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无边

一年之际在于春,人生最爱秋色浓。随心耕种,无意收获。
正文

My 1st Jury Duty

(2024-01-13 11:07:05) 下一个

这是我首次参加陪审团的经历分享

刚过去的一个周末下了2024年的第一场大雪,顿时把天地变成了银色世界,让人格外的欢喜。以至于周一的早晨还惬意的沉浸在雪白的梦境里,迟迟不肯起床。想到又要面对新一年没完没了的的工作计划,本能的就想在这暖暖的被窝里多呆上一会儿。更何况是在这冰雪寒冬的季节里呢。

然而一回头却无意中看见了桌子上的一封早已开了封的信,顺手拿过来看了一眼。上面写了些提示。这是我多年养成的习惯,通常会把信中需要做的事和时间写在信封上,同时也标记在挂在墙上的月历上,已防忘记,还便于快速查看。脑子里快速的查了一下,好想最近没有什么事需要做。可再多看了信几眼,突然发现今天就是一月八日——信封上的提示日期。天呢,我今天得去法庭报道Jury duty呀。这还是去年圣诞节前安排好的,可过了两周的假日尽让我忘的一干二净。

那就赶紧的吧!最晚8:30报道,还来得及。匆匆忙忙的洗簌吃饭,带上上班的电脑就开车去了法院,想着自己被选中的几率不会很大,很可能还可以去上班,便通知了公司的同事一下,因为10点还有个会要参加。我按照信里的说明把车停到了指定的停车场。时间刚过8点,就快步步行到了两个街区外的州巡回法院(Circuit Court)。911以后,进入许多政府部门都需要安检,有点像机场安检一样。又要脱夹克,还得解腰带,折腾了一番进了法院大楼。我们到指定窗口报道后每个人发个胸牌戴在胸前。然后所有报道的人被集中到一个大厅里等候今天的抽签。之前法院是根据法庭辖区的居民登记,随机传召一些人做为陪审团成员的候选。我是在圣诞节前的几天收到法院的通知信的(summon letter)。按照信中的提示在网上填写个人情况。如果没有接到随后的豁免通知,就要在指定日期到法院报道。信里他们给每个报道的人都已指定了一个号码,我的是454。到了法院大厅看到有人是610号,所以我猜我们这一天可能有600多人收到了传召通知信。但是实际上今天来的也就300来人。可能有人在回信中提供了无法参加的理由,比如说已经有的出差安排和不允许的健康状况等,就可以在回信后被排除。看着大厅里有300多人坐在一起,有点让我想起了儿时国内熙熙攘攘的火车站的候车大厅。初步环视了一下大厅,并没有看见太多的亚洲面孔。包括我也就三四个吧。大家在大厅等了一会儿就看见一个身披黑袍的法官站到台前开始和大家打招呼并介绍今天的日程和规则。意思是每个人有机会能被招来参加陪审团是每个公民履行的义务之一,应该感到荣幸。参加陪审团的人每天还有补助。各州不同。我们州规定参加遴选的人每天有$10。被最后选中成为正式陪审员的人是每天$18。通勤补助更少,是每英里7分钱。说完大家都笑了。因为这点钱还不够午饭钱。今天需要组成六个评审团,五个是刑事案件(criminal trial),一个是民事案件(civil trial)。根据我们州的法律,每个案件需要12个正式的评审员和两个备选的。但是初选需要为每个评审团随机抽取大约30个人,以供双方律师的最后筛选。

说实话,自从入了公民以后十来年,我还是第一次被抽签选中参加陪审团遴选。之前儿子被抽中过一次,但也没有进入最后阶段。所以对整个过程一无所知。之前许多朋友也说参加陪审团很麻烦,即费时间又耗精力。所以都找各种借口尽量不参加。这无疑也让我有些紧张。自从一进入法院大门就一直揣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并下意识的希望自己不被选中。不一会儿抽选结果出来了。每个被初选中的人会被叫出名字。法官念第一个人的名字时先念了一个J,然后就开始结巴起来。我便开始有些紧张。因为我的名字是以J开头的, 而且我知道我的名字不容易被西方人用英语念出来的。果不其然,一阵结结巴巴之后,我的名字终于被稀里糊涂的念了出来。我被领到前台领取一个带有一号的牌子,那是我的陪审员号码。之后被选中的人陆续站到了我的身边。大约每30个人左右被领到楼上负责各项审理案件的法庭门外(各个审讯法庭都标有division号。每个巡回法院有好几个审讯法庭负责不同类型的案件,比如有青少年法庭,刑事法庭和民事法庭等。每个审讯法庭有一个主审法官)。因为我是一号陪审员,所以到哪里总是排在第一位。无法随大溜,这让我举着手里牌子的同时心里多少更紧张了一些。可也没办法。

