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标题,您眼前扑面而来的恐怕是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们庞眉皓发,慈祥睿智的形象。这些人类最伟大的天才,青松翠竹,溪水长流,与早逝有何相干?其实,天才早逝,不过是我的一个说法罢了,仅基于人生的一些观察和感受,没有统计学支持,不能过于认真。
这个概念第一次敲打我心,让我惊悚,令我思考,是女儿学钢琴的时候。那时候,全家的一切活动,除温饱外的所有资金,都集中在这架疯狂的钢琴上。整个家庭,上下左右,前后里外,春夏秋冬,分分秒秒, 都被经典音乐裹挟着,艰难地滚滚向前。也就是那会儿,我突然发现,莫扎特和肖邦,这两位极品音乐天才,都在30多岁离开了这喧嚣的尘世。
这两位可是我的钟爱,尤其是肖邦。那时候,我还不至于老气横秋,青春之气尚存。因此,巴赫如数学迷宫一般的音律,和那臻于完美的和谐,于我实在有学究之嫌,不免沉闷(如今,我听巴赫是越来越多了)。而贝多芬的疯狂、革命、惊雷般震撼的生命、和对于人类对于宇宙的绝望呐喊,之于刚刚逃离故国的我,又似乎过于沉重。在那之间,就是莫扎特与肖邦。莫扎特的轻灵、快乐与聪慧,有如春雨,或秋叶飞舞,有如阳光下的奔跑,或聚友举杯的欢笑。而肖邦的音乐是如此美丽,充满宁静的柔情,忧伤的思考,温馨的回忆,浪漫的喧哗。肖邦也偶有冲动,有时,你甚至能闻到革命的气息。但那一切,都飞翔于激情与幻想的白云之端,止步于空灵的遐想与情感的迸发。
如此辉煌的生命,怎会在青春飞扬、才思泉涌的年代突然消亡?
仔细研讨发现,这双才子的过早离世,似乎并没有影响他们给世界留下的遗产。莫扎特以35年的尘世之旅,留下600多部作品,无论从数量、范畴还是质量,都堪比历史上所有的长寿作曲家。肖邦作品就数量而言,虽少于莫扎特,但在音乐史上,也绝对是重量级作曲家,并未由于早逝而丝毫逊色。
人类的生命,大概需要20多年的时间成长发育,才能站立于人间。如果任性一点,如川普总统最近所戏称的‘白垃圾’,恐怕要到30多岁,才能摆脱疯狂,理性面对人生(终身垃圾不在讨论之列)。比如前总统布什,其自传《抉择时刻》第一章以戒酒开始。这个史无前例的事件,标志着他生命的分水岭。那是1986年,布什40岁。而莫扎特和肖邦,他们的生命之火,打从出生起就熊熊燃烧,越烧越旺,丝毫没有退缩之意,直至熄灭。那生命的光辉,灿烂夺目,照耀人世。直到200多年后的今天,他们的音乐,依然以炫目的光芒照亮我们的生活。
唐朝诗人李商隐有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突然想到,也许不是春蚕死而丝尽,实在是丝尽而蚕亡。蜡炬送辉,也只能做有限的燃烧啊。李商隐是否言外有意,人的生命的燃油,打从出生起,就决定了其殆尽的终点?
这使我想起音乐史上的另一个故事:第九交响曲的魔咒。贝多芬完成第九交响曲辞世后,相继又有舒伯特、德沃夏克等没有绕过这个魔咒。到了马勒创作第九的时候,心里有点打鼓。咱不说第九了,名之为《大地之歌》,而且,咱一章一章地来,悠着点。完成第九之后,心里免不了喜滋滋的,仍然斗胆开始第十的创作。很遗憾,马勒终于没能绕过去,留下了未完成的第十。最有趣的是,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完成第八之后,就没有第九了,最后以92岁的高龄辞世。
这故事听起来有点儿邪乎,似乎给生命的持续力,做出了数目的限制。
但天才早逝的例子俯拾即是。尤其是最近,读到伊朗数学天才莫札卡尼(Maryam Mirzakhani)英年早逝的消息,不禁有些哀叹。这位斯坦福大学教授,才华横溢,是史上第一位获得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的女性。她也就比肖邦多活一年,便撒手人寰离我们而去。莫札卡尼使我深叹的原因在于,在她的穆斯林世界,女性深受禁锢,有的地方连车都不让开,她却能够冲破樊笼,横刀立马,在神秘莫测的曲面空间纵横驰骋,摧枯拉朽,问鼎辉煌。
最后,还是让我回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位长寿天才吧。
牛顿年少时并非神童。他人很聪明,喜欢倒腾物件,与20世纪的物理天才费曼有些相似。直到17岁读高中时,母亲还企图拉他回家务农,显然不是名震天下的少年奇才。达尔文的青少年时代按部就班,丝毫没有异军突起,光照天下之意。当他登上贝格尔号军舰进行环球考察,开始他的天才之旅时,已经22岁了。爱因斯坦虽然热爱数学与阅读,从他的自学中,无疑可以看到天才的闪光,但他仍然与其他凡人一样,接受教育,发育成长。传说还由于不开窍,被老师揪过耳朵(这恐怕是神的渲染吧)。大学毕业后,23岁时,像你我一样开始工作,受雇于瑞士伯尔尼专利局。
在这儿,你看不到火山、地震、海啸或瀑布,只有一股细小的溪流,沿着山涧嬉戏跳跃,缓缓而去。这使我想起发源于青海高原的黄河,涓涓细流,清澈透明,反射着太阳的光芒,不慌不忙地奔向远方。它流过田野、山峡、森林,安宁而执着地吸收着一条条支流。而在命定的远方,比如说壶口,它便会聚集起所有的力量,发出巨大的吼声,令全世界瞩目。
这儿,应该没有科学与音乐的区别。莫札卡尼就是科学的例子之一,其他就不列举了。而我看到的区别是,生命之初的河流究竟是悠然奔向远方呢,还是飞流直下,一日千里。莫札卡尼曾经两次问鼎奥数,第二次以满分探囊取金。我可以想象,她的生命之旅,与匆匆奔忙于艺术、音乐、舞蹈、体育、奥数殿堂的可怜的中国孩子们,应该毫无二致。
如果蚕丝真的有尽,是不是应该悠着点儿吐呢?
2018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