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无边

一年之际在于春,人生最爱秋色浓。随心耕种,无意收获。
正文

娘,母亲节快乐!—写给没有母亲的母亲节

(2025-05-10 07:22:29) 下一个

母亲去世近两年以来,一直没能提笔回忆母亲。不是不想,而是不敢。期间虽多次萌生写意,可每次都是在手指触摸键盘的那一刻便会心云翻滚,泪如泉涌而无法敲出第一个字。两年里,每当思念母亲而无法排解的时候,不是塞满自己的工作日程就是安排一些家院翻修工程而尽量疲劳自己的身体和大脑,设法减缓思绪的延申,直到现在。

母亲是二零二三年秋去世的。那是中国大陆在经历了三年残酷无情的的疫情封锁之后,突然无准备的解封,导致无数毫无免疫力的人民在短短的一年里感染新冠而无治大量死去。时至九十多岁的母亲自然也难逃这一浩劫。本可以按照规程及时治愈的后新冠感染,却在中共政府刻意淡化疫情而掩耳盗铃式的当一般肺部疾病处理,以至于高龄年迈的母亲在疫情最猖狂的时期先后战胜了三次新冠感染以后,终究没能在最后的一次感染中幸存下来。

不想再去过多赘述那段毫无逻辑和人性的伤心岁月。因为直至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科学和人文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仍然无法确切知道那些无知政客和独裁政府究竟隐瞒了多少本可以避免的灾难和死亡,在人类历史上又添加了多少无辜和冤死的阴魂。

和许多那个时代出生的中国女性一样,母亲是个最普通不过的家庭妇女。从小经历着不断的战争和世道动乱,整天东躲西藏,少吃短喝,更没能上过一天学。和父亲结婚以后刚过了几年的好日子,就又赶上独裁中共没完没了的的搞政治运动。两年的三反五反,三年的“自然灾害”,十年的文化大革命。让我们这个六口之家不时的缺衣少食,心惊肉跳。坚强的母亲时常不得不即要照顾家庭又得想办法出去做一些活帮着养家糊口。最残酷的是还得忍受着因父母双方家庭的一些“历史问题“而被鄙视和欺负的痛苦。好不容易的熬到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却因常年的身心劳顿和缺医少药,身体上是积累了许多毛病。好在我们家的兄弟姐妹都十分的争气,工作和生活都比较顺利。让父母在花甲之年颇感慰籍。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十几岁就出外上学,远离家乡。工作后不久又出国求学,继而永久定居。想想自己这一生中,竟然没有多少时间陪父母老人。我和父母在国内的联络最初主要是书信和电话。加上每年一度的回乡探望。早期出国的时候开始也不太方便,无法承受高额电话费,也只能用书信或通过和兄长用电子邮件代为传书。直到后来通讯技术的提高,可以使用QQ视频,直到现在最为方便的微信视频。后来父亲去世,加上母亲年长,我们之间的联络也越来越多了。除此之外,我们也每隔一年回国探望她老人家一次。曾经几次劝说母亲来美看看或者和我们一起生活,都没有成功。对母亲来说,一是受传统思想和落叶归根的影响,担心在外的三长两短。二来是因为身体时常出现问题,尤其是睡眠不佳,深度依赖药物。母亲也是个性格外向的人,在家呆不住,不爱好看电视,却喜欢和村里熟悉的街里邻居聊天。尤其是钟爱她那个在农村亲手建起的土砖瓦房和院落。每年春天来临就开始种花养草,到了夏天满院子的果树和蔬菜把前院后院装点得像个世外桃源。虽然两个兄长也都想接她到城里去住,可除非是生病或每年的冬三月没有办法的时候,她是说什么都不愿意离开老家的,更何况让她千山万水,来我们这个异国他乡了。

然而,时光如梭。许多事情一转眼就变了,变得面目全非了。母亲的去世在我的心理一直是个久久不能抹去的遗憾和伤痛。心里一直惦记着能够早点退休,然后回去好好陪陪她老人家。没想到这个愿望却成了终身的遗憾。以前每年我都会打印一本家庭挂历,标记上母亲她老人家的生日,附上她的照片。每当重要节日来临,更会及时打电话和视频问候。母亲耳背的很。我们通话经常是答非所问,到后来完全就是她说我听了。听她每次几乎都一样的长篇故事,一样的关心问候,一样的爽朗笑声。直到疫情发生。无法再回去探望。每次的视频都怕是最后一次似的,眼泪在心里直流。 当解封后终于可以回国的时候,我一踏进家门,看到眼前那个让三次新冠感染折磨的明显瘦弱和憔悴的母亲,一把就紧紧的把她搂在了怀里,头搭在她那瘦小的肩膀上,禁不住的泪如雨下。在我的记忆里,那是我第一次把母亲搂在怀里。就像是她对我儿时的千万次拥抱。此时此刻我多想让那个时光永远的停住,让我这个转眼都已快花甲之年的儿子好好的给她老人家多一些体贴和安慰。显然,我的突然出现对母亲来说是个惊喜。出于对母亲身体的考虑,兄长没有提前告诉她,担心影响她睡眠。我相信精神力量是巨大的,我和母亲在那次疫情后的相聚对母亲身体的恢复确实是个鼓励。她老人家的身体在我回来的几天里很快就又硬朗了起来,她甚至可以不用拐杖自己走路了。亲朋好友过来看望她的时候,她便开玩笑的说,老天爷还没有准备好接收她。看到母亲恢复如初的我尤为高兴,在家的那些日子,白天在家里陪母亲吃饭,聊天和散步。晚上就睡在母亲的旁边,睡前给母亲按摩腿脚。任母亲的话匣子打开给我讲之前讲过几百遍的故事,可我已经百听不厌了。

那次病情恢复之后,想着母亲应该没事了,毕竟感染过三次了,应该有一些免疫力了。再说我们老家毕竟人员流动少,再次感染的几率一个不高。可没想到过了八月,她就第四次感染了新冠,而这次她老人家最终却没能战胜疾病,即使是我又一次回到了她的身边。在她最后的几天里,她住院转院,身上插满了管子,头戴呼吸机,任凭我如何呼喊她都无法回应...

在母亲经历了几次的新冠感染后,我心里虽然有所准备,可母亲的最后离世还是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以至于我久久不能面对这个事实。每次想到她老人家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的流泪。我的脑海里常常回想着母亲勤劳的一生,朴素的思想,坚韧的性格以及对家人的爱护和对他人的关心,分明是给我们后人做了一个榜样。我们家孩子都还小的时候,父亲在外教书,每逢周末才能回家一次。所以家里家外的事都得母亲操持。北方的老家,冬天特别的冷。记得小时候早晨起来,额头都是呼气凝成的冰冷白霜。屋里的脸盆水缸都会结冰。母亲总是第一个起床,到院里抱回一大推玉米秆给大家烧炕,生火,做饭。她也总是最后一个睡下的人。做完针线活多是深夜了,但是母亲还得仔细检查院门,家门和窗户是否关好。烧煤的炉子炭火是否埋好。小时候家里经常粮食短缺,母亲总是吃在最后,剩下多少吃多少。她那个瘦弱的身影如此深的烙在我的记忆里,以至于我长大后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在梦里清晰可见。她那身体是瘦弱的,可她的形象却是高大的。

此时此刻,我依然泪水纵横,可我终于提笔写完了这篇对母亲的追忆文章。在这个没有了母亲的母亲节来临之日,我还是要对母亲说一声:娘,母亲节快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北美zhyj_100 回复 悄悄话 文章感人至深!加上听刘欢老师唱的那首“人生第一次”让人泪流不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