮打水;忧虑M小姐近乎疯癫的追求仅仅是为了让自己丢丑。说到底,于连渴望随时带上尊严的面具,在故乡、外省甚至巴黎都尊严的生活。事在人为、皇天不负有心人的陈词老调在于连的生活轨迹中,证明了不过是讽刺而已。于连为何半疯一般冲回去枪杀D夫人,胖头不甚理解。也许司汤达先生刻意加深男主的悲剧气质?D夫人应该是于连的真爱,半妻半母。除去惊世骇俗的美与纯洁的气质,D夫人是世上唯一让于连能够心灵得以安息的港湾。这一点于连在人生的最后一周方才知晓。
D夫人现实中是不会存在的。同于连的爱恋,她找到了自我,体验到了生命中青草、空气、夜风中被男主抚摸手指的颤栗,彼时的身份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优雅的市长太太。也许,司汤达把D夫人比作世俗中人们内心被压抑、禁锢的对于美的渴望与畅想。因此,当于连离世后,D夫人与小孩们三天后仙逝。
M小姐对于连应该是真爱,有点像现实中的征服与被征服。第一次于连约会M小姐的片段最为精彩。胖头要是提前二十年读过此书,爱情心理学应该分数大涨。但,显然的是,于连最后对M小姐的态度是感谢甚于爱怜。
不知道作者的宗教信仰,但书中对于宗教团体的虔诚是大不以为然。胖头对于历史知之甚少,这里不加评论。不过肯定的是,于连天分极高,用拉丁语可以将《圣经》新约倒背如流,以教士身份研读经书并在神学院苦修,可宗教对于连精神上的帮助几乎为零。于连的哲学是向前、冲、强,直至顶峰后急速下落。若干年前听傅佩荣先生讲起的“柔弱胜刚强”,不很了解。但于连先生要是能在某处喘息下,自嘲也好,以泪洗面也罢,重新杀回来的话,没准又是一番天地。可残酷的是,除了D夫人,世上没有他灵魂栖息之地,包括爱他的神甫。这情形,和步履不停的我们,有没有几分相似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