过了一会儿,法庭领审员让我们按照号码顺序进入法庭。我是一号,自然就被安排在了第一排的第一号坐位上。我四周环视了一下,法庭正前方是主审法官的位置,紧挨法官左边是书记员和证人的席位。右前方便是控辩双方当事人和律师的座位。等大家都到庭了以后,法官才最后一个从与法庭相连的办公室出来。然后大家不约而同的起立,法官再请我们坐下。法官先是嘘寒问暖的欢迎大家几句,接着就介绍案件类型,庭审议程和法庭规则。我们参加的是民事诉讼。和我们一起开庭的其他法庭审理的五个案件都是刑事案。法官会先确认每个陪审员的身份:1 必须是21岁以上。2 必须是美国公民。3 必须是巡回法院辖区里的合法居民。4 现在没有被判重罪并被剥夺法律权利。然后大家举起右手一起跟着法官宣誓,保证自己会遵守法庭规则,完全根据法庭控辩双方提供的证据公平的形成自己的独立意见。不受任何外界和他人的影响。对当事人不施以针对种族,肤色,信仰,性别,性取向和政治立场的影响。

待大家坐下后,法官便示意控方律师可以先开始发言并向大约30个准陪审员提问。我们每个人如果有问题和不同意见可以举起手中的牌子(paddle),提问律师和法官允许后方可发言。每一个人的名字和问题都会被书记员记录下来。我没有看到摄像头,但是并不确定是否有无监控录像或录音。控方律师提了许多问题。我的感觉是他想通过我们的回答和意见中筛选出去不利于控方的陪审员。之后辩方律师也会进行类似的提问。最终的陪审员名单必须是控辩双方都接受的人员。我们州规定每个评审团需要12个正式成员外加两个备选人员,也就是说要从我们这个审讯法庭里大约30个参加最后遴选的人员当中选出14个人。

控方律师的一顿发言和问题之后我便开始意识到其实他已经在潜移默化的对我们这些陪审员对即将开始的案件施加影响。比如他开头就说,这次民事诉讼是关于交通事故涉及的人身和财产伤害案。不属于刑事案件。后者的判决结果对当事人的影响比较大,所以需要的证据力度(burden of evidence)也比较大。而民事诉讼案件中的证据往往只是多一点少一点的问题。证据的力度可能无法100%确凿,就像是天平只需看略微的倾斜的是哪一边。然后就说在交通过程中,驾驶人员需要高度警觉周围的环境和人,高度集中精力避免任何交通意外的发生。如果他疏忽大意就应该对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付全责。责任方不仅需要负责当下的医疗费用,还要赔付由此造成的生活质量下降带来的补禓等等。然后又问我们是否会对有犯罪前科记录的当事人有偏见,或由于参加宗教活动或其它事由而对涉及教堂的诉讼有同情等等之类的问题。所以我已经对要审理的案件背景有了个初步轮廓。当然这其中就有人举牌发言说自己是某个教会的忠诚信徒,对教会有感情。有人说自己是医院外科的护士,每天都接触许多伤者 ,对交通事故受害者多有同情;也有人说自己曾经是交通事故的受害者,至今仍有伤痛在身。还有一个人说自己是家庭小生意人,每天都有许多事情要做。和大公司职员不同,他参加陪审团花费的时间会对他的生意有很大影响。还有一个人披露说她的侄女嫁给了控方其中的一个律师,需要让大家知道。当然这些人最后都表示不会让个人经历和自己的情况去影响判断,都会公正的对待今天的诉讼,但是我看到律师也都一一记下了他们的名字。上午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法官宣布午饭后公布遴选结果,并多次强调,从现在起,我们不可以对今天的诉讼案件去网上搜索,也不能和其他陪审员或家人朋友进行讨论,不允许在任何社交平台上发表和案情有关的言论或评论,直到他允许或审理结束时为止。

