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は我慢!

观察,比较,有感而发
个人资料
土豆-禾苗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长洲的陆军”/“萨摩的海军”

(2017-12-15 08:22:07) 下一个

“长洲的陆军”/“萨摩的海军”

(大概一年前吧,一位同学要求介绍一下二战前日本的“长洲的陆军”/“萨摩的海军”,于是土豆拉拉扯扯整出这篇给他,同学读后说看不懂,后又给另一位理工科女学霸,也说看不懂,后又给一位喜欢打仗电影的男同学,他说:我是看得懂的,估计得有一些日本明治时期的知识才能明白。土豆作罢,也没想再去整治整治,反正华夏精英偏向于欧美的居多,而且越来越偏向于欧美。今天整理/释放一下电脑内存,把这东西转放到博客吧。也欢迎随意阅读,随便留言,或者拿去重新处理,不用客气,历史没有版权,土豆到处都有,周末快乐,:))

前述,

简单讲,用土豆的话讲,日本其实一直是处于各地各自为政的局面,(诸侯/军阀?) 后经战国枭雄織田信長(类似于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凯撒?)以及豊臣秀吉(类似于进入罗马帝政的渥大维?)的武统,然后转定为徳川家康(将军)开始的德川幕府文治。各地与中央幕府将军的关系类似于欧洲封建城邦与君主的关系,各地大名(公爵/诸侯?)在本地是绝对老大,但中央幕府绝对禁止各地大名与大名之间的互串,还会经常命令他们自费迁来迁去,类似于以前中国中央害怕各军区司令员;同时,为了消弱各地诸侯的经济储备,会经常要他们送东西给中央,如修建大阪城的巨石就是命令各地拉来的,而且经费自理。

另外,对于各种战乱反叛,即便有追究连带责任制度,但株连九族这类少有听说/似乎没有,反叛者家系实力会被严重消弱,但家系结构一般还能保留,所以去日本各地旅游,都能看到当地大小望族的家纹及家谱,基本都保留得很好。

同时,整个时期,或者说整个日本史,都是在一个天皇朝廷内的事情,日本没有中国式的改朝换代,或者一朝君子一朝臣。各代将军们再握有军权,也只是养着或野放天皇家,架空权利,而非诛之并取而代之。据说,日本的皇室是世界各皇室中历史最长最古老的,其国歌歌词也是世界最老的。

1, 幕末

一般指美国佩里将军黒船来航(1853年)到戊辰戦争(1869年)这段时间。

这段时间,从北海道到九州,各地诸侯(大名/藩主)均有受到美国英国等列强军舰的威胁干扰,上上下下从幕府将军到各地各阶层武士都意识到开国的必要性,有趣的是其中主要的开国拥护者是德川幕府本身以及九州那边靠海吃海的萨摩藩,而相对内陆的长州藩倒是锁国拥护者。

这段时期先产生了“尊王攘夷”的思想,开始有了参考西洋列强的政体,对幕府掌政产生疑问的思想苗头。幕府政权类似于挟天子以令诸侯,天皇不管事,但所有与外国的条约都还是由天皇签字(只是签字),不管是不平等条约还是普通意义的友好条约。这样,在形式上就形成了矛盾:如要“攘夷”就不能“尊王”,从硬逻辑上讲,不平等条约是天皇签的字。于是,再后来,出现了“倒慕尊皇”的思想,也就是说,先不谈攮夷不攮夷的,先把国内的结构整明白:推翻准备条约/掌握实权的坏蛋幕府,把权力交还给天皇家。(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派别,各种思想线索,其实很能体现日本人特有的逻辑思维与道德观念的)

签字的天皇本人也觉得不爽,开始询问到底该怎样的流程,该谁做主。这时的天皇就是后来明治天皇的父亲孝明天皇。

2,脱藩

所谓脱藩就是武士从所属的大名/藩国脱离出来,成为自由的无家之犬,即浪人,当然得有一定的法律程序,如同现代日本,若想脱离黑社会就得切掉一节小手指。在以前战国时代,很少有脱藩现象,不管哪边的老大都会怀疑脱藩者是奸细,而且单枪匹马没有家门的个人也很难在封建领地外生存。但随着长达250年的幕府和平统治,工商业社会的形成,军事性质的猜疑已经消失,脱藩的冒险性和代价大大降低,另外,脱离组织对诸侯大名来讲也可以少养一个人,从而节约了一笔经济开销。

从结果而言,当时出来了一大批有志人物,像中国春秋时期,满脑子思想的才子们在各地流窜,大名鼎鼎的坂本龍馬便是一位脱藩浪人,也就是他,后来促成了对立的薩摩藩领袖西郷隆盛与長州藩领袖桂小五郎等的密会,并达成「倒幕」密約。后来明治时期的政体構想也是按照坂本龍馬的设想而制定,即「船中八策」。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8%B9%E4%B8%AD%E5%85%AB%E7%AD%96?

