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人在中国,卡在兜里 钱一夜被加拿大ATM刷空

(2025-09-13 17:01:08) 下一个

华人哭诉:“人在中国,卡在兜里!” 卡里的钱,却一夜被加拿大ATM刷空

https://www.bcbay.com/news/2025/09/13/982411.html?

近日,一位华人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遭遇的一起离奇盗刷事件。该网友表示,自己一直随身携带的中国银行储蓄卡,既未丢失,密码也未从泄露,但却在加拿大多伦多和温哥华一带的7个城市、8家银行遭到疯狂盗刷。盗刷发生在凌晨时段,短短数小时内,有人通过RBC、TD等多家银行的ATM机多次取款,盗刷总金额高达$8.2万元。

由于网友的这张储蓄卡平时主要用来存放工资,几乎不用于日常消费,因此相关交易权限一直保持开启状态。也正因为如此,这次盗刷来得格外突然。等到网友事后查看账单时,他才发现资金已被全部转走。尽管他在第一时间挂失了银行卡,但整个过程中,所处的银行并未发出任何异常交易提示,也未采取拦截措施。

从流水记录来看,异常取现的地点分布在Mississauga、Burlington、North York、Richmond、Scarborough等城市,几乎涵盖大多伦多和大温地区。如此密集且高效的操作,让人怀疑背后可能存在专业团伙,掌握了极其隐秘的银行卡信息窃取手段。目前,该网友已在当地报警并立案。

在评论区,不少网友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类似遭遇:网友A表示经历几乎一样:“卡一直在身上,但却在澳大利亚和香港被盗刷了$10万元。”网友B认为,现在很多盗刷案例并不是直接复制银行卡,而是通过Apple Pay形成虚拟卡,相当于利用NFC技术进行直接刷卡。网友C则给出了一些维权建议:既然已经报警,不如尽快开始收集证据,证明自己没有过错以及银行监管不力,然后找律师起诉。

从这些网友的留言里能看出来,大家的经历和看法虽然不同,但核心都指向一个问题:现在银行卡真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安全了。现在盗刷手法更“高科技化”,不再局限于物理卡片丢失或复制,而是可能通过黑客渠道获取用户信息,再借助虚拟卡加NFC完成盗刷。这类手法隐蔽性强,也更难防范。换句话说,即便银行卡一直在自己手上,只要信息被窃取,也可能在世界另一端被人刷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FollowNature 回复 悄悄话 应该有个支票账户checking, 有个存款账户Saving, 支票账户只有几千块钱用于支付。这样既使有人窃取,也损失有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