午饭也只有大约45分钟的时间,法院大楼里有小卖部可以买些简单的午餐和饮料,我也就没有出去。我买了个比较简单的午餐花了近$14元,确实是超出了$10的补助了。休息期间赶快给家人和公司通报一下,我被“幸运”的选中了。可能需要大约两天的时间参加陪审团。在美国,所有公司是允许带薪参加陪审团的。所以不必因此担心。但是如果有重要会议或日程安排,还是需要提前通知一下为好。公司不会为难你。

下午开庭前,我们30多个预备陪审员被分成两组,重新排队。我依然是在第一组。进了法庭,才知道双方律师和法官已经把最后陪审员遴选出来了。我们第一组14个人就是留下来的最后陪审员。其他人就可以出去了。不过后来得知,这些从我们这个陪审团遴选出去的陪审员有可能再让去参加其他需要陪审团的遴选(比如原来的遴选陪审员不能满足双方律师的要求而不够14个人)。我发现那些有可能对某一方施以同情的人都不在最后的陪审团里。

总之,看来我们是被彻底锁定了。这几天就得耗在法院里了。这真是人生第一次。可发过来心里想也好,正好借此机会好好领教一下帝国主义的司法过程。看看美国的法院到底是如何工作的。之前在国内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惹上官司,因为司法不透明。对于无权无势的老百姓来说更是缺少公正。看见法院的大门就头疼。以前对西方的司法制度的了解也只是通过电影和书本上的间接介绍或道听途说而已。虽然入籍宣誓时表示会尽各项公民义务,其中包括参加陪审团,但总觉得离自己很遥远。入籍十多年来也一直没有被随机选上过。想到这里,心里多少有些安慰,甚至还有少许庆幸。既来之,则安之。接下来就需要专心致志的了解案情了。我将尽力公正的做出自己的判断。

这时法官又开始宣布新的规则了。我们陪审员必须完全根据法庭呈现的证据进行判断,而且需要等到所有证人和证据展示完以后再形成最终结论(verdict)。期间我们陪审员之间不能互相讨论案情。法庭给我们每人发了个笔记本和笔以供记录控辩双方展示的证据,但只为自己参考之用。备忘录在结案后会被销毁,不做保存。我们不允许使用手机记录和拍照,或录音。手机必须静音(如果是刑事诉讼陪审员,在陪审期间必须关掉手机)。我发现备忘录还是满有用的。因为证据展示好多,往往也很快,你需要记下你认为的关键内容,特别是案情的时间发生线,可以帮助你鉴别当事人和证人提供的证词可靠性。律师呈堂的时间也不是没有时间限制的。对于不利于自己当事人的证据都尽量轻描淡写,或加快语速带过。而这往往是需要你留心的地方。反过来,他们强调的证据多半是对自己更有利的。控辩双方律师都会当庭对质双方的当事人,此时当事人会被宣誓保证供词的真实性(虽然这不完全可能,但是当事人的所有供词会被如实的记录下来,并和案情一起保存。即使案情结束,以后也有可能会被其他律师调阅和做为其他相关案件的证据。因为这是当事人宣誓后的证词。千万别说假话,不想说就说不知道或干脆不回答)。律师的水平不尽相同,有的律师善于展示证据,有的会从当事人问答中找出破绽,有的则会利用同情心或其他心里因素来影响陪审员。所以我觉得陪审员最不应该罔顾事实,感情用事。即使我们参加的是民事诉讼,也不表明应该无原则的偏向任何一方。这事关公正和原则。犹豫不决的时候,就把我们自己放到双方当事人的身上好好想想。偏向任何一方都会对另一方造成对社会公正性的质疑。甚至对他们的人生观造成负面影响。我们的诉讼案里双方当事人都是非裔人,而且看上去也都不富足,所以不存在肤色和贫富的偏向问题。我们聚焦的都是双方展示的证据。控辩双方辩论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根据诉讼案情的性质可能不同。大部分民事诉讼一般不超过两天。刑事诉讼案件的不确定性大一些。午饭期间,我们就得知一个其他法庭的陪审员参与的案件需要三个星期。这确实是太熬人了。