值得一说的是,脱藩后的坂本龍馬本人,一开始是一位锁国派,还准备去行刺一位开过眼界的开国论者勝海舟,可就在动刀前,听了勝海舟几句话,反被说服,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深为羞耻,从此尊勝海舟为师。

3,西南雄藩:薩摩藩与長州藩

薩摩藩位于日本九州鹿儿岛,势力一直延伸到琉球群岛;长洲藩位于本州西南端现山口县等。改革开放前的日本,大阪京都以西是日本传统政治经济中心。东面相对穷一些。

再回到上面1所说,开国拥护者是德川幕府本身以及萨摩藩,而长州藩倒是锁国拥护者,(但是长州藩内也有尊王攘夷派,即長州正義派)。由于地理位置原因,靠海的薩摩藩秘密地和洋人干了不少走私贸易活动,类似于以前的广东深圳吧。自己很富有,但同时也把周边地区物价搞了上升。对此,长州藩不服,萌发倒幕念头。

偏偏这时发生了一起“池田屋事件”,长洲藩遭到幕府追责讨伐。在京都负责护卫天皇的薩摩藩西郷隆盛本想只管保护天皇,不执行幕府令参与讨伐的,但其部队还是与长洲藩的发生冲突,反而成为几次長州征伐的主力军,从而结下梁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1%A0%E7%94%B0%E5%B1%8B%E4%BA%8B%E4%BB%B6?

好在后来長州正義派桂小五郎获得地位,在浪人坂本龍馬等的多方策动下,薩摩藩与長州藩双方秘密结盟,形成倒慕尊皇统一战线。作为主力的薩摩藩西郷隆盛在后盾英国的帮助下,经1868年的戊辰戦争,最终于4月11日和平解放幕府将军驻地江户城,即东京。

4,西南戦争,1877年,日本国最后一次内战。

明治初期,各地暴动时有发生,但规模,组织力以及顽固性都不能同后来的西南战争相比。以前的小暴动,基本属于一家一门的想不通,而薩摩藩的叛乱规模达到3万之多,让当时还穷得叮当响的明治政府白白花掉了将近一年的税收作为战费。

大背景:自进入明治时期,日本开始一步步尝试西化而且是全面西化,「早く蛮風を除くべし」,剪头发,换衣服等。最棘手也是最后回避不了的问题便是武士佩刀问题,电影“最后的武士”所体现的就是那个时期的变革。

其实早在明治2年3年就开始有一些议论以及立案,但由于当初革命口号之一的“大政奉還”多多少少也带有”王政復古“的意思,而着和服/佩刀是一种自古以来的身份与精神的显示,所以大多数人认为佩刀是必须的。直到1876年(明治9年),随着西式军事,尤其是西式警察制度的形成,便发布了最终的“廃刀令”,明确规定除了穿大礼服的軍人和制式警察官等,外出一律不得佩刀。想想也是,小老百姓出生的警察,怎么会打得过自小玩刀的武士呢,(而且,也类似中国吧,执行公务的警察不敢拦下写着“中央电视台”的违章车辆吧?以前土豆拍片,如在上海附近,车头贴一个“上海电影制片厂”;如去遥远的地方,车头挂“中央电视台”;不过,现在遵纪守法了。)。

小背景:薩摩藩的郷中制度。

薩摩藩有如此强有力的组织能力的原因在于他们的郷中制度,大作家司馬遼太郎推测其原型为广泛存在于东南亚渔村的“若衆組”,用现在的男童子军组织Boy Scouts来形容的话可能更便于理解。

总而言之,从小在一起受着集体主义而且军事化教育的组织,一旦发生暴动,其破坏力是超强的;更要命的是,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薩摩藩郷中组织的头(郷中頭)的权威性几乎是至高无上的,即便是地区村落的元老们有时也不得不听从于郷中组织。西南战争的起始原因就是这些薩摩藩郷中组织的学生暴动,虽然西郷隆盛起初一直反对,但最终还是不本意地加入其中,并成为最高司令官,有点类似于美国南北战争的南方总司令罗伯特·李将军,回去为故乡而战。

这场日本国内的最后一次内战,同3中所说几次長州征伐正好相反,这次是原长洲藩的人马成了围剿薩摩藩的官军主力,这个班子后来也成为日本陆军体系的骨干,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乃木希典,当时还只是歩兵第14連隊的少佐,而且还是薩摩藩的手下败将,连军旗也被人家缴了。而薩摩藩的陆军大人物很多都切腹成仁了。

