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199)
第二天帮主订的登山计划是由慈光阁出发途径半山寺,然后攀登黄山三大主峰中最险峻的天都峰,上吓死人不偿命的鲫鱼背。再去看那个在人民大会堂上挂着,全国人民都认识的迎客松,最后住宿玉屏楼。
清晨起来,每个人都兴奋无比。背着行囊踏着清凉古朴的青石板我们欢快地拾阶而上。一千八百多个台阶到天都峰,在我们心里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山里的早晨一点儿不热,石缝中探头探脑的壁虎不时地吓我们女孩子一跳,然后就逃得无影无踪。更有一些大胆的蛐蛐,听见脚步声也不怕,还在那儿高一声低一声地鸣叫。
“哎——你个大胆的蛐蛐。” 我跺跺脚下的青石板说,“我这么大个脚丫子都踩上来了,你也不怕粉身碎骨。有什么重要的事儿非得这么卖命地叫唤?”
帮主听见笑道:“它叫的是妹妹,妹妹你快来”。
“为什么不是哥哥,哥哥你快来?”小跟班儿朱敏快言快语地问。
“不能是哥哥因为叫的都是公的。”棒冰一本正经地解释,“其实它们不是叫而是摩擦翅膀发声。很消耗体力的,就跟我们爬山一样。”
“可是爬山的也有母的。”活泼的朱敏笑的咯咯的。后来的几天里我们发现棒冰知道很多动物植物的名称和特点,小弟弟知识还不少。
大家一路说笑爬到了半山寺,每个人都有点儿累了。帮主让大家休息一会儿喝点儿水,攒足了力气爬鲫鱼背。半山寺海拔1453米已在云深处。一阵风吹来,云絮如菲菲细雨横漂漫散。在阳光的折射下亮晶晶地七彩闪烁变幻无穷。靠着寺里的栏杆往山下看,只听得人言笑语隐隐约约唯闻其声不见其人。那种朦朦胧胧似幻似真之美,非亲临其境无法描述。
三三两两的脚夫们也在这儿休息。他们背的东西真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几块长长的木板,一捆钢筋,一背篓挤的在一起的母鸡,几筐粮食蔬菜…… 这让我们第一次意识到山上的一粥一饭一砖一石乃至尺布寸纱都是这样由脚夫一步一个台阶地背上来的。
休息好了继续爬台阶,爬至1564级台阶海拔1770米处,鲫鱼背豁然竖在眼前。那是个立在天都峰顶的石矼,长10余米宽仅1米,两侧是千仞悬崖云蒸雾罩。那石矼的形状颇似出没于波涛之中的鲫鱼之背,自上而下坡度居然达75度之上。抬头望去风吹云涌。好一个意欲吞舟归北海,敢借云雨跃昆仑。石上所站众人有一多半是躬身或蹲着的。直吓得我心剧跳腿粑软,一屁股就背对着那条鲫鱼坐地上了。
我恐高,很奇怪地恐。从小最怕的是火车站台和列车之间的那道间隙,每次上火车都心跳加速吓个半死。可没有火车的时候那一米来高的站台我一点儿都不怕,跳上跳下毫无问题。第二怕的是商店里的手扶电梯,咬着牙壮着胆我可以哆哆嗦嗦的上,但下是万万不可能的。看一眼心都会从嘴里跳出来,必死无疑。
这些我从来没敢告诉过任何人,连奶奶都没说过。我一直怀疑我脑子发育不全缺了一小块儿,告诉奶奶一定会让她对我失望而从此不再喜欢我了。
鲫鱼背前所有的年轻人都不甘示弱地跃跃欲试。我坐在地上背对着鲫鱼背轻描淡写地对大家说:“你们上吧,我留下看东西。”
大家不解纷纷劝我“不上鲫鱼背枉来黄山游”。可我只要再想想刚才看到的那个狭窄的峭壁悬梯就又开始胆战心惊手脚冰凉了。我赖在地上说啥也不肯起来,嘟嘟囔囔地掩饰着说:“累死我了,我先歇会儿。你们上。”
萍萍似乎发现了异样,贴心地对我说:“我也不上了,跟你作伴儿。”不愧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已经弱爆了不能再拖萍萍的后腿。我两手胡乱比划着说:“我可是会三山五岳莲花掌的。所以你们尽管放心留下一任细软,钱包罐头橘子汁儿,我保证看好不丢。”
我奶奶说过:“知不足而退是智也。”我就这么智慧地留在鲫鱼背下,任由他们登高探险无限风光去了。
--------------
哈哈读数学,男生就更少了,学霸赞一个;我喜欢高中物理,数学喜欢程度一般般,你们系估计大部分都是典型得理工男。
天都峰的鲤鱼背上去过。与黄山,泰山比,庐山那简直就是度假村了,庐山那不能算爬山。
记得有个好汉坡,很有名。我在那碰到许多从湖北来的年轻人。
喜儿一定去过吧?
回复 '我心依旧2008' 的评论 : 依旧兄弟比小栗子还早去了两年。哈哈,住宾馆的也没水洗澡。camping 就更不用说了。我下一节就写洗澡的故事。
还有为什么不请女生?我知道依旧兄弟不是数学系的,难道你们系的男生也不和女生说话?
-----------
我们系男生占了70%, 那时本人情感上也比较晚熟,不懂得欣赏眼前美女,也想毕业后就回南方,精力都在体育运动上,体育运动玩伴都是男生。
还有为什么不请女生?我知道依旧兄弟不是数学系的,难道你们系的男生也不和女生说话?
第二次是在泰山也是租军大衣露宿,也是在山顶,也是5,6点看日出,这次是4人男生团,不过泰山远不如黄山美,也不如黄山难爬。
说真的,小栗子如果上去了,绝对有可能不省人事地出溜下来。
黄山我也是读书时去过,我组织了三人的男生团爬黄山,中间那个莲花峰爬到一半就不上去了,太累了,那时穷学生,就在山上camping, 黄昏到达第三个峰,第二天一早就下山了。
我喜欢格桑花儿,还喜欢鲫鱼之背,谢谢清静!:)
赞奶奶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