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精致”:源于模仿,止于自然

(2019-11-08 09:30:54) 下一个

“精致”:源于模仿,止于自然

 

    从字面上看,“精致”包含了细节,及细节的取舍和表现。它就像烹调出来的一道菜,是刀工和调料的“结晶”。同样的鸡蛋炒西红柿,不同的照片秀出来的,首先感觉到的是表面上的“精致”差异,不得不说,内在怎样,其实,也能够看出个八九不离十。这是有关“精致”的奇妙之处。土豆还是土豆,丝丝也罢,片片也罢,甚至是土豆泥,它的样子一定是制作者内在的一种状态。于是,“精致”有了内和外的属性,有了主动,被动和自动的属性,有了时间属性,或者直接一点,“表里”在一种美好愿望中趋于“如一”,“由表及里”,“由里及表”,周而复始的旅程。

 

    精致是装不出来的,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时间积累。没有刻意为之,却是一种是骨子里透露出来的东西。一时“精致”可能是一种伪装,也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某种昭示,我更愿意视为一种愿望,一种朝着精致本身的自我导向,因此,不是所有的“假”或者“装”都不好。一个“愿望”没有实现之前,昭示出来,的确有些“假”,这便是很多的旁观者的感觉。对朋友圈秀“假”图者而言,说不定,某一天还真的实现了呢。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刚刚穿着妈妈做的新的裤子,一不小心第一天就弄破了一个口,她很怕妈妈看到会怎样,其实母亲告诉她,以后走路小心点,别伤了自己,然后母亲在那破了的地方,针绣了一朵非常精致的美丽小花,母亲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一个种子。有一天,小女孩长大后,破了的衣服也许不会再补起来,也许一件衣服就只穿一次,她周围一定有花,哪怕只是一朵野花。于是,心里有了“花”,眼睛里便会万紫千红。

    精致是主动的,它带来了无序中的“对称图样”,让人有了一种的可预测的踏实感觉,多了一份平静与安详。这种主动性来自于我们的眼睛里对美好的期盼和感受,因而就有了你的精致和我的不期而遇。精致又是被动的,“美好”愿望有“魔性”,它成为“精致”的无形驱动本源,能够从无到有,因而,也决定“精致”的自然而生的自动属性。

    精致是一种无形的“不将就”,和金钱无关,因此,成了一种态度。精致可能是一种“诱惑”,带来某种的“破坏性”。精致不是一种完美,却走在完美的路上,因而变得可爱了。

    精致不是“装”,又是“装”,源于模仿,止于自然。很多人讨厌“装”,其实是讨厌那种“一时性”的、“短暂无序”的不一致性,因此,旁人看到的“精致”,常常不容易判断是不是随机一现,如果这样,那还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和时间,也就给了别人一个机会和时间,让“装”成为一种自然、一致的习惯。

    我会常常自省,自己不是一个好人,但我愿意开始装,习惯成为一个好人,这样世界上不就少一个不好的人。

 

(谢谢光临!)

 

“Most people are good” by Luke Bryan 

 

https://youtu.be/liqktLC7xR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豆青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笑薇.' 的评论 : 完全同意“需要”和“精致”的关系。欢迎您来访及留言。
笑薇. 回复 悄悄话 讲究精致,那是一种需要,是一定要有,而不是不得不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