我们这个案件大致是发生在三年前。大体情况是,双方当事人在一个十字路口发生了车辆的碰撞。后面的车主(也就是我们案件中的被告,也是辩方)当时正为教堂做义工并用教堂的车接送教友。事故发生的当时都没有任何人员受伤的报告。双方把车移到路边并通过交警也做了记录。但是前方被碰的车主(也就是我们案件中的主告或控方)起诉辩方说是由此造成了身体伤害并留下了终身疼痛后遗症。要求赔偿(虽然并没有说赔偿的具体金额,但是感觉是非常大的,因为控方律师一开始就提到了对生活质量下降的赔偿)。然而在辩方律师对问控方当事人的过程中,我和其他陪审员发现控方当事人的证词疑点很多。当辩方律师调出一年前相关诉讼中的做证记录(deposition)之后,许多相同问题的答案却大相径庭(我猜想他之前曾经起诉过辩方没赢)。主诉人刻意的隐瞒了一些关键的事实真相。比如他在这次交通事故之前的五个月曾经有过一次由于自己原因导致的严重车祸。一年前还在父母家的楼梯上摔伤过一次。隐瞒这些历史是他想把他身体上的后遗症归到最近这次碰撞。控方律师提供的证据也很有限。最近这次碰撞非常轻微,从他们提供的照片上看,后车杠上只有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小凹陷。我们评审员也大部分有过开车碰撞经历,知道这样的事大部分私了完事。而且这样的轻微碰撞完全不足以引起像他这样申诉的伤残和后遗症。所以控方律师多数时间都是借无法证明与此交通事故有关的伤害来烘托同情心。第一天的庭审持续到下午四点多。期间我们陪审员被安排在了一个叫做deliberation 的封闭房间用来休息之用。

法官宣布第二天接着审理。说是审理,其实法官在陪审团审理过程中就是一个组织者的角色。主要是控辩双方的交锋。有争议或抢话的时候,法官才出来干涉。这里需要说一句我这次学到的知识:法庭展示的证据必须是控辩双方律师之前都交流过和同意的。任何一方不能临时拿出新的证据。我不知道这是否合理,尤其是在中国电视剧里经常看到一方突然在法庭上出示对方完全不知情的证据,使对方措手不及,无法应对。先不说刑事案的诉讼是否也是如此。但是想想美国法庭这样做也许更有道理。你拿出证据指控对方,总得给对方辩证的准备时间吧。当然我感觉这也是有条件的。虽然双方可以事先互通证据,但是不能事先泄露给他人和媒体。结合目前对前总统川普的诸多诉讼,我们就看到了法官对川普发出的禁言令的必要性。因为互通证据之后,对方就无疑知道了证人的情况,如果你提前泄露出去就难免会发生极端人士对证人产生威胁的可能。

天气预报说周二会有大雪的可能。这让我们这些陪审员都有些担心第二天的交通安全。法院说我们可以在第二天出发前打电话确认。回到家才感觉到很疲惫。想必是一整天的紧张和庭审让我完全忘记了疲劳。吃完晚饭洗了个热水澡就躺下了。妻子随便问了一下,我说案件结束前不让和家人讨论就直接睡了。第二天早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天气预报。上午是雨,下午就是雪了。赶快给法院拨了电话得到的答复是如期进行。没有办法,只好赶紧吃饭收拾东西出发了。法院在市中心,多数时候交通拥挤,更何况是早晨上班时间了。一路小心谨慎的开车安全的到了法院,很快就看到了同伴的陪审员。开庭后法官说尽量在上午把案件结案,让大家早点回去。我们悬着的心才放松了下来。接着控辩双方律师总结了各方的情况后又做了回顾性发言。意图是把有利和关键的证词重申一遍,加强对陪审员影响。期间控方律师展出了一个新的证据,立即被辩方律师要求法官宣为无效,法官也同意了。最后就是我们陪审团形成共识的时候了。我们被移到一个封闭的屋里,就法庭给出的三个问题提出意见。每个人对三个问题必须全部同意才能签字。当然这时我们可以互相讨论了。大家讨论的很积极,许多人都做了备忘录。我们认为法庭需要给我们出示交通警察当天出示的记录,使我们能了证伪当事人的证词。我们也想知道当事人出示的医疗账单的具体内容。但是法庭并没有接受我们的要求(其实索要额外证据不是我们陪审员的权力,我们只能用法庭展示的证据)。我们只好讨论和发表各自的看法。最后,其中一个陪审员需要自愿牵头代表大家写下最终意见,然后交付同意的陪审员签字。民事诉讼陪审团只需要12个陪审员中的9个同意就算通过。不同意的人不需要签字即可。我们当中的11个陪审员都同意有利于辩方一方,形成了绝对多数意见。回到法庭,看到有些焦虑的律师,我心里感慨很多。正像有些陪审员说的,感觉这是一个事先就能想到胜败比较明显的诉讼案例,为什么不去协调解决而要走陪审团程序呢?陪审团诉讼即费时,又费钱。如果胜算希望不大,真没必要。后来一想,双方的事情取决于于双方的意向。如果法官调解无效,其中一方坚持,另一方也只能陪着不是。

