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禹发家终南山

(2023-01-30 17:56:12) 下一个

    黄河滚滚东流,遇荆山受阻,往北绕道后南行,冲出大片肥沃的平原。华夏族人在此地耕种,收获颇丰,被尊称为“神农”。然而,天下事从来都是祸福相依,河水夹带大量泥沙,河床不断抬高。帝尧命大禹的父亲鲧,带领族人,修筑长堤高坝。不过,河床抬高太快,结果修坝“九年而不成”,大水冲垮堤坝,造成巨大灾难。

    禹从小跟着大伙们一起干活,听着大家对水情的议论。有人提到,要是发大水的时候,能把多数水从南边引走就好了。舜取代尧为帝的时候(是禅让还是夺权?历史仍有争议),将鲧放逐,理由是治水失败。这时禹决定沿河到处勘探,研究治水之道。禹一直走到海边,然后携带了一些贝壳,装着盐巴,再往回走。

注:盐为人类生活必须品。古时候不断有“敲梆人”将海盐装在大贝壳里,或背或驮,运往内陆贩卖,遇村镇便敲梆卖盐,同时也顺便卖一些带来的漂亮小贝壳,交换皮毛粮食等。由此,贝壳渐渐成了古人的货币,货=化+贝。这些人从海边开始出发时,经常成群结队,也称作“帮”。以上仅是本人的推测。

    禹沿河的上游走了多日,沿路遇到居民宿,经常受到热情招待。因为大禹身强体壮,一表人才,许多人家都请大禹与其妻女睡觉,以求留下好种。显然,大禹是个大块头,因为人们并不称尧或舜为大尧或大舜。

注:人类的早期都很注重优生,都有求好种的习俗。例如,直到上世纪,中国的西北部、加拿大北部原住民等,都有招待优良客人与妻女睡觉的风俗。也有不少女子,主动寻求帅哥。大禹的时代属部落和家族混合的时代,多数人可能认母不认父。一直到两千年后的汉代,不少人的父子之间没什么关系。期间如大思想家老子李耳,知母不知父;孔子之父72岁娶的18岁(虚岁)小老婆,很快生了孔子,史记司马迁说的是“野合”的种子,有可能是身怀六甲,为求一个家而嫁孔父;刘邦之父甚至远远看到其妻子在村外与他人野合,生下刘邦;汉代名将卫青和霍去病,大概都是野合的种子。

    大禹最终到达一座大山,把它叫“终山”,只觉得腰膝酸软,难以继续前行了。同时,也觉得可以在其南部山脚凿开引流。回部落后,禹向帝舜提出建议,经长老们讨论同意,并任命禹全权负责。

    禹率领青壮,扎营在终山的南边,称之为“终南山”。在山脚开出一个缺口,一旦黄河水位升高,部分水便可以从此处流出。

    不久汛期到,河水大涨,部分大水果然从终南山边溢出,而中原未受灾。夏族的农作物丰收在望,大禹被族人歌功。

    然而,南边的山谷实际上零星分布着一些其他族裔的村落,黄河之水使得数个村落受灾。灾民这才意识到大禹那帮人干的好事,在水位下降时,前去堵住缺口,并派人把守。

    消息传到夏族,大禹受命率人去解决争端。西南方几个部落联合起来,向夏族发难,人称三苗之乱。大禹帅兵征战,占据上风,占领了一些地盘。农业的丰收,加上势力扩大,中原部落扩张。

    大禹不光是治黄河之水,包括了整个中原的许多其它河流湖泊,还包括征战。传说是新婚不久即出门,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期间,大禹走遍了中原大地,大约进了很多别人家门,播撒了许多种子。(当然,几千年前的事细节无从知晓,仅在此瞎推。)

    大禹手握兵权,逼舜让位。(另一说,高龄的舜南巡时病逝,诸侯拥立禹即天子位。)为了统筹抗灾和战争的需要,大禹增强了国王的权力,建立了集权政府。禹最终又将王位传给儿子,夏朝被认为从禹开始。中国特色的封建社会从此开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