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有关“安全感”的一点思考

(2018-04-15 06:42:42) 下一个

读了博文《在不确定的生活里,我们能找到安全感吗?》[1],非常认同作者(晓炜健康花园)的阐述,由此引发自己的一点思考。

      “(不)安全感仿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东西,不禁让人联想到过敏症。人类似乎对自己的过敏体质没有任何好的办法,因为有的科学家认为过敏体质是人类进化的产物,一种对生存环境的生理反应。生存环境不断改善,过敏症却保留并一代一代遗传下来了。是不是安全感也类似,也是进化的产物,一种对生存环境的心理反应?由此衍生出一种心理需求,即对不确定性和对未来的预知心理需求。

       “不确定性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又与我们认知上的局限性和敏感度有关。以物理学为例,十九世纪末,经典物理学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同一时代的一位著名物理学家曾过说一段有名的话,未来的物理学就是做一些修修补补的事情。经典物理学在宏观领域的成功让人们对未知的预言信心爆棚。当一个天文物理学家告诉人们在某时某刻某位置会观察到某个行星,有怀疑者观测并说,和你预言的时间和位置有偏差,怎么解释?等一等 “, 这位天文物理学家说,一定有另外一颗行星或者天体在附近的什么地方,结果发现了新的行星。人们一直都渴望有这样的预知能力,经典物理也曾让人相信我们已经具备强大的预知能力。但是,近代物理的发展,特别是量子力学扩展了人们的认知,世界变得不再是经典物理认为的确定性,成了一切皆有可能确定不确定的界限模糊了,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自然也就会反映在我们认知上的不定确性。

        我们感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变幻莫测,同时也在逐渐了解它的背后隐藏着一些更为基本的、简单的属性,例如对称性,以及(个人间接或直接地)体验着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普适原则。对这些属性和原则的认知与我们的预知能力和安全感有关。千姿百态的、看起来有点杂乱无章的晶体(包括非常复杂的蛋白晶体)只不过是原子三维空间聚集排列的宏观呈现,这些排列方式(对称性)是有限的!而且不是所有的排列方式会以相同的几率出现在我们周围。不确定性也不过是各种可能性的一种,我们不知道哪个会出现,至少会了解可能发生的概率。

      或许要感谢大自然的高深莫测,也要感谢人生的某种飘忽不定。如果真有一天世界不再有什么奥秘可言,我们也确切知道每一步行程,人生将变得多么地无趣。面对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要么视而不见,要么欣然接受。欣慰的是,我们对它并非束手无策,至少还可以让这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成为个人成长的良性驱动力,让安全感能够在我们不平静的内心深处找到停靠的港湾,不再四处漂泊。

 

摄于旧金山海岸

 

[1]《在不确定的生活里,我们能找到安全感吗?》(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3758/201804/5542.html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