法官宣布了我们陪审团的意见后,双方律师都没有提出异议。法官就宣布结案了。看了一下表,此时已经过了中午,将近下午两点。午饭都没有吃。法官也是希望我们在大雪来临之前让大家安全的回去,所以就跳过午饭时间接着审理了。望着窗外开始飘起的雪花,我们大家终于放松了下来。最后法官也来到我们的讨论室感谢每一个陪审员对法院工作的支持。他介绍说,由于疫情无法开展陪审团工作,过去三年各法院都积累了许多案情需要加快处理。法院工作量很大。法官和有关工作人员也很辛苦。他希望这次陪审员经历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不仅是做为一个公民的义务,也是公民参与司法实践和和行使司法权利的荣耀。

和大家一样,我也确实感觉这是一次非常难得和有意义的经历。我不仅认识了许多陌生的朋友,学到了许多司法知识,更是亲身体验了美国司法制度的一个运作过程,并促使我深思美国立国的先驱们精心设立的司法独立的必要性。在这个案件审理中,法官和我们一样,对控辩双方展示的证据事先并未接触。法官对案件最后的结果也未加丝毫影响。更没有任何他人干预。我们12个陪审员虽然互不相识,来自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大家对待诉讼非常认真。而且能明显感受到那种强烈的正义感。我在回家的路上一直想,这不就是我们中国老百姓世世代代所期待的吗?其中一个陪审员最后说他感觉最大的收获是,以后遇到任何交通事故,都要及时拍照,并尽量记下目击证人的信息和所有证据,并永久保存。想想我们这次案件中的控方就是在事故发生后的好久才起诉的。当时无事,并不意味着以后不会有事。我们这次案件中的被告和车上的证人都说当时感觉到他们的车先是被另一辆后面的车追尾后又撞上了前一辆车。但那辆追尾的车很快逃逸了。因为他们当时没有及时的拍照,使这些证人证词的真实性有所折扣。

最后说一下。虽然美国各州法律不尽相同,但是应该大同小异。希望笔者这次难得的经历能给朋友们对未来可能参加的陪审团提供一些参考。大家不必担心,如果英语没有大问题的话我鼓励参加。其实审理期间我发现有些美国人对有些法律术语也不大懂。但是你有权利可以随时举牌要求律师解释。对于没听懂的问题可以重问一遍,甚至两遍。大可不必感到内疚。我相信参加过陪审团的人都不会后悔。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无言无语无声 回复 悄悄话 双方必须有对方证据列表,因为任何一方都有 cross examine 证据证人的权力。你得知道人家要呈什么证据,才能准备问什么问题。这就是为何不能临时加surprise 证据,有时有重要证据突然出现可能对案子产生重大影响,法官会允许include 但是休庭一天半天让对方调查,准备。在电影中出现surprise问题,是一方调查的结果但是证据还是已知的。比如一个脚印,问题是,你穿多少号码?证明这不是你的鞋。还有,当证人自己说出来信息,就free for all。比如证人说你不信,我在大学时候就见过他这么干来着。那么对方就问,你大学阶段有没有作弊过?本来是not relevant 问题现在in了。
妙人儿28 回复 悄悄话 我也做过一次陪审员, 很有意义。
voiceofme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