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箱子的故事

留学生,第一代移民的点点滴滴
个人资料
妈妈的故事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记忆:计算机房里的趣味。。。

(2021-12-09 23:53:20) 下一个

与计算机的缘分

 

我们这一代人,对于计算机,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面对屏幕,也经历了从没有到有,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到离不开,甩不脱,睡觉前眯着眼睛还要再看一眼,醒过来第一时间去打开屏幕的魔咒。。。

 

与计算机(手机)共存,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

 

现在吃饱喝足之后,如果手机不在身边,心里就缺点什么。不摸计算机,就会有环顾四周心茫然的感觉。到了那个时候,就是拿手指头和键盘和屏幕亲热,作践机器作践自己的时候。。。

 

现在的手机可以做很多计算机要做的工作。所以可以看成用计算机的人很多。

 

在当年读大学的那个年代,中国才刚刚改革开放。那个时候把计算机称为电脑。几乎没有几个人摸过那个洋玩意儿。。。

 

第一次接触电脑是在大学。课程是计算机语言编程。开始学习的计算机语言是Basic,后来学习的计算机语言名字叫Fortune

 

记得到学校门口那个高大的主楼里的计算机房去编程序。那个时候计算机房是高大上,计算机当成宝贝儿放在有空调的房间。

 

编写计算机程序用的是像电影胶片一样的大轮子,上面有二指宽的白色纸带。把编译的程序靠机器打孔在纸带上,再用机器把那些孔洞读出个子丑寅卯来。。。

 

记得是非常简单的一个题目,就是把想算的简单微积分方程用程序打进去,然后希望程序运转没有bug,可以让机器读出来,算出结果。

 

好不容易把程序写好,利用指令把程序输送进机器,机器吭哧吭哧的转动,得到长长的一条像密电码一样的有孔的纸带子,可是对着光线除了看见很多的孔和洞之外,看不到哪个地方出错了,记得第一次通不过机器,计算不出来想要的答案。很是烦恼。。。

 

那个时候上计算机的时间很不容易得到。哪怕半夜不睡觉也排不上队。进机房要脱鞋。遇到不注意的同学,脚臭味在空中盘旋。闷在那个有空调的房间里,很无奈。不过好在我们人类的鼻子有饱和功能。过一会就闻不到了[呲牙]

 

不记得怎样通过那一门计算机课程的。只记得对着那些程序穿出来的纸带上的孔洞欲哭无泪的感觉,和那个没有窗户的密室里不太清爽的脚和袜子的味道。。。

 

时光匆匆,半导体行业发展迅猛,现在的计算机不需要那样困难去运转。人工智能帮助run计算机,只是越来越快的迭代,人类跌跌撞撞,过着有点跟不上节奏的生活。

 

现在的小朋友生下来就摸手机,没有计算机的时代对于他们是不可思议“没有手机,没有计算机,那怎么活?”

 

(我们那个年代上大学,学习理工科的朋友,都应该有过类似的经历)

 

 

 

 

 

 

 

 

 

 

 

(网络图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XQQ 回复 悄悄话 读着过去的故事, 真是感慨时代的转速太快了。
LingYuan 回复 悄悄话 换上白大褂和拖鞋后,进两道门帘子,进第一道之后,有个大吹风机,呼呼地吹一阵,再进第二道。

我做论文时,在计算机房混了一年,写了一个大程序,晚上在宿舍推导矩阵公式,研制算法,白天到计算机房编程,用的就是fortran语言。后来看穿孔纸带看熟了,面前堆一大堆穿孔带子,两只手举着穿孔带,仰着脖子冲电灯捋着看,不用想,跟看书一样,就能读出是什么, 现在早忘的一光二净的了。
nnndayd 回复 悄悄话 计算机是最早的称呼。电脑是港台中文。老一代科技工作者们花了很多时间翻译外来的科技新词。计算机就是一个,还有一个著名的词是激光。港台的懒人翻成镭射,实际上完全不对。那个光和镭一点关系都没有。
我只见过黑色纸带,才知道还有白色的。70年代初,中国还有一种中文的编程语言。好像是专门的打孔机。几个关键词是中文的,直接写在键盘上。
cowwoman 回复 悄悄话 我也是你这个年代的人,学Basic和否串。我是小学五年级开始学Basic。小学五年级接触苹果电脑的。
小八腊子2 回复 悄悄话 没有furtune语音,只有fortran, formula translation 之意
唐西 回复 悄悄话 那年头进机房,又是要穿白大褂,还要换鞋。更糟糕的是大学机房由重庆美女把关,当然Basic编程老是不及格,
人家是邮信报名留学,我就来电报报名,公家掏钱,就是上面图片上的带孔纸,就是电文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