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中植集团旗下的恒天财富公司再度暴雷,公司董事长周斌被判处限制消费的处罚!
中植破产才开始走程序,但是因为其关联众多,所以清算复杂,本来中植系的老板都准备好跑路清算了!没想到还能再爆!
曾经横跨多个行业、资产规模高达3.6万亿的中植集团,比恒大集团还多出1.14万亿,中植集团的崩塌,成为中国金融史上罕见的“灰产”事件,普通投资者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
一、百姓的血汗钱打了水漂
中植集团通过旗下的财富管理公司(如恒天财富、礼德财富等)发行理财产品,承诺8%-18%的年化收益,吸引了超过15万高净值投资者。
但这些高收益的理财,实际上是一场庞氏骗局。
投资者的资金被用来支付早期投资者的本息,而当新资金流入枯竭时,整个体系迅速崩塌。
如今,投资者的回款比例可能不足5%,许多人倾家荡产。
运作模式:包装与欺骗
中植集团通过复杂的金融操作,将高风险理财包装成“稳赚不赔”的固收产品。
理财顾问以销售额的2%提成,年入百万者比比皆是。
但他们清楚产品风险,却用“限量抢购”“内部名额”的话术制造焦虑,让投资者心甘情愿上钩。更讽刺的是,这些顾问的佣金和奖金高达四五十亿元,直接来源于投资者的本金。
二、为什么中植集团会倒?
1.房地产暴雷
中植集团的大量资金通过信托产品投资于房地产行业。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下行周期,大量项目烂尾、资金回笼困难,直接导致中植集团陷入流动性危机。
2. 高杠杆运作
中植集团采用高收益理财产品吸引投资者,其融资成本高达15%以上,而投资回报却无法覆盖成本。这种“借新还旧”的模式在市场繁荣时可以维持,但一旦资金链断裂,便导致整个体系崩溃。
3. 创始人去世后的管理危机
2021年,中植集团创始人毛阿敏丈夫,解直锟突然离世,导致公司失去了稳定的核心领导。随后高管团队频繁变动,公司内部管理混乱,进一步加速了危机的蔓延。
三、虚幻的金融对比恒大
中植集团的崩塌不仅暴露了金融灰产的致命问题,也反映了监管体系的滞后性。
1. 内部运作: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
中植集团通过高收益吸引新投资者,用新资金兑付旧投资者本息,形成庞氏循环。一旦资金链断裂,整个体系迅速崩塌。
中植集团虚构底层资产,自设担保公司为借款项目背书,甚至盗用其他企业图片伪装“实地考察”。投资者看到的“央企背景”和“稳健收益”,往往是精心包装的假象。
2. 外部监管:灰色地带的漏洞
中植集团通过地方金交所备案,将资金池包装成“创新理财”,规避国家金融监管。
中植集团利用关联公司虚构贸易合同,伪造银行流水,让审查机构难以穿透资金去向。
这与恒大倒是有共同之处,都是有房地产起家的,也都是因为高杠杆扩张以及以及资金链的断裂而造成的强大风险。
同时终止跟恒大都存在的违法问题,终止利用非法吸储、承诺保本保息的方式违规操作集资。
中国很多经营企业都,过度依赖高杠杆高负债的方式去推动经济增长,这种就是恒大跟中植的破产,都反映出了这些企业转型的困难。
毕竟从房地产和银行驱动转向消费驱动是非常困难的。
结语
2023年底,中植集团承认负债规模高达4200亿至4600亿元,而其总资产只有2000亿,资不抵债的窟窿超过2000亿元。
2024年1月,北京法院正式受理了中植集团的破产清算申请,标志着这个庞然大物彻底崩塌。
它基本和恒大的崩塌行径一样,其实是早有预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