这就是旧日本皇军陆军被称为「長州の陸軍」的原因。

5,最后聊一下旧日本海军的「薩摩の海軍」形成原因。

先得简单介绍一下薩英戦争,即英国同薩摩藩之間的一次戦闘,战斗发生在幕府后期的1863年。在这之前,英国舰队早已在幕府日本几个地方惹是生非,基本形式为小摩擦—炮战—登陆—获得赔款。装着从各地得来的赔款的英国军舰,不知怎的又想去薩摩藩的地盘鹿儿岛那里搞一票,结果在鹿児島湾与岛上炮台互相对射,英国人居然被薩摩藩成功阻止在海上没能登陆,并撤回横滨。

难得的胜利消息马上传遍日本朝野,也传到了当时还没有权力的天皇朝廷那里,兴奋的朝廷奖赏了薩摩藩,也为后来重用薩摩藩打下了伏笔。

这次炮战,有点像1949年4月发生在南京长江的共军炮兵与英舰“紫石英”号之间的炮战,即是偶然,也有互相摸底的性质。通过炮战英人知道了薩摩藩的性格特点,于是就不再和薩摩藩来硬的,双方反而瞒着幕府一起做起了秘密贸易:武器买卖;后来英方还帮助了萨摩藩的倒幕运动。而薩摩藩也同共军炮兵一样,领教了英舰精准的炮术。炮战中,英军的舰炮居然直接打掉了炮台上的8尊大炮。从此萨摩藩意识到现代技术与现代训练的威力,萌生了不学习没饭吃的危机感。

2年后,即1863年,薩英开始恢复交涉,英国派公使前往薩摩藩,而薩摩藩也保持着日本人勤奋好学的传统,仿效1000年前“遣唐使”做法,瞒着幕府秘密派遣了由薩摩藩士19人组成的「薩摩藩遣英使節団」,其中15人为留学生,史称“薩摩藩第一次英国留学生”。这一切,也为后来薩摩藩学习英式海军打下了基础。

最后再回到西南战争这场日本最后的内战这个话题。西郷隆盛有个弟弟西郷従道,西郷隆盛成为西南战争叛军司令官时,弟弟西郷従道并未参与,他留在了明治政府内,而且一直得到重用。日后的帝国海军建设,也仍然以鹿児島为首选,西郷従道日后也是第一位获得元帅称号的海军军人。而长洲藩出身的人物则在帝国陆军部占着主导地位。对于相信“权术论”的人来讲,或许会认为这是明治天皇用人的巧妙在搞派系平衡。但对于欣赏日本史的人而言,更会觉得这是日本知人而用用人不疑的传统,这也是整个武士阶层的用人传统。似乎只有百姓出身的丰臣秀吉,一生离不开权术。

(在现代史中,長州藩出身者的総理大臣也特别多,如岸信介佐藤荣作安倍晋三。)

最后,提一下亨廷顿的大作《文明的冲突》,这位西人学者把一个岛国日本列为一个单独的文明系统,有趣有趣。

东京上野的西乡隆盛铜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4)
评论
土豆-禾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边走边看66' 的评论 : 禾苗也说看不懂啊, :( :(
周末快乐。:) :)
边走边看66 回复 悄悄话 老土豆好! 来学习了,太多干货,硬啃
替我代问你家禾苗美眉好!
土豆-禾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ziqiao123' , 'firstuncle' 的评论 : 你们姐弟俩啊,这次总算统一了。
:) :)
firstuncle 回复 悄悄话 土豆姐,土豆姐夫一定很幸福,晚上听你讲历史,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ziqiao123 回复 悄悄话 看的半懂,那些历史人物的名字我都知道, 事迹知道的片鳞半爪。看来我是历史比较好的女生:)
土豆-禾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渔.鹭' 的评论 : 不客气,还得学习渔鹭最近几篇“故事+做菜”的方法,很有创意的。
土豆-禾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恩朵' 的评论 : 哈哈,恩多姐,土豆的文字都是电脑上找得到的,没什么稀奇;还是你的文章有血有肉,更有生命感。
土豆-禾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豆腐干' 的评论 : 豆腐干,咱们同姓啊! :) :)
“华夏精英偏向于欧美的居多”,此文的第一段一句话就得罪了全华夏族群的一半以上,小编是为了保护土豆才不发到城头的,不过,谢谢你来看我,:) :)
周末快乐。
豆腐干 回复 悄悄话 这篇很好呀,怎么没上城头?研究中国近代史,日本是绕不过去的。
恩朵 回复 悄悄话 日本研究专家
恩朵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1,咋懂得这么多
渔.鹭 回复 悄悄话 同理同理,涨姿势来了。
土豆-禾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菲儿也太快了,土豆还在加加减减呢。不过,这文章,确实也没什么意思。
周末,“吃吃喝喝”才是硬道理!!!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我的天,就是一篇学术论文,我也不是太看得懂,跟土豆学艺来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