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曾写不好作文
- 写给姚舜娥恩师的祭文
人生如梦,往事如烟。对恩师姚老师的追思,要从我刚进河大附中的那年说起。
初中时我被编在四班,您教我语文课。记得头一天上课,您给学生们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叫《入校的第一天》。我看到这个题目后,心中不由地暗喜。原来,虽然那时的我常因写不好作文而惧怕写作,可此前我恰巧读过一本作文集,上面正有一篇同这个题目类似的范文。于是,我便仿照着那篇范文,几乎是一挥而就地写成了一篇看似品质上乘的作文,满怀欣喜地上交了事,并以为自己的这篇作文肯定能得高分。
不料,当下次上课给我们做讲评时,您给予好评的作文是焦勇同学写的。而我写的那篇,不仅没能得到您的好评,反而被判了一个低分。课后,您把我叫进了办公室。当时,我的心里非常忐忑不安。可您却没有批评我,而是用一种温柔如水的目光看着我,对我说:希望你下次更努力。
在我的记忆中,这便是您同我头一次单独的交谈。而您那温柔如水的目光,则自此伴随着我的整个中学时代。
那时,多数像我这样家离校较远的学生都在河大附中寄宿。每天清晨早读时,您常会提前来到学校,给学生们讲解一首唐诗或宋词,并让大家背诵、熟记。我对唐诗和宋词的喜爱,就是从那时被您培养起来的。初中的三年里,在您悉心地教导下,我的语文成绩逐年上升,作文也越写越好,从此对写作的惧怕随之消失了。
进入高中后因为重新分班,我有幸被编入二班。您变成了我的班主任,对我的指导更加频繁和细致了。您对我的教诲,不仅局限在语文这一门课上,也不仅局限在学业上,而是一种全方位的关心与呵护。在高中阶段,不知是何原因,我的性格变得比初中时活泼多了,好奇心与好胜心都远超以前。然而那时,面对学业的压力和纷繁复杂的世界,我的内心中时常充满着烦恼与矛盾。我就像是个懵懵懂懂的半大孩子,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尚未完全成型,当在生活中遭遇挫折时,经常感到力不从心与不知所措。在我身心成长的这段关键时期,是您无数次悉心地关怀与鼓励我,帮助我走出了青春期的迷茫。那时,您是我最喜欢的老师。在我的内心里,也觉得您似乎对我有点偏爱,并因此而沾沾自喜。后来,岁月的沉淀让我明白,其实当年您并非偏爱我,那只是您对我的悉心呵护让我产生的错觉。尽管当年您的许多学生,都同我一样有过被您偏爱的错觉,实际上您对每位学生都一视同仁。而或许正因为有了这种温馨的错觉,才使得您的学生们更加积极向上,并健康、快乐地度过了中学时代。
高中毕业时,我幸运地考上了清华大学,开始了人生新的旅途。后来,我因为留学来到美国,自此同您的联系变得少了。直到多年后,我才从美国给您写信。您过不久就给我回信了,在信的字里行间中又给我了许多鼓励,使我在异国他乡感受到您的温暖。过后,我们在北京相见了。当再次见到您的音容笑貌时,我感到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当年。那次,您对我说:“你们这些学生,不论走得多远,都仍像我的孩子一样。”
常年生活在海外的日子里,那一丝淡淡的乡愁,时时萦绕在我的心头,使我萌发了为家乡写书的心愿。而您当年对我在写作上的培养,让我得以花开结果,将这个心愿变成了现实。2016年12月,我完成了平生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宋城之恋》。当我将这部刚在美国出版、旨在弘扬家乡开封宋城文化的小说交到您的手里时,您是那么得高兴。您对我说,这是您收到的最好的礼物之一。在那个冬日的傍晚,八十多岁高龄的您和鲍老师顶着寒风,坚持出门到外面的餐馆请我吃饭。临别时,您怕我受凉,又亲手将一条崭新的围巾戴上我的脖颈。2017年7月,《宋城之恋》被作家出版社在中国发行了。记得那次又见到您时,您刚做完一次手术,却依然在酷暑天里招待了我。当我笑着对您说“我的语文全是跟姚老师学的”时候,您又用那种温柔如水的目光望着我,然后说:“不能这么讲。我希望你能再写出一部。”
谁能料想,不过几个月后,您却因病与世长辞。噩耗传来,令多少您昔日的学生们肝肠寸断、唏嘘叹惋!
遥想当年,我们都如同一棵棵幼苗。是您用园丁般的辛勤呵护,将我们这些幼苗培育成了苍天大树。那年曾写不好作文的我,如今正在文学的田野里埋头耕耘着。而当年又有多少同我一样、在生活中遭遇挫折而感到力不从心与不知所措的学生们,通过您悉心的指导与呵护,变成了今天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这如山的师恩,让我们何以报答?这如水的母爱,让我们何以偿还?
恩师!您虽然走了,但您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您的爱心,如山高水长;您的教诲,如暖风和煦;您的人格,高贵纯洁;您的风范,光彩永驻!
在此天地同悲之时,愿您在天堂里安息!而您的精神,将一如既往地激励着我们。让我们这些后辈人、您永远的学生们,在您依旧温柔如水的目光注视下,继续砥砺前行。
栗新
2018年1月2日
当年的姚舜娥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