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无边

一年之际在于春,人生最爱秋色浓。随心耕种,无意收获。
正文

月是故乡明,情是思乡浓

(2023-03-04 16:32:29) 下一个

近些时日的夜里又梦见了离别多年的故乡和儿时的朋友。那是夏秋时节。金黄的月亮,僻静的村庄,低矮的土房。在高高的几颗白杨树下和母亲在房前屋后种植的瓜果蔬菜和鲜花中,奔跑着几个追打喜喜和玩做迷藏的小孩子。是的,梦里又一次回到了孩童时代。屈指算来,在海外生活的岁月已远远超过在家乡的时日,可故乡的情景总会像一幅幅印象派的油画一样,时常展现在梦里。

自从离开家乡到北京上学以后,每年总少不了回去两三次看望父母。后来成家立业,回去就是携家带口了。父母当然是难得的高兴。每次回去,刚刚走到街口,就远远的看到坐在门前石头台阶上的父母翘首盼望,喜悦之情挂满脸膛。行李还没放下,儿子的一声爸爸妈妈,孙子的一声爷爷奶奶,就让他们笑容满面,前仰后合。对他们老人家来说,那一刻好像就是天底下至高无上的荣耀和安慰。然而年轻时的我并未对此太过留意。倒是随着年纪的增长,却常常在梦里刻骨铭心。

记得父亲退休以后,闲置在家。每天除了读书看报,喝茶聊天,就是收听新闻。这点很是不像永远闲不住的母亲,每天早起晚睡,忙里忙外,手里总有忙不完的活。母亲常常调侃父亲说,家里的酱油瓶子倒了都不知道扶的。不过这倒也是互补,各有所长, 各有所好。就这样和和气气的过了一辈子。当然,我每次回老家,也免不了去看看故乡的朋友。儿时的发小,学校的玩伴,一旦知道我们回去,更是会前去拜访。后来母亲年纪大了,搬到了城里,大部分时间和兄长生活。 老家也就闲置空旷了。自然,我们再回去探望母亲的时候,回到那个土生土长的老家的时候也就不多了,就更别提和儿时的朋友见面了。

多年以后的一个早秋,又回到了老家。难得有机会和小时候邻居家的发小又坐在了一起。我兴奋不已,却也感慨万千。那个曾经和我一起上学,做迷藏玩游戏的伙伴,微微的驮着被,静静的坐在房子的一角。没有往日滔滔不绝的话语,只是偶尔和我对视一下。刚过三十,他那张黑里透红的脸庞已经挂上了几道深深的皱纹。粗糙的手指不停的捻着手里的那根烟卷。我们慢条斯理的对话除了地里的农活和家里的孩子几乎也没有什么共同话题。那一刻让我觉得即陌生又熟悉。陌生是因为流逝的岁月让我们儿时形影不离无话不说的伙伴一下子判若他人;熟悉是因为眼前这个人的身影和说话的语调像极了鲁迅小说“故乡“里描述的“闰土。那是我们在学校里曾经一起读过的课本,我仍然记忆犹新: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那次见面之后,我远离故土又过去二十多年了。虽然那个即陌生又熟悉的身影在我的梦里曾不时的出现,但我不知道我的那个“闰土“是否又变得不曾相识了。我猜测着,想象着…。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秋色无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我的庭院' 的评论 : 谢谢提醒!
我的庭院 回复 悄悄话 月是故乡明,情是思乡浓。
南瓜苏 回复 悄悄话 情真意切。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真情、感人的好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