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人际交往中的界限与文学城博客

(2018-06-03 16:02:49) 下一个

    和人交朋友(彼此信任的那种)不容易。有人形象地这样描述,交朋友好像要进入一个鸡蛋的内心,必须要破个壳。这个比喻也说明另一个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概念,就是所谓的界限或者边界问题。

    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它的存在,只要不加注意,可能就越了他人的界或线。界限的亲疏在各种人际关系中是不一样的,而且,其表现方式还和场所有密切关系。职场上,职业培训中有一重要的部分,就是对这些界线有明确的规定或者界定,这些都是针对职场环境和人际关系而定的。而非职场上的交往更多地是一些约定成俗的、或者称为礼仪的东西(或者称为度)来界定。所以,对界限或者的把握不够好,模糊了不该模糊的界限,该模糊的地方又要分个明明白白,缺乏场合感,自然会引起不必要的是是非非。其实,如果无意跨界,我们能够意识到(或被善意地提醒),并向后退离,多数人(包括被动的旁观者们)是能够宽容和理解的,也不会过多地计较。因为道理很简单,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美之人,如果仅此要对一个人做评判,也同样不可能完美,有时候甚至是错的。因此,以包容、宽容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跨界或者失礼,给每个人(包括自己,如果犯(界)的话)领悟和更正的机会,这也许是正解。

    另外, 很多时候,跨界并非是跨界者的初衷。或许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失去自制力,也许过度敏锐/敏感,…,这种情况在生活里经常发生。因为,每个人都不是铁一块,有自己最柔软的地方。有时候一不小心,敏感地容易被其他一些事情所触发,失态,借“发泄在所难免。自己的问题最终还是需要自己去解决,我们能够做的,且不说同情关心,至少勿让他人的问题变成我们自己的问题,这样的话,问题不就少了一半。

     半年多来,目睹了文学城博客圈中的一些是是非非。如何看待它们?不少博主发表了自己高见,说得很在理。归根结底还是博客互动中的界限或度的把控,因为她是个公众交流平台(尽管博主有自己的个人公开的天地),我们都应该在互动中有把控能力,任何公众平台的互动已经涉及到你、我、他。如果界限超越公众这个范畴,比如说,就应该进入私人空间的范围。

    半年多以前,开始也许出于好奇,自己在文学城开博。同时,开始关注过去不曾关注的博客版块,随之有一种发现新大陆的惊喜,认识了很多多产的博主,读到了各种不同风格的文章。看得出来,博主们来自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阅历,他们的文章无不带着博主的鲜明特点。很多博主的博文涉足面广,驰骋于古今中外、政经人文,让人开阔眼界。一些看起来司空见惯的事情有的博主却写得如此感性,无论文章长与短,让人不经意间有种莫名的感动,一种被真实所动,这是博客版块令人喜欢的地方。再比如说,学理工的人思维常常习惯从繁到简, 再从简看繁, 不苛求完美,但求合理,认为一切现象都可以由为数不多的几个原理所配,同样也认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着某种“生活中的基本原理。这种“理工科式的思维惯性会不知不觉地延伸到写作中,或者有些“幼稚偏颇,甚至荒谬,不过也是一种感受和体验。是对是错,需要读者根据事实做出判断。

    博客成了博主岁月中留下的一段特别的痕迹,每当回头看看走过的,再看现在脚下的,一定会有一种更加踏实前行的感觉,这是博客的魅力所在。 当一个人开始写的时候,也开始认真思考怎样读,作为读者,会更多地关注博文和所要表达的东西,寻找共鸣点、感受视野异同。没有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又如何能有更广阔的进步空间?

     还是那句话,如果不知道界限或者度在哪里,给人以方便(convenient)和自在(comfortable )一定没有错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豆青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黑贝王妃\': 谢谢到访!也非常同意您对虚拟世界的看法。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同意!虚拟世界的关系更好处些,你可以不必和话不投机的人纠缠。好像自助餐,吃喜欢吃的,尽兴为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