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民济德

微信公众号
guanminjide
个人资料
正文

家住云沙中,草色一万里 (二)

(2018-12-03 20:19:02) 下一个

第三部分    南北面官

题记: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开始,契丹就开始南下蚕食中原,至辽太宗耶律德光,借着中原后唐政权内讧的机会,帮助反叛的石敬瑭灭唐建晋,从而取得了燕云十六州。面对新获得的土地和人口,契丹统治者依据他们从唐朝学来的经验,创造性的施行南北面官、因俗而治的国策。这种灵活的统治方式,团结了统治区域内的各民族,为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

银鎏金莲花纹捍腰, 凌源小喇嘛沟辽墓出土
 鎏金银薄片制成。两端低而中间高。底部平齐,上部连弧状,呈山字形。联珠纹一周区分内外。边棱与联珠纹中间分布如意云纹,余白处填补鱼子纹。联珠纹内中间是一朵盛开莲花,莲瓣错落,莲子可数。莲花下部为一株芡实,以中心为轴,莲花、荷叶左右对称分布。根据叶茂台辽墓出土捍腰位置可知,捍腰是背部饰,前面连接袍带,系于腰部。

银鎏金独角兽纹腰带具,凌源小喇嘛沟辽墓出土

双扣双铊尾带具。方形带銙10件,大小相同。每个带銙背后各有四个铆钉,并用小圆片固定在皮带上。

第四部分    华夷同风

 题记:辽代在制度安排和管理方面多有创新和特点,不过,其在最根本的政治制度上——皇帝制度——与同时期的北宋保持一致。南北双方都是皇帝制度,因而又有北朝、南朝之称。根本制度的一致与趋同使得南北双方在政治理想、社会价值、道德风尚等方面表现出类似。辽代统治者对中原文化采取宽容及吸收的态度,极大的促进了民族融合。

首都博物馆网图

华夷同风一语也是出自前面那位姿容端丽,为萧氏首,能诗歌,会琵琶(形容词真多)的萧观音,萧妹妹的诗题。

越窑刻花宴乐人物执壶, 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宝山韩佚墓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葫芦形钮盖, 盖壁有二孔。花瓣形直口,瓜棱状圆腹,矮圈足,直流,曲把。器底刻“永”字款识,有长条形支烧痕。薄胎致密,釉色青灰。划花,盖饰云纹或羽纹,把与流饰花草纹,身两面饰四对人物坐饮图。流云、酒搏、果盘等杂置其间。这件越窑刻花宴乐人物执壶所饰细线划花是越窑北宋早期常见的装饰手法,而壶腹部所划宴乐人物图案则十分罕见。

越窑鹦鹉纹银扣青瓷执壶, 内蒙古多伦县小王力沟辽代墓出土
执壶盖面隆起,圆形钮,母口。壶身为子口,短粗颈,广肩,鼓腹,矮圈足;肩部有圆形长曲流;两道扁圆泥条相合弯折成曲柄。盖钮部饰内卷菊花纹,盖面饰流云纹,母口处饰叶瓣纹和半花纹。壶身颈部饰草叶纹,肩部饰流云纹;腹部饰四组团窠鹦鹉纹,等距分布,两两相对,鹦鹉口衔折枝花草作展翅飞翔状,团窠纹之间上下辅以云纹。曲流两侧各以双弦纹分隔,其间饰卷草纹。曲柄饰稷穗纹,与腹贴合处饰四瓣花纹。曲流口部以银片包饰,上部焊接银盖,银盖恰与流口相扣,开合自如。灰白色瓷胎,胎质细密坚硬。通体施釉均匀,釉色明亮光洁。

嵌宝石鎏金包银漆盒,通辽市吐尔基山辽墓出土

 嵌宝石鎏金包银漆盒采用了银衬多宝嵌技术(188颗宝石),盒内部为黑色漆木胎,外包鎏金银片,然后在银片上或者银片镂空部位镶嵌各种玉、宝石、松石、水晶组成精美的图案,制作复杂,工艺精湛。银衬多宝嵌是银衬技术与多宝镶嵌技术结合的工艺。银衬是一种将银片直接锤揲在漆胎外的工艺,起到固定、美观的作用;多宝嵌即集玉石、象牙、玳瑁、云母、金银等宝物为一器的工艺。

通辽市吐尔基山辽墓的是陈国公主墓和耶律羽之墓以后又一次特别重大的辽代考古发现,是200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它的发掘有点传奇。当初下葬的时候,是压根儿不想让人发现的,连封土都没有。

这是发掘前的吐尔基山辽墓,辽墓所在的位置是嵌在山体里。

墓室在山腹中开凿,再用石块垒砌出甬道和墓道。两壁抹白石灰,最后填石块封死墓道。要不是开山采石,很难被发现。这种墓葬方式在辽墓中极为少见。这是清理出来的墓道和封门石。

银鎏金冠 , 辽宁省凌源市小喇嘛沟辽墓出土

金冠结构复杂,由镂雕鎏金银片制成,鱼鳞镂孔。中间为圆拱形帽圈,周围银片装饰。装饰片上用银丝缀卷云步摇。步摇片分在正面和两侧,每面各九件,三层排列。冠顶中间有一立莲花座,座上一只凤凰,芝冠长尾,张翅欲飞。冠中间两片银片,曲花边,上錾飞鹤纹,两者中间立一人。正面两侧伸出卷云镂空银片,左右对称。帽圈背后立置两片银片,尖拱形,后片中间錾刻飞凤纹,下部云纹承托火焰纹,两侧为对称凤纹。

银鎏金对凤纹冠饰, 辽宁省凌源市小喇嘛沟辽墓出土
鎏金薄银片制成。镂空双凤相对,立于如意云纹上。立凤勾喙长颈,芝冠长鬃,翅振而尾卷,双凤之间为四重如意云纹。下部横梁中间錾刻缠枝花叶,左右对称,边缘连珠,两端为芝冠凤首。

白釉黑彩梅瓶, 康平县张家窑辽墓群

梅瓶为圆唇,小口,平折沿,短细颈,鼓肩,肩部以下斜向内收,圈足底。器身除底部外均施白釉,瓶体上用黑彩绘制图案。图案共有五只动物,分别为梅花鹿、羊、两条狗和兔子,鹿、羊、狗体型较大的四只动物均匀分布在梅瓶的四个面,两只狗位置相对,中间有鹿和羊相隔,形成狗逐鹿和狗撵羊的场景。兔子位于梅花鹿的下方。在动物上方和下方还绘有草叶纹图案。图案构成一幅草原上狩猎的场景,画面饱满,生动传神。

首都博物馆网图

黄釉凤首瓶 敖汉旗四家子镇解放屯墓出土

上文说过,鸡冠壶、凤首瓶和牛腿瓶被称为契丹陶瓷三宝。这就是凤首瓶。瓶为橘黄釉,红褐胎,六瓣状盘口,细颈,溜肩,斜长腹。颈部凤首,凤眼,眉,耳部贴塑,下部刻画羽毛。

鸳鸯形三彩壶, 赤峰市松山区王家店辽墓出土
三彩鸳鸯壶说是1977 年原昭乌达盟文物站在赤峰市松山区征集的,三彩壶为浅褐色瓷胎,上覆一层化妆土,分施黄、白、绿三彩釉。整体造型为一只凫水鸳鸯。三彩施釉至腹与圈足结合部,彩釉鲜艳肥润,施釉工艺精细周密。鸳鸯背上有花形壶口,壶口下部以弧形水波纹柄与鸳鸯尾部相接。鸳鸯喙部为流口。

辽三彩是承袭唐三彩传统的一种低温釉陶,又有创新和发展,通常用黄绿白三色组成明丽的色调,独具契丹民族风格,唐三彩用作明器,而辽三彩多为实用器。

日本古瓷专家弓场纪知有句名言,叫以陶知政,从陶器与瓷器了解当时的政治及社会环境。陶瓷在晚唐和宋大发展的一个因素就是,从晚唐开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钱币的需求日益增加,为了满足铸钱的需求,当时的朝廷不断禁止民间制作甚至使用铜器。五代时甚至出现匿铜不输,‘五斤以上其罪死 ’,同时鼓励‘以瓦代铜’,大大刺激了陶瓷生产,推动了陶瓷极盛于宋。

同样,辽中叶以前三彩的作品少,到了辽圣宗执政后三彩器却突然多了。在圣宗以前,贵族死后陪葬金银器蔚然成风,致使国库空虚,圣宗下令禁绝金银器下葬。辽三彩成了替代品,底釉白色象征银的本色,金色则是鎏金的意蕴,胎上仿金银器花纹精雕细刻,形成银地金花的金银器效果。这个三彩鸳鸯壶上采用的模压工艺,就是仿自金银器的锤碟技术。辽三彩正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形成了烧制产业链,成为十一世纪炙手可热的陶瓷门类,而远销地中海沿岸国家。

鸳鸯形三彩壶是国家一级文物,是赤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据首都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讲,这次来京参展,赤峰博物馆的馆长一同陪同,可是开展后,大多数观众对这个非金非银,个头不大的辽三彩鸳鸯壶视而不见,让一边的赤峰博物馆的馆长好生失望。

人首魔羯形壶, 赤峰市巴林右旗乌兰套海苏木出土
研墨时可以装水、滴水的文房用具,通体白釉,壶前端为一少女头像,眉目清秀,头戴发髻,颈臂间有彩带、花朵做贴饰,双手捧一螭首短注;壶身呈鱼形,尾鳍上翘,身刻细鳞片,腹两侧各附一欲展翅的飞翼,背中部有一莲瓣形注口,颈部和尾鳍之间有一桥型提梁。这件水注将人及鱼(龙)、鸟、螭等动物混合为一体,构思绝妙,在辽瓷中造型罕见,是辽瓷中的精品,是契丹文物的代表形象,出现在各种书刊中。

永清公主墓志拓片,辽宁阜新市平安地镇那汗土村宋家梁屯辽墓出土

辽代中期以后,契丹人已经自称为炎黄子孙,“轩辕黄帝之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海尾归 回复 悄悄话 对辽文化了解甚